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報有哪些傳播優勢
導語:手機是依託手機媒介,由報紙、行動通訊商和網路運營商聯手搭建的資訊傳播平臺,使用者可通過手機瀏覽到當天發生的新聞。手機報自在我國出現之日起,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推廣和發展,之所以如此,除了由於上述五點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得益於其自身獨特的傳播優勢。
第一,傳播方便。
美國媒介理論家保羅·萊文森認為,“人類有兩種基本的交流方式:說話和走路。可惜,自人類誕生之日起,這兩個功能就開始分割,直到手機橫空出世,將這兩種相對的功能整合起來,集於一身…無線移動的無限雙向交流潛力,使手機成為資訊傳播最方便的媒介。[3]”
第二,受眾眾多。
工信部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2月底,全國手機使用者已達6.6億,其使用者總數居世界第一。龐大的手機使用者量為手機報提供了巨大的受眾資源和市場,同時也提升了手機報這一新興媒體的競爭力量。
第三,成本低廉。
與傳統報紙相比,手機報還有收費低廉的競爭優勢。近年來,隨著新聞紙價格的攀升、印刷成本的上漲等,傳統報紙的價格也大幅上漲,諸如《南方週末》自2008年起就由原來的2元/份漲為3元/份,而手機報每月資費一般在3-5元/份,價格優勢明顯。
第四,互動性強。
傳統媒體的傳播往往採用單向的傳播方式,缺乏與受眾的有效、即時互動,極大地影響了傳播的效果。而手機報則彌補了這一缺點,其使用者可以通過簡訊等方式與媒體進行實時互動,互動中媒體也可以得到資訊反饋,從而豐富手機報的內容和形式。
第五,傳播快且廣。
傳統報紙由於受地域發行的限制,傳播範圍有限,如《齊魯晚報》發行範圍主要是山東省內。隨著現代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手機已實現“全球通”。目前我國覆蓋率達90%的移動通訊網路,已克服了傳統報紙的地域限制,能夠將手機報資訊迅速且廣泛的傳送到使用者手機中,。
第六,傳播功能全。
手機報大多通過多媒體資料包傳送新聞,這個多媒體資料包包含了圖片、文字、聲音等,可涵蓋多個版報紙的內容。使用者不僅可以去看、去聽,而且還可以藉助圖片和動畫等形式更深刻地去理解新聞,這就充分調動了受眾的視聽器官,實現了新聞的多維閱讀[4]。
當然,手機報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它也存在很多障礙和瓶頸,比如缺乏自主健全的採編體系、運作管理體系以及專業的媒體從業人員隊伍,新聞內容同質化、缺乏創新性和針對性,手機包容量有限,與各類媒體競爭激烈等。這都是手機報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 手機報有哪些傳播優勢
- 烹飪紅燒鮁魚的方法
- 新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上冊期末測試題
- 關於人生有哲理的話
- 玩蟈蟈的新手教程
- 關於參觀博物館介紹信範文
- 張冠李戴成語接龍
- 最新統計局局長講話材料
- 餐飲店選址攻略
- 快速有效減肥方法
- 家長對孩子的感悟心語應該怎麼寫
- 除草劑的正確用法是什麼有什麼危害
- 高中勵志哲理五分鐘演講稿
-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課前預習資料
- 學習感恩的心得體會範文
- 準高三生物一輪複習規劃
- 繞口令大全超級簡單_簡單的繞口令大全
- 聯想筆記本電池充不上電怎麼辦
- 自由式插花作品手稿圖_自由式插花作品手稿圖作品
- 尿路感染病怎麼治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