有痔瘡可以練瑜伽嗎

  其實你會發現身邊很多人都有痔瘡,痔瘡是常見的肛腸科疾病,一般不嚴重的話只要平時注意就好了,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飲食,不要讓自己便祕,便祕是很容易引發痔瘡的,當然有的人會用中醫療法來治療痔瘡,有人說瑜伽能治療痔瘡。下面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

  可以。

  痔瘡主要是由於腹內壓增高後造成的肛周痔靜脈叢曲張引起的,常見原因有便祕、久坐、喜食辛辣食物等,除了飲食、藥物、手術之外,運動也是可以對其起到調理的作用的,在瑜伽中除了那些肛門需要受力的體式之外,其他都是可以適當進行的。

  2、瑜伽可以緩解痔瘡嗎

  有幫助。

  瑜伽的一些體式能促進腸道蠕動,起到防治便祕,促進排便的作用,而且練瑜伽時不斷的改變體位,肌肉不停的收縮,能夠促進肛門靜脈的血液迴流,避免肛門靜脈淤血,因此練瑜伽能幫助預防和緩解痔瘡。

  3、瑜伽能緩解痔瘡的原因

  1促進血液迴圈

  久坐是常見的引發痔瘡的因素,而在瑜伽練習過程中,能加快人體的體液迴圈和代謝過程,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預防血液在直腸血管內淤積,從而起到預防和控制痔瘡的作用。

  2防治便祕

  便祕是導致痔瘡的一大重要原因,而瑜伽能加速腸胃蠕動,幫助消化,提高新陳代謝,還能夠活動骨盆和腹部、臀部肌肉,讓排便更輕鬆,對於防治便祕是很有好處的,因此對於緩解痔瘡也有幫助。

  3增強身體抵抗力

  練瑜伽能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減少痔靜脈的淤血擴張,增強身體抵抗力以及肛門直腸區域性的抗病力,促進傷口癒合,減少和避免像痔瘡等肛門疾病的復發。

  4保持合理體重

  體重超標其實也是導致痔瘡的一個因素,特別是腹部和骨盆處的過度肥胖會增加盆腔靜脈的壓力,導致痔瘡,而通過保持練瑜伽的習慣,是可以幫助減肥,保持合理體重的。

  4、瑜伽治痔瘡的動作

  1船式

  1、坐在地面上,雙腿向前伸直。手掌放於臀部兩側,手指指向前方,背部挺直。

  2、呼氣,軀幹向後靠,同時從地面抬起雙瑜伽腿,膝蓋繃直,使腿筆直,腳趾向前。用臀部來保持身體的平衡,脊椎的任何一個部位都不接觸地面,腿部與地面保持60-65度,腳的高度超過頭部。

  3、雙手離開地面,雙臂向前伸直,與地面平行,靠近大腿,肩部和手掌應該在同一條水平線上,手掌相對。

  4、保持這個姿勢30秒,正常呼吸。保持姿勢可以逐漸增加到1分鐘。一般20秒之後練習者就可以感受到這個練習的效果。

  5、呼氣,放下手臂,雙腿回到地面上。

  功效:船式瑜伽能夠提高消化能力,鍛鍊到腹部的核心肌群,增強腰腿力量,長期堅持對便祕、痔瘡的治療效果都非常好。

  2脊柱扭動式

  1、坐姿,臀下坐高,腿向前伸直,手放在臀後側地面上;

  2、左腳放在右小腿的外側,膝蓋指向天空;

  3、吸氣舉高右手臂,帶動脊柱延展向上,呼氣從肚臍開始各左側扭轉整個上半身;

  4、手肘抵住膝外側,後方手撐地;

  5、保持這個姿勢5-10組呼吸;

  6、吸氣舉高右手臂帶身體還原,呼氣落手向下腿伸直放鬆身體;

  功效:扭轉的動作可以刺激消化系統,加速胃腸蠕動,可以使排便更順暢,堅持練習可以改善習慣性便祕。

  3倒箭式

  1、仰臥,彎膝,腳掌貼地。兩臂放在體側,掌心向下。

  2、先吸氣,然後在呼氣時,後腰下壓,把膝蓋收到胸前。吸氣時,伸直雙腿,向上抬高直到與地面垂直。

  3、呼氣時,手臂下壓,抬起髖部和雙腿。雙手託著髖部,拇指朝前,其餘的手指朝後。

  4、慢慢地抬高雙腿,讓雙腿與地面垂直,軀幹與地面成45度角。重心放在雙臂上。頭部保持不動,別朝左右歪斜。自然地呼吸,保持10~30秒。

  5、呼氣,兩腿慢慢朝頭部放下,膝蓋可彎可伸。兩臂放到地上。吸氣時,收腹,緩慢地把脊柱一節節地放到地上。

  6、呼氣時,彎膝,把腳放到地上,伸直雙腿。完全地放鬆,時間不限。

  功效:這種頭下腳上的姿勢可以改善血液迴圈,減輕痔瘡引起的壓力和疼痛。

  4臥瀑布式

  1、身體的右側或左側對著牆壁,彎膝坐著,腳底貼地。右腳離牆約幾寸。雙手放在臀後的地上。

  2、身體後傾,以手肘支撐,臀部向右轉,上身躺下,雙腿貼牆往上伸直。臀部舒服地貼著地面,脊柱要擺正。腳跟抵著牆壁,臀部與牆壁相隔數寸。

  3、兩臂放在體側,掌心向上。閉上眼,放鬆,緩慢均勻地呼吸,時間不限。隨著每次呼氣,進一步放鬆。

  4、膝蓋收到胸前,轉身側躺,然後手支撐著身體坐起來。

  功效:有利於身體血液流通,改善迴圈系統,和倒箭式一樣也是能減輕痔瘡疼痛。

  5、有痔瘡練瑜伽注意

  1、痔瘡發炎腫脹、脫出嵌頓或肛裂發作時,最好不要練瑜伽,要等症狀控制後才能進行。

  2、像瑜伽這樣的運動只做輔助療法,並不能取代醫學上的治療,因此患有痔瘡的話還應及時到醫院確診治療。

  3、除了瑜伽之外,還可以做提肛運動、舉盆骨運動,對於治療痔瘡有好處,但是像騎自行車、登山、滑雪、溜冰、打高爾夫等運動不適合痔瘡患者。

  6、痔瘡術後該注意什麼

  第一,注意飲食調節。

  肛腸科醫師告誡痔瘡術後病人的第一條就是不要喝酒,不管是黃酒,白酒,還是啤酒,都屬禁忌之列。凡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榨菜、辣椒、辣醬、生薑、大蔥、蒜頭、茴香等等,對痔瘡的充血出血都有很大的影響,痔瘡病人應少吃或儘量不吃。從防治痔瘡的角度來講,多吃些蔬菜水果好處很多。例如:菠菜、芹菜、茭白、西瓜、梨、香蕉、蘋果等桔子要少吃,因為屬熱性水果,一方面可保持排便通暢,另一方面又可減輕痔瘡的瘀血擴張。對痔瘡防治有效的保健食品很多,有烏龜、甲魚、豬或羊大腸、田螺、泥鰍、蜂蜜、赤小豆、黑芝麻、胡桃肉、竹筍、肉蓯蓉、槐花、藕、黑木耳、蘿蔔、無花果等等。病人可根據不同的季節加以選用。痔瘡術後病人宜吃得清淡些,少吃油膩過重或薰煎食品,飲食最好定時定量;飯吃八分飽,不能暴飲暴食,飢飽不勻,以防腸胃道功能紊亂。

  第二,養成良好的大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

  大便祕結、乾硬,便時努掙,腹壓迅速增高,靜脈叢因此屈曲擴張,往往造成痔瘡破裂,肛門面板裂傷,出現便血和疼痛。便祕患者上廁所時切莫過度使勁,應及時服藥清腸通便。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腹瀉,一日大便多次,即使便溏薄也會損傷痔瘡。同時,大便時間不宜過長,便時看書讀報的不良習慣要改變。便後最好用溫鹽水清洗肛門,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此外為防痔病,提倡坐桶大便,因蹲坑姿勢容易誘發痔瘡以至脫肛。

  第三,適當運動,注意改變體位。

  這也是防止痔瘡復發的重要方法,除做操,打拳之類全身性的體育鍛煉外,還需加強區域性的功能鍛鍊,肛門收縮運動,又稱“提肛”,即自我調整括約肌,收縮,放鬆肛門,一收一放,每次五十下,約三分鐘,每日一到二次。可以站著做,也可坐著,躺著做,隨時隨地都可做。旁人看不到,自我感覺良好便可。堅持長期做,對預防復發很有好處。長期從事久坐、久站、久蹲工作的人,最好坐久蹲久了起身走走,站久了移動一下稍息,力求勞逸適度,動靜適宜。

  第四,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肝硬化、心臟病、腹腔腫瘤等容易誘發痔瘡的病人,要採取有效措施進行及時治療,避免病上加病。

  第五,一旦出現肛門墜脹及便血等症狀,應立即請有經驗的肛腸科醫生進行診治,不要因小失大,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