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蘑菇技術

  經常食用蘑菇能很好地促進人體對其他食物營養的吸收。春季養生很適合吃蘑菇補充身體營養。那種植蘑菇的技術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栽培品種的選擇:目前栽培品種主要有“新登96”、“夏菇93”及“臺灣高溫”等,其出菇溫度為24℃-35℃。

  二、時間安排:3月初制原種,3月底制母種,5月份制栽培種。5月上旬將培養料建堆發酵,6月初播種,6月下旬覆土,7月中旬進入始菇期,9月初出菇結束。

  三、培養料配方: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積用料量為:幹稻草2000千克,幹牛糞1200千克,尿素20千克,碳酸氫銨10千克,餅肥50千克,石膏粉5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pH值為8.4。

  四、建堆發酵:採用二次發酵法,方法同雙孢蘑菇秋冬季生產栽培法。

  五、播種覆土:播種量為每100平方米培養料接麥粒菌種150瓶,3/4的菌種播入培養料層,壓平菌床後將餘下的1/4菌種封面。第1次覆粗土厚2釐米左右,菌絲爬滿覆土後,第2次覆土厚約1釐米。此方法有利於抑制雜菌繁殖,並可提高透氣性。

  六、出菇管理:出菇期要抓好水分管理,注意通風換氣,減少菇房太陽直射,將菌絲生長階段的溫度控制在25℃-33℃,子實體生長階段溫度控制在28℃-34℃,相對溼度控制在90%左右。

  七、防治病蟲害:蘑菇生長期間,溫度高,溼度大,雜菌極易滋生蔓延。控制雜菌汙染,是蘑菇栽培成敗的關鍵,因此要努力提高二次發酵的淨利要,菇床之間的通道要噴濃石灰水,定期進行空氣消毒。

  種植蘑菇的要點

  5月底或6月上旬,香菇採收結束後,先免耕淺水削整平畦面,然後將35%左右的香菇廢料還田,均勻覆蓋畦面,再清溝將細泥撒施封住廢菌料,緩灌畦面3cm水層栽稻。

  香菇廢料還田作基肥,水稻擺栽後5~7d,讓其自然落幹,畝施尿素5~7kg,氯化鉀8~10kg,于晴天傍晚均勻撒施畦面,次日緩灌畦薄層水,並用盧博士1號有機液肥300倍進行葉面噴施,促分櫱,長壯杆,增加有效穗;於撥節孕穗期噴施300倍盧博士2號有機液肥,減輕病蟲害,促使青杆黃熟,增粒增粒重。

  1、香菇水稻輪作的增產效應和機理

  香菇水稻輪作能互補、互促作用。根據菇稻生育特性,合理利用天然降雨溫光資源及生態效應,優化環境條件,充分利用其增產效應和機理,解決季節性拋荒,提高土地利用率,生產綠色菇稻農產品,提高精品農業和效益農業,2002年,新建鎮筧川示範區1200萬袋香菇***約佔水田面積1200畝***,總產值2700萬元,菇收後水稻畝收稻穀623kg,谷總產值83.73萬元,二項共年畝總產值2783.7萬元,菇稻輪作比對照,年畝增收節支1456元,總增收174.72萬元。

  2、香菇減輕病蟲害

  香菇採收結束後,菇田擺栽水稻,使香菇好氣性雜菌,被水長時間淹沒缺氧而死亡。同時,旱地上的白蟻、螞蟻、蚯蚓、蝸牛、蛞蝓、線蟲、蟎類、菇蠅等,經夏天炎熱高溫和田間淹水及稻田上的天敵***蜘蛛、青蛙、蜻蜓***,不但消滅香菇上的害蟲,而且天敵也在消滅害蟲,明顯減輕病蟲危害和用藥防治次數,水稻栽培有利次年香菇生產。

  3、增強抗性,水稻紋枯病明顯減輕

  香菇田免耕壟畦擺栽水稻,土壤氧化勢較高,通氣性好,營養豐富,有機質含量較高,香菇田的“壟畦增產效應”明顯,促使水稻生長健壯,根系發達,早生快發,低節位分櫱,個體間有一定角度,有利於通風透光,紋枯病明減輕,減少農藥防治次數,香菇栽培有利於水稻生長。

  4、提高廢品再利用,減輕汙染,省肥省本明顯

  往年香菇採收結束,菇農將香菇廢料丟棄在田頭地角及菇棚周圍,不僅浪費,而且造成環境汙染,還增加香菇雜菌及害蟲的殘留量,嚴重影響香菇生產的發展,菇農體會到多年連作香菇的惡果:“頭年笑,次年哭,三年無菇收”。近年來實行菇稻輪作,在香菇採摘結束後把30~40%的香菇廢菌料作基施,養分豐富,水稻擺栽後5—7d,畝施追肥尿素5kg,即可使水稻健壯生長青杆黃熟,比對照畝省氮素10kg,磷肥20kg,鉀肥9kg,計省化肥本51.78元。

  5、省水節能明顯

  菇稻輪作,香菇田免栽壟畦擺栽稻,應用廢菌料還田不僅培肥地力,同時既能保水,又能爽水,採用壟畦栽培技術的“壟畦溝灌”,以水調肥***以水帶氮***、以水調氣***水氣協調***、以水調溫、以水除害***消除香菇田殘留的病蟲害及稻田雜草***,使水稻根系發達,植株健壯,提高抗旱力。據測定,其畝用水186.5m3,比對照非香菇田翻耕平作移栽稻省水212.2 m3,省水46.78%。省水抗旱、省水節能***柴油或耗電量***效果明顯,減緩了農工爭水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