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哭得厲害該怎麼辦

   當很多新爸媽因為寶寶的到來而充滿喜悅,同時也是滿臉愁容,因為很多寶寶在晚上的時候容易哭鬧,不僅影響寶寶自己的健康和休息,也影響大人的休息,尤其是對剛生產不久後的媽媽的身體恢復影響很大。到底什麼原因讓寶寶哭鬧不止呢?有什麼應對方式嗎?

     掌握孩子哭的規律:

     需要愛撫。孩子有時哭了,抱起來就不哭了,這是他感到孤獨了,他需要母親的愛撫。他在母親子宮裡時,無時無刻不受到羊水和子宮壁的輕撫。初來人世,孤零零地獨自躺在小床上,有時他會感到害怕。抱他在懷裡,接觸到親人,他感到安慰。這時媽媽可把孩子緊貼在胸前,讓他聽到母親心跳的聲音,他慢慢就會安靜下來。

  他餓了。飢餓是嬰兒哭鬧的主要原因,吃飽了就不哭了。有時孩子只差幾口他也不幹,不吃飽就使勁哭。孩子餓了就要喂,不用按時,不要教條地使用時間表,特別是新生兒,新生兒隔兩三小時就要吃一回奶。

  冷或熱。嬰兒的房間不要過冷過熱,孩子蓋的被子不要太多。室內冷,孩子哭了要看他體溫有無變化。

  尿了。孩子尿溼了或大便後,就會使勁哭,媽媽要給他換尿布,否則他不舒服。

  脫衣服。孩子不喜歡脫衣服,脫衣服使他感到緊張。因此媽媽給孩子脫衣換衣時儘量快些。脫衣服跟孩子說說話,轉移他的注意力。

  累了。小嬰兒睡眠時間長,吃過以後還要睡,成人不要總逗他,打擾他。累了、煩了他也會哭。

  驚嚇。孩子受到光線、聲音、物品的突然刺激感到不安全,也會哭。這時要抱起孩子安慰他。

  疼痛。疼痛會使孩子大哭不止。媽媽要緊緊地抱著孩子,找到疼痛的原因,必要時帶他去看醫生。

  生病。孩子不舒服,除了哭還不愛吃。寶寶生病媽媽不要大意,要儘快帶他看醫生。

  相關小科普:

  讓嬰兒停止哭泣的五個好方法。

  1、襁褓法

  因為寶寶在媽媽的宮裡的時候是被緊緊包裹著的,所以他的胳膊一旦被包裹起來,能讓他們產生安全感。

  襁褓包裹寶寶也是有技巧,最好不要把寶寶全身垂直包住,包成“蠟燭包”;應該儘量把寶寶的手臂裹緊,而把腿放鬆,否則會影響寶寶髖部的發育。

  2、側臥法

  寶寶哭鬧時,很多父母習慣把寶寶仰抱著,但其實這樣會讓寶寶有一種往下掉的感覺;而且寶寶的臉對著媽媽的胸口,聞到母乳味會讓他更容易哭鬧。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讓嬰兒臉朝外、側臥,讓他回到母體時最傳統的姿勢。

  3、搖晃法

  寶寶在充滿羊水的子宮裡時,其實一直都是在晃動著的,不管媽媽是在走路,還是坐著看電視或睡覺時翻身等,寶寶一整天都在晃動著。

  所以,適當的晃動也能讓寶寶產生安全感。而有節奏的晃動對嬰幼兒來說更管用,會讓他感覺到非常的舒服和放鬆。特別提醒,父母在搖晃寶寶時注意強度要適當,不能過於激烈,特別要小心寶寶頭部的安全。

  4、吸吮法

  其實寶寶在預產期的前3個月就已經開始練習吸吮手指了。吮吸不僅能緩解寶寶的飢餓感,更重要的是可以啟用大腦的鎮靜神經,將寶寶帶入深層的鬆弛狀態。

  要提醒各位爸媽的是,給寶寶吸吮奶嘴時,不要把奶嘴掛在寶寶的脖子上,以免傷到寶寶,也不要在奶嘴上沾糖,以免養成不良的習慣。

  5、噓聲法

  媽媽懷著寶寶9個月的時候,無時無刻都在聽著各種聲音: 媽媽心跳聲音、腸胃蠕動的聲音、血液流動的聲音、說話的聲音等等,還有來自外界的各種聲音。

  正確的做法:在寶寶耳邊不斷地發出“噓”的聲音,寶寶哭得有多大聲你就噓得多大聲,這樣能讓寶寶迅速地安靜下來。在嬰兒的語言世界裡,噓聲就如同表示“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