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通訊工程的論文

  隨著科技發展與通訊技術日益進步,人們對通訊行業的要求越來越高,通訊工程建設價值逐漸顯現。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談光纖通訊系統常見故障處理

  1 光纖通訊系統概述

  光纖通訊系統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一個電氣公司通過一組光纖通訊實驗成功研製出了光纖通訊系統,系統中使用的光源為半導體鐳射器,傳輸介質應用的是多模光纖,實驗以後,光纖系統傳輸速率達到了33.647Mbit/s,傳輸距離達到了150km,這在光纖通訊領域是一場變革與突破。

  光纖通訊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現代化資訊傳輸媒介,在現代化電網發展與進步當中,光纖通訊系統起到的作用非常大。系統中的光纖實際上就是指光導纖維,而通訊的實現則要藉助光導作用載波,光導纖維是通訊傳輸介質,功能是實現對資訊的收集與傳輸。過去傳統通訊系統使用的是銅導線,這種金屬導線傳輸效率低、損耗率高、電磁感應強烈,在使用過程中不是非常靈活、持久,而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傳輸效率高、能夠廣泛應用到影象通訊或者是數字傳輸方式中的通訊傳輸系統,光纖通訊能夠滿足人們這種需求,成為對話業務、數字化通訊不可缺少的媒介。

  光纖通訊系統的基本構成:

  1光發信機。在光纖通訊系統中,組成部件非常多,每一個部件都要發揮自身功能才能保持整體通訊系統平穩執行,其中光發信機能夠實現電、光的相互轉換,是一種光端機。這一光端機的構成有光源、驅動器、調製器等,功能是對電端機埠發出的訊號調製,這一訊號能對光源產生大量光波,對訊號調製實際上就是對光波調製的過程。完成光波調製以後,要將光訊號耦合到光纜裝置中進行傳輸,其中使用較多的就是電端機,是一個常規的電子通訊裝置,對資訊傳輸起到了支援作用;

  2光收信機。系統中還有一個重要組成就是光收信機,其是一種能夠對光、進行轉換的光端機裝置,主要作用就是將收集來的光纖或者是光纜訊號傳輸到檢測器中參與轉換,最終變為電訊號,然後將這些電訊號逐步放大,放大的程度是滿足電平要求,再將其輸送到點端機內,完成訊號的接收光纖或光纜。具體見圖1所示:

  2 光纖通訊系統常見的故障

  核動力院在過去幾年一直使用光纖通訊技術,但因為光纖系統內部構成元件與裝置增多,在相互交織、運行當中產生各種故障也是不可避免的。

  2.1 光端機模組的損壞

  光端機模組一旦出現損毀將使系統功能無法發揮,會大大減弱光傳輸效率,導致光資訊傳輸失敗。

  2.2 通訊控制板故障

  通訊控制板故障也較為常見,一旦發生將造成資料配置的不及時,容易出現數據配置錯誤。

  2.3 單盤故障

  系統單盤主要由線路板、2M板、主控制器等構成,如果某一個元件出現故障或者是周圍溫度、溼度的變化,將使板子執行受到極大影響。

  2.4 電源系統故障

  電源系統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光端機的電源傳輸端,一旦這一部件出現中斷或者損壞,將造成光端機電源中斷,出現停電現象,更會引發整個通訊系統的執行中斷情況。

  2.5 尾部纖維、法蘭故障

  尾部纖維故障主要是由尾纖斷裂、尾纖彎曲、尾纖半徑小等因素造成,而法蘭故障則主要因盤線接頭破損或者有灰塵進入導致堵塞造成的,這一故障發生將造成光路執行的不穩定。

  3 光纖通訊系統常見故障判斷方法

  光纖通訊系統常見故障判斷的基本方法如下:

  3.1 故障段落的判斷方法

  如果是系統故障,可以通過對系統的監控方式,將大段落的數字段判斷出來,也可以使用終端裝置對中繼段做出判斷,使用PCD終端機是常見方法,通過對檢測儀器的分析判斷出光纜線路是否存在執行異常的情況。

  3.2 誤碼故障判斷法

  先利用段落故障判斷法,將數字段辨別出來,再按照系統分類對故障做出判斷。使用光端機裝置或者PCD、測試儀器判斷出是否有中繼碼故障,並檢視是否有故障盤,可以通過更換備用盤方式解決故障,如果故障依然存在,可以對電源或者是電源執行環境進行檢查,更要檢查接頭是否牢固、尾纖是否執行正常。如果光纜損耗加大,將產生大量的誤碼,這一故障判斷方法是利用時域反射儀OTDR搜尋故障點,並針對故障進行修復。此外,尾纖的盤繞方式不正確也將使擠壓作用增強,這時可以更換一個新的尾纖,按照正常程式重新使其恢復。

  3.3 複用裝置

  利用專門的測試儀器與警示裝置對故障的指示,能夠找到故障具體發生在哪個盤,如果換盤以後故障依然存在,則要對電壓、複用裝置之間的連線進行檢查,檢視電纜是否執行良好。

  3.4 接收光功率偏低的判斷方法

  如果放光碟設定出現了“發光狀態”的警示,表示測試通過,如果測試沒有通過,則可以對尾纖、接頭、功率、電源等進行檢查。

  4 光纖通訊系統常見故障處理方法

  針對光纖通訊系統執行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找到故障處理方法,使系統恢復到正常執行狀態,是確保資訊傳輸高效、安全、持續的關鍵。故障處理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先找到故障部位,針對故障部位的特點、功能等進行維修。例如,在光端機出現故障時,可以使用OTDR或者功率計、光源等工具進行維修。下面將列舉核動力院光纖通訊系統常見故障分析故障處理方法:

  4.1 故障1

  2014年3月我院1#點和2#點之間光纜由於野蠻施工、違規施工導致光纜挖斷,造成兩地之間的迂迴通訊不通,光纖系統內部線路連線不良,導致通訊癱瘓,為各項工作造成嚴重阻礙,通過及時排查搶修恢復通訊。通訊維護人員在現場使用OTDR裝置,使用這一裝置的目的是針對故障發出警告,將警告傳遞到站點位置處,對光纜的執行情況進行測試;在測試過程中,發現某個段位出現了連線中斷,在應用OTDR裝置對故障裝置進行測試時,要始終確保裝置之間具有一個斷點,如果不能保證有斷點,則要對OTDR對端的ODF對端光纖進行斷開處理,不能直接對已經損壞的裝置,例如光板等進行測試,不按照規範標準測試,將造成對端光裝置光介面板的損壞。斷點的熔接可以使用光纖熔接機操作,現場的維修人員要及時將告警發出,針對告警的站點將光功率計算出來,計算能夠接收的最大光功率,如果光功率接收順暢,則表示光路維修以後告警將會消失,表示故障完全被消除。
  4.2 故障2

  與新基地有關通訊故障處理方法為:2014年8月三號樓B座突然出現大面積配線電纜故障,現場的維修人員通過排查發現是電纜接續出現密封不良導致。特別說明:故障維修時考慮到安全性、保密性,我院新基地從院通訊機房到使用者端依舊採用電纜的通訊方式,未實施三網合一,網際網路和電話網分資訊中心和保障與服務中心通訊科兩個部門獨立執行,實行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出於保密要求網際網路又分為外網和內網,故每年雨季新基地通訊故障相對較多,給維修工作帶來極大不便。通過對上述故障維修案例可以發現,在對故障進行維修前,要先對故障出現時的狀態有所瞭解,比如告警資訊等,再結合具體資訊對相關部件進行檢查,通常按照故障狀態、形態或者光端自帶指示燈對故障因素進行分析,再使用光端機裝置進行資訊發射,檢視發射模組是否有異常,在確保沒有異常情況以後,對資料引數配置的合理性進行

  檢查。

  4.3 故障3

  核動力院家屬區通訊故障及處理過程為:核動力院對院內的通訊網進行全面整修、佈設,在2015年院通訊內網割接成FTTN後,我院家屬區相對出現不規律的電話通訊故障,如出現停電導致故障、通訊中斷故障、通訊堵塞等,將這些內網進行割線以後這些故障全部消除,佈設了新的系統,執行更加穩定、可靠。

  5 結語

  本文主要對光纖通訊技術發展歷程進行了介紹,並列舉了核動力院幾種常見的故障形式,針對這些故障提出了幾點解決對策,可見光纖通訊系統是資訊高速傳輸的重要媒介,對於社會發展與進步有著重要作用,不斷加強對故障的處理,能夠提高光纖通訊系統的執行效率,推動光纖通訊技術的穩定持續發展。

  篇2

  淺析4G環境下資料探勘在通訊網路優化中的應用

  4G通訊網路是一個相對動態的網路,其內部的環境結構、使用者分佈以及使用者行為都在持續不斷的變化當中。隨著通訊技術的持續進步,網路環境、網路話務模型、網路通訊規模等都在隨之發展,這些因素逐漸使得通訊網路的實際應用效能與最初設計要求不能完全相符,因此,適時採用資料探勘技術對網路資訊進行深層挖掘,不斷對現有通訊網路依照需求進行整改和優化,從而給人們提供更優質的通訊網路服務,具有重要的意義。

  1 資料探勘概述

  1.1 資料探勘的含義

  資料探勘技術是一種基於科學技術的資訊科技,它的實質是:對龐大資料庫資源內具有潛在價值的規則和模型進行收集,進而運用資料分析工具對資料資訊和資料模型進行匹配分析,從而得出資訊和模型之間的關聯性特徵,並以此特徵為基礎,最終達到科學預測的目的。因此,有效的資料探勘技術以自身良好的描述性和預測性優勢,能對資訊進行合理收集、合理分析和合理預測,對現下4G通訊網路系統的科學優化極有幫助。

  1.2 資料探勘的幾種分析方法

  資料探勘常用的分析方法重要包括分類分析法、關聯分析法、序列分析法三種。其中,分類分析法是對資料組進行標記和記錄,再將通過挖掘得到的資訊資料結合標記進行檢測,從而及時發現異常;關聯分析法是對給定資料組和集合進行分析,從而探尋不同兩者之間的關聯性;序列分析法與關聯分析法類似,但會側重資料前後關係進行研究。

  2 4G通訊網路的特點

  2.1 移動性

  移動性是4G通訊網路的最大特點,一方面指通訊工具的移動性,另一方面指IP移動性。其中裝置的移動性主要是指在進行通訊活動時,確保通訊工具不受物體靜止狀態限制。這就要求通訊網路必須是以無線網路為基礎或無線與有線結合的複合通訊模式。而對於IP移動,有效的IP移動性並實現與其他功能的互動是4G通訊網路必需的功能,移動IP以簡單便攜的方式提供移動性,具備通用性,但也對增強移動IP效能帶來一定難度。

  2.2 複雜性

  4G網路通訊系統的複雜性,一方面是指結構的複雜性,另一方面是傳播的複雜性。對於結構複雜性,通訊系統是一個面對多使用者的系統,各個使用者間並不完全獨立,除了保證使用者操作的有效外,還要保證各個使用者動作互不干擾;同時,通訊系統還要實現與衛星通訊網市話網、資料網的互聯,多樣化的無線接入網技術在很多方面存在差異,彼此之間的協同工作存在一定難度,因此整體結構複雜十分。對於傳播複雜性,人們在使用通訊工具時多處於非靜止狀態,電磁波在傳播過程中易產生反射、折射或多普勒效應等,從而造成干擾、延遲等通訊質量問題,這是在通訊系統優化應當加強注意的。

  3 資料探勘對4G通訊網路優化的原則

  3.1 智慧性原則

  4G通訊系統複雜且龐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對資料進行全盤的資料分析顯然是不現實的,為避免出現“博而不精”的結果,必須要求同一層次的優化系統只可對本層次的資料進行集中處理和分析,逐層分析後,再將各層分析結果彙總,進行各層的關聯性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要把握智慧性的原則,確保各個分析任務分佈到各個層次的伺服器中,分佈的過程要實現自動、高效,分析的過程要實現科學、智慧。

  3.2 分散式處理原則

  由於大量的資訊資料存在,因而在進行優化時不能將所有的優化系統集中在一個伺服器上,也不能將所有的資料交由一個簡單的優化系統進行操作,應當將過程進行分層和區域劃分,遵循分散式處理的原則逐塊、逐層收集和處理資料。

  3.3 智慧資料探勘分析原則

  在運用資料探勘技術時,要注意與人工技能技術的結合來實現自動化和智慧化的分析工作,並在分析的基礎上上升至理論層次,生成直觀報告,真正有效的幫助決策者進行科學決策,為操作者提供科學依據,對通訊系統實現科學優化。

  4 4G環境下資料探勘在通訊網路優化中的具體應用800

  4.1 進行合理站點選擇

  運用資料探勘技術可以進行科學合理的站點選擇。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禁忌搜尋演算法從某一初始可行解出發,嘗試對一系列特定搜尋方向進行試探,選出滿足使目標函式值變化最多的移動,並結合實際地理、區域情況進行調整,從而確定最優的站點位置選定。採用這種技術選取站點,不僅能夠保證通訊網路的高效運轉,也減少了運營商的投資費用,降低了站點的維護成本,提高運營商利潤收益,更重要的是實現了資源的合理、高效、科學利用。

  4.2 進行有效干擾分析

  通訊網路的干擾主要包括同通道干擾和非同頻干擾,非同頻干擾包括鄰頻干擾、互調幹擾、阻塞干擾和雜散干擾。利用資料探勘技術中的相關搜尋演算法可對4G通訊網路干擾進行排除分析,能以最快速度確定通訊網路中的干擾部位並找尋到干擾源。這種干擾分析方式可大大提高效率,幫助操作者及時找到干擾並進行處理,從而保障通訊系統的健康高質量運轉,避免因干擾產生的資料延遲甚至資料丟失的情況出現。

  4.3 進行合理掉話分析

  4G通訊網路的掉話故障原因包括無線鏈路故障、T3103逾時、系統故障等,關係著網路建設和維護的質量。在運用資料探勘技術進行掉話分析時,要對待檢測的資訊資料進行合理分類,進行分類分析,並在每一類別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以實現第一時間尋找到CSM掉話現象的問題原因。因此,科學使用資料探勘技術進行4G通訊網路的優化,能夠利用實踐序列方式,對通訊網路中的話務變動過程及規律進行充分分析併合理預測,短時間快速分析出話務變化特徵,提高分析效率,從而實現對行動網路的CSM掉話問題統籌分析。

  4.4 進行充分切換分析

  通訊網路的切換是為實現使用者在移動狀態下的不間斷通訊,並維持可接受的通訊質量的措施。運用資料探勘技術進行切換分析時,主要運用資料探勘技術中的統計學方法,對網路優化配置引數範圍進行分析,並結合配置資訊進行合理調整,從而有效平衡服務區內各小區的業務量,保持移動臺與網路間合理的通訊質量,防止通訊中斷,降低高使用者小區呼損率,實現科學的越區切換。

  4.5 進行網路覆蓋分析

  通訊網路的覆蓋問題主要包括弱覆蓋和過覆蓋兩種,弱覆蓋主要由基站不足或訊號遮擋造成,過覆蓋則會造成通訊資源的浪費。運用資料探勘技術進行網路覆蓋分析,可對目標資料進行有效相關性測試,分析出移動裝置與行動網路覆蓋的相關性大小,操作人員可根據資料進行相關調整,使網路覆蓋更加科學,通訊資源利用更加合理。

  5 結語

  資訊科技在不斷髮展,4G通訊網路也在不斷的普及應用,運營商間的競爭也逐漸加劇,4G網路在極大地便利人們生活的同時人們也對4G網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論是順應市場或滿足人們需求,應用資料探勘技術對現有4G通訊網路進行科學優化十分必要,而資料探勘技術結合計算機技術、智慧化技術等,大大減少人工投入,提高了優化效率與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