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後黑板報設計圖

就是在比較先進的國家裡,承認孩子們的個性及其特殊權利也還是近來才有的事。這是通過長期的探索與失敗才承認的。人們意識到,不承認它,不輔以必要的行動,就會產生重大的社會問題。由此可見,教育有多重要。 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一些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相關資料1

相關資料拓展:朱永新名言

真正的教育家應當首先是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的關注是他們生命的一種自然延伸與提升,其中蘊含著最鮮活的生命形態,充滿著本色的活力與生機。

教育工作者也應當忠實於自己的真實的生命體驗,使之不被種種時尚話語所汙染、扭曲、過濾,構成自己的獨立位置、獨立話語系統,並一次與其他話語系統進行對話,在對話中構教師的使命之一是學會欣賞。

我們的教育錯把起點當終點。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18歲的某一天,其實在一定意義上講,那只是人生的真正開始。成互補與相互提升。

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的領導。

中國教育塑造了一條巨龍,但點睛之筆沒點上,那就是創新、個性。

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目的已經不是學以致用,而是在於學習知識的過程本身,在於通過學習而成為一個匆匆名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教師傳授知識,是給學生進行智力體操的訓練,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得以發展。通過智育,讓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並具備持久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情感、堅韌的學習一致,為他們今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基礎。

只要行動,就有收穫。

人是不會被別人打倒的,而是被自己打倒的。

有理想的人首先應該是一個會做夢的人!

我們做教育的要上天入地,新教育實驗就是入地。我們要做真實驗,不做假實驗;要做活實驗,不做死實驗。一線的師生是“新教育”的創造。

你的心裡沒有陽光,你的教育就不會輝煌。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詩意。

沒有教師的成長,學生的成長是不可能的。

科研應該真正打動教師的心靈!

寫日記是道德的長跑。寫日記實際上是超我與本我的對話,是超我對本我的監督。

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

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不僅要把理想播在學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夢中!

讀書,是孩子們淨化靈魂、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學生歡迎沒有教育痕跡的交流,歡迎沒有心理距離的對話,歡迎促膝談心的氣氛。

相關資料2

相關資料拓展:朱永新名言

許多德育教師常常扮演的角色卻是“警察”,他們最常用的“武器”就是批評。

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錯誤往往被看作德性問題,實際上卻是心理問題。

學校中的英雄都是分數英雄,而對學生的人格成長和德性的養成往往不太重視。

家庭是人們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

德育尤其需要一種寬鬆、寬容和溫馨的環境。

一個人要取得成功有兩個重要的前提,一個是追求成功,一個是相信自己能夠成功。

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中小學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鍊。

只有不斷的追求卓越,挑戰自我,才能作出非凡的成就,才能擁有輝煌的人生。

大自然是一部無與倫比的美育教材,是美育的源頭活水。

美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養某種吹拉彈唱的技能,而是要給人一種良好的文化生活習慣。

年輕不是壞事,只要你每一天不要去重複,每一天都是在擁抱新的太陽。偉大並不遙遠,只要做個有心人,要進行細緻的積累,多花點精力在教學上,花在對自己事業的追求上。

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

從總體上說,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目的已經不是學以致用,而在於學習知識的過程本身,在於通過學習而成為一個聰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把考試作為人生的目標,把考進理想大學作為目標的終結而不是真正的起點,這是中國教育的一大特色。

知識關注點是現成的答案、現成的公式、現成的歷史事件的歸納,而智慧關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過程。

學生的大腦不是空蕩蕩的容器,而是一口蘊藏著豐富水源的深井,教師的使命正是要引導學生挖掘這口井,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一口知識的泉水噴湧而出的“井”。

教師往往以自己的教學願望將學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學設計,因而忽視了學生自己去鑽研、領悟和感受的過程。

教師們都不約而同地認為,研究性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心,使學生真正的成了學習的主人。

學生在學校生涯的“失敗體驗”,已經徹底摧毀了他們的自信心,在被“分數”打倒的同時,他們也在心理上打倒了自己。

於是,學校在造就少數“成功者”的同時,也造就了大批的失敗者,讓大多數學生成了心靈自卑、個性萎縮的“精神侏儒”。

只要我們的教師真正面對每一個具體的學生“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求知的快樂、思考的快樂、創造的快樂,那麼,所有學生都可以成為學習上的成功者。

我心中的理想德育,應該重視在自然的活動中養成學生的德性,讓學生在遊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所謂“教給方法”仍然不能是空洞而孤立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研究中學會研究,在創造中學會創造。

體現民主、平等、公平原則的智育,應該讓每一位學生都享受學習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