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風溼治療方法

  你還在為膝蓋風溼而感到寢食難安嗎?別擔心,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膝蓋風溼的臨床表現:

  1. 風溼病大多有關節病變和症狀,可高達70-80%,約50%僅有疼痛,重則紅,腫,熱,痛及功能受損等全面炎症表現;多為多關節受累。侵及關節大小視病種而有不同。

  2. 異質性,即同一疾病,存在有不同亞型,由於遺傳背景,發病原因不同,機制也各異,因而臨床表現的型別,症狀,輕重及治療反應也不盡相同。

  3. 風溼病多是侵犯多系統的疾病,許多疾病的病理多有重疊,症狀相似,如MCTD為這種表現的典型。

  4. 血清內出現多種抗體及免疫複合物***CIC***,並可沉積於組織***面板,滑膜***或器官***腎,肝***內致病。

  5. 雷諾現象常出現於本類疾病,如SLE,MCTD。

  膝蓋風溼的疾病診斷:

  疾病病史

  因為風溼病多種多樣,應詳細地採集病史,除個人史外,包括家族史;全面的體檢,特別要注意關節症狀,面板和粘膜病變,有無雷諾現象,血管炎病變。根據病史可初步擬診出不同疾病。

  實驗室檢查

  ***1*** 常規檢查:風溼病是侵及全身多系統多臟器的疾病,所以要對患者作全面的檢查,血,尿,便,血沉,CRP,全面生化檢查***肝功能,腎功能,肌酶譜等***。

  ***2*** 血清學檢查:①一般性:RF,C3,C4,CH50,CIC,IgG,IgA,IgM,IgE。②特殊性:a. 抗核抗體譜對風溼性疾病的診斷與鑑別診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般先做ANA,如滴度> 1:40,則應進一步檢查其他專案。b. HLA:雖然HLA與風溼病有密切的相關性,但目前對其瞭解還不多,常用的,比較有特異性的如 HLA B-27對AS 陽性率可高達81.8%,對賴特綜合徵也可達到40%,在銀屑病僅為10%; DR4/DR1對RA陽性率為49-79%,JRA為7%,但JRA的Dw4為26%,Dw14為47%,DR3在SLE僅為2.7%,在pSS為5.6%。 Behcet病僅有3.3% HLA B5為陽性。c. 其他:如抗角蛋白抗體***AKA***,抗組蛋白抗體***Anti-histone antibody***,抗磷脂抗體,抗核周因子***ANCA***等對一些病有診斷參考價值。

  ***3*** 關節液檢查:新鮮的關節液是很重要的,應作常規,培養,血清學及免疫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

  ***1*** X-線平片:一般常用正,側位,大小關節皆可,四肢,肩,脊柱,骶髂各關節;根據不同疾病及部位,還可有不同的要求,對骨骼受損或增生病變一般顯示清楚,但由於影像重疊,早期細小病變不易看清;對滑膜,關節囊,軟骨,半月板,韌帶則不顯示。

  ***2*** 計算機體層顯像 ***CT***:可以在一個橫斷面上準確的顯示不同組織密度的微小差異,是觀察骨關節及軟組織細小病變的較理想的檢查方法。多用於AS的骶髂關節,脊柱;膝關節的軟骨及半月板病變,SLE的腦部改變;早期肺間質性改變等。

  ***3*** 磁共振成像***MRI***:對骨關節及軟組織病變,具有比X線,CT更高的解析度,對軟組織顯像優於CT。多用於觀察骨,軟骨,半月板,筋膜的診斷;對腦組織,脊髓病也很有幫助。

  ***4*** 造影:①關節造影:一般用過濾空氣或有機碘溶液,也可同時使用兩種,稱為雙對比造影。可以顯示關節軟骨,半月板,滑膜和韌帶等結構。對關節內病變的診斷很有幫助,多用於四肢大關節,但現已較少應用。②血管造影:分為動脈造影和靜脈造影,對大動脈炎或血管炎的診斷很有幫助。

  ***5*** 關節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關節內各種組織的病變,特別是對滑膜炎的診斷和鑑別診斷,有很大意義。必要時可以取滑膜活檢和手術治療。

  ***6*** 活體組織檢查:對診斷困難的病例,此種檢查,可以協助確診。如面板,脣粘膜,腎,肝,關節滑膜,血管,肌肉,骨,軟骨等。有時還要作免疫組化染色。

  ***7*** 同位素骨掃描:對鑑別骨瘤***原發或繼發性***,骨髓瘤有很大幫助。

  ***8*** 超聲波檢查:對關節囊,軟骨,滑膜厚度,積液情況可以判斷。

  :

  藥物治療

  治療風溼性疾病的藥物可分為如下幾類:

  1. 非甾類抗炎藥***NSAIDs***:此類藥物的作用,主要為解熱,消炎和鎮痛,而達到減輕炎症反應和目的。最早為阿司匹林***乙醯水楊酸***至今仍為治療急性風溼熱及風溼性關節炎的有效藥物。後來生產出各種水楊酸類藥物,常用的有布洛芬,雙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羅昔康,萘普生等,但各種藥物的藥代動力學及不良反應各不相同,主要對胃腸,腎,肝和血液系統,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劑量,用法,副作用等。

  2. 腎上腺皮質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質激素,因為這類藥物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有較強和快速的消除炎症及炎症反應帶來的各種症狀,如發熱,關節腫脹和疼痛。所以對各種風溼性疾病,常被用為第一線藥物。臨床上應用的有短效,中效和長效等製劑。用法有口服,肌肉或關節腔內注射,靜脈注射,可根據病種,病情作不同的選擇。但由於其並非根治藥物,長期大量使用可誘發感染,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糖尿病,消化性潰瘍,高血壓,精神異常等;且如停藥過快易產生病情反跳現象,故應注意根據病種和病情,調節使用藥物的種類和劑量。除重症患者外,原則上以小劑量,短療程為宜。

  3. 改善病情的抗風溼藥物***DMARDs***又稱為慢作用抗風溼藥物。此類藥物包括許多種類結構不同,作用各異的藥物。它們的共性是起效比較慢,有一定蓄積作用,故停藥後,作用消失也較慢,仍可維持一段時間。它們並無直接消炎止痛作用,但通過不同的機制可以起到抗炎及免疫或免疫抑制作用。因而,也可以改善關節腫脹,疼痛,僵直和減輕系統性症狀,降低急性期反應蛋白,血沉。如使用時間較長,也可改善其他免疫指標,如RF,ANA等。有的尚可使放射影像得到改善。DMARDs類的藥物包括有抗瘧藥-氯喹、羥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環磷醯氨,青黴胺,金製劑,環孢素A及來氟米特。

  以上各種藥物對人體重要的臟器***肝,腎,膀胱,肺,胃腸,生殖腺***和組織***骨髓***各有不同的毒性作用,應注意適應症的選擇。

  4. 其它:其它治療包括雷公藤多甙、帕夫林、雲克等。

  ***1*** 雲克: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膠原酶的活性,防止軟骨分解和破壞,抑制破骨細胞。可消炎,鎮痛。

  ***2*** 雷公藤總甙:抑制T、B細胞增殖,抑制T-細胞產生IL-2及B-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抑制前列腺素產生。有較強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手術治療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早期可作滑膜切除術,晚期可作關節置換術,或肌腱修復或轉移術。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其他措施

  風溼病患者,除藥物治療外,對血中有很多迴圈免疫複合物,有高免疫球蛋白,可選用免疫吸附及血漿清除療法;去除血漿中的免疫複合物和過高的免疫球蛋白,RF,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細胞過多,還可採用單個核細胞清除療法。從而改善T,B細胞及巨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功能,降低血液粘滯度,疏通微迴圈,可以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