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少兒美術教育的建議

  美術作為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重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和美學修養,然而,反觀當下中學的美術教育現狀,不僅使第一線的美術教師失望,更令人對美術課改擔憂。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為什麼要讓孩子進行美術創作

  如果你認為“我家的孩子沒有藝術細胞,不是畫畫的料。”“我又不想讓他***她***將來當畫家,用不著學美術。”那麼你錯了。美術教育家研究發現:兒童在10歲前都有潛在的繪畫能力,像走路、說話一樣同步發展。喜歡畫畫是孩子的天性,每一個沒經過錯誤引導和干預的孩子所具備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隨心所欲的表現力往往是我們成人所不及的。科學的認識和引導可以幫助其健康成長。

  進行美術創作不僅提高繪畫能力,它還可以:

  1、發展兒童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形成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膩的感知力。

  2、培養豐富情感,畫畫有利於兒童感情宣洩,放鬆身心,同時陶冶情操、提高修養,使人生充實完美。

  3、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斷探索、嘗試新的繪畫內容和技法,表現個性,形成創新思維,從而受益一生。

  4、發展思維能力和獨立能力,促進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展,在構思、佈局、設色、修整等過程中獨立思考,形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

  5、發展動手能力、認識新事物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自信心、恆心耐心等等。

  怎樣評價孩子的作品

  有沒有這種情形:孩子滿心歡喜的拿著自己的畫給你看,你卻說:“什麼亂七八糟的,難看死了!”“一點也不像,怎麼人比房子還高?”“你看人家誰誰畫的多好……”我們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兒童畫,不能以“像不像”和造型“準不準”來衡量它的好壞少兒美術教育小知識少兒美術教育小知識。兒童繪畫常受其直覺思維和自我中心的影響,往往主觀、意象。多些鼓勵、傾聽,少些挑剔,讓孩子們自己談談自己的畫,不要潑冷水,也不要強制他們畫。

  中小學美術課本主編、著名兒童美術教育家楊景芝教授認為,評價兒童美術作品應看重以下幾點:

  1、孩子的畫要和他年齡段的心理髮展及繪畫能力相符,不能拔苗助長。

  2、畫的內容、形式要能表現孩子的感受和天性,天真、童稚勝過模式、老成。

  3、要有獨創性,臨摹、抄襲不可取。

  4、畫面飽滿,用線用色大膽肯定,有美感。

  5、敢於探索,不怕失敗,有獨到之處。

  家長在兒童美術創作中的作用

  1、在孩子看來畫畫就是玩,不要施加壓力,背上負擔。

  2、滿足和支援他們的繪畫意願,給他們提供必要的紙、筆和環境,即便衣服手臉弄髒也不要斥責。

  3、多與孩子交流溝通,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學會傾聽,看懂他們的畫。

  4、和孩子一起參加社會活動,豐富生活內容,開拓孩子視野。看一些美術畫冊、展覽,提高欣賞水平。

  5、開辦家庭美術展,用孩子的畫作佈置房間,讓他體會成就感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