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創業經驗

  儘管創業路徑多有不同,創業者們身上無一例外地既矛盾又和諧地承載了對前輩的謙遜崇敬和對整個時代的超越。他們的創業之路均由夢想照亮。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一個成功人士的創業心得

  在13年前,可能沒有幾個人想到他會取得今天的成功。但現在看來,李儒雄是個成功者——他成功地做起了中國最大的軟體流通企業——連邦軟體公司。在一次創業教育研討會上,李儒雄結合連邦軟體的發展分享了他的十點創業感悟,引起了在座不少創業成功者的共鳴,想必你也會從中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

  感悟之一:創業成功最關鍵是創意

  創業成功最關鍵的是創意, 更重要的不在於創意本身有多少美妙和神奇,更在於它在多大程度上的不可複製、市場潛力的大小以及實施計劃的可行性。連邦創業成功的核心是把國外連鎖經營這種成功的商業模式引入到中國軟體銷售業。採用連鎖方式經營軟體流通業是營銷手段的創新。

  感悟之二:創業團隊是成功的基石

  公司管理最忌諱角色衝突。要選擇彼此充分了解的、互補型的創業合作伙伴。連邦創業的團隊一共有5人,商品引進、店面管理、公關及連鎖發展、財務物流、統籌規劃,五大業務分工,團隊成員各司其職。

  感悟之三:尚未成熟的市場是創業的契機

  1994年連邦創業時,當時國內計算機總裝機量大約為70萬臺,尚處於起步階段。但發展潛力巨大,計算機每年幾乎以30%的速度成長。但與此發展不相適應的是,除用友財務軟體、金山文書處理系統等外,國內幾乎沒有正版軟體市場,當時既沒有很多人賣正版軟體,也沒有人賣盜版軟體。選擇一個合適的創業切入點,選擇一個非成熟市場,會使創業早日成功的機率大一些。

  感悟之四:創業失敗風險是巨大的

  創業就好比走鋼絲,稍微在哪個地方不小心,就會前功盡棄,甚至有生命危險,控制創業的風險是創業者保全自己的技巧。

  感悟之五:創業者不一定要是全才

  創業者優點明顯,他們往往熱情和有韌性,有知識有勇氣,但往往缺點也很明顯。要麼是懂技術的不懂管理,要麼是在管理經驗上有一手但缺乏技術的前瞻性。但隨著市場上的摸爬滾打,很多創業者慢慢變成了多面手。

  感悟之六:創業需要適宜的文化環境

  創業所需的內部文化環境包括相互信任、核心人物、共同的信念。創業者所需的外部環境如社會對創業者的理解和支援,政府以種種社會資源支援創業者等等。只有適宜的文化環境方可保障創業自由。

  感悟之七:最困難的時候往往是轉機來臨的時候

  連邦最困難的時候是在成立二年半之後,那時註冊資金500萬已花完,陸續貸來的900萬貸款也進入到現金與商品的迴圈轉換之中,如果再虧損下去不太可能再貸到款,後果是不堪設想。但這時市場環境經過前兩年的宣傳和培育開始改善,買正版的人慢慢多了,市場啟動起來了,經營上出現了贏利,以後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勝利往往在於再堅持一下。

  感悟之八:創業的機會不能等待論證

  在創業之前就把事業發展的規劃全想明白,經過反覆論證是不現實的,如果全想明白了,可能機會已有人搶先了。創業時的環境往往大多數人不看好,這給少數看好這些業務的人以機會。這時用常規的方法去論證,往往會得出結論說這個業務將會失敗。

  感悟之九:創業是需要一些資源的

  創業需要有創意的想法,但創意不等於創業,創意屬於意識範疇,創業屬於實踐範疇。創業至少需要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經驗、管理等因素中的二、三項,否則貿然去創業,只有失敗一條路。爭取和利用資源,才能力爭創業成功。

  感悟之十:創業其樂無窮

  假如我現在不經營連邦了,我還是會去選擇創業,回想起來,經營“連邦”的前期,吃的苦很多很多,但創業就如同品茶,有的人只品出了茶的苦,有人卻在苦後嚐到了甜。

  說一說我這兩年的創業經歷

  有人問過我,為什麼要創業,其實,我個人感覺創業並不一定要和金錢掛鉤,對於我來說,創業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這可能和我的家庭有關,小的時候爸媽就總說我沒出息,我非常反感別人對我的這種評價,也可能他們是出於好意為了激勵我,但我從那個時候就決定一定要做出點成績給他們看,其實在工作以及學習方面我也很努力,只是感覺自己付出了很多的汗水,卻不能拿出一點成就特別的委屈,我記得曾經聽過一句話“有野心的人才會有所成就”而我當時也是帶著這樣衝動加上自以為是的心態進入了我第一次的創業生活。

  創業都是存在很高的風險的,可以說成功的機率微乎其微,創業也需要一些好運氣,有時儘管你的努力以及你的管理措施都做的很周到,但是沒有好運氣的情況下事事與你作對,雖然說創業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是很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每遇到一個問題都會耽擱你很多的時間,而我就是運氣很差的選手,問題像雨點般像我打來。

  第一次創業時,我剛滿20歲,可以用年輕氣盛來形容那個時候的我,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的自己只有苦笑。

  我初中之後就不再上學了,對於現在的大學來說24歲左右才會畢業,我感覺會很耽擱時間,尤其是對於人生來說最珍貴的一段時間,所以,我從初中畢業之後就開始學習各種技術,技術學了很多,但是最後感覺自己最適合的只有SEO.

  所以,我第一次創業的目標就是網站優化外包公司,因為當時也有些成就,對於網站優化來說也有自己的技巧,可以說二百左右指數的關鍵詞,使用白帽的優化手法也可以很快就優化到首頁。這就是造成了我當時自以為是心理的原因。

  對於北京這個地方來說,辦公環境對於白手起家的創業者是遙不可及的,很多人都是選擇從居民樓開始,我也是如此,當時召集了幾個朋友,租下了一個兩室一廳的房子,對於初期時辦公環境以及辦公工具等花費也不少,朋友們的照顧,沒有和我談錢,並且當時也有自己的網站來接單,雖然說幾天能有一單,但是也可以有一些微薄的利潤。

  公司在初期運營時還算是比較順利,但是好景不長,持續有一個月左右,單子越來越多,並且我們的收費可能也不是很標準,200左右指數的一個關鍵詞一年收費一萬,剛開始網站關鍵詞數量不是很多,還是可以忙的過來,但是漸漸單子多了也就意味這需要更多的人手,可是我們算了一下公司的業績,目前的狀態算不上是盈利,在招人就意味著會做虧本的買賣。

  那段時間的自己每天都比較煩惱,後來只能由招聘SEO改為招聘網編來降低成本,這樣做還是有一點效果的,但是網編多了之後單子卻變得不能滿足我們現在的工作狀態。

  我們又改為聘請業務員,但是發現很多的業務員對工作並不是很熱情,甚至對業務這個部門我們持續了有兩個月都處於虧本狀態,經過了和朋友們一起商量之後,我們降低了業務員的底薪,提升了業務員的提成,才有些緩和。

  但是公司的這半年裡算來算去,並沒有賺到錢,反而錢花到什麼地方了我卻說不出來,這時的朋友們也有很多人對我的能力有所質疑,有些已經辭職了。

  從這個時候開始,公司的能力越來越不明顯,導致公司的業務也越來越少,慢慢的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公司在最好的時候有20多人,最後只剩下3個人,但是公司的賬戶中已經沒有多少存款了,索性將那些沒有做好的網站退單,將使用者交的錢都已經還給使用者,可能換做是別人在這個時候會拿著剩下的錢換個地方繼續發展。

  我個人感覺對於一個公司來說,公司的形象最重要,其次才是公司的能力,如果你的公司連最基礎的品格都沒有,那就算再有能力誰又敢與你合作呢?也正是如此我們的公司就這樣解散了,我的第一次創業生涯也就這樣結束。

  經過北京的創業生活之後,使我過上了身無分文的生活,打擊肯定是有的,後來我回到了哈爾濱,在哈爾濱想找一個SEO的工作繼續我的職業生涯,但是在哈爾濱可以說是工資低物價高的一個地方。

  另外我也發現,如果一個人創業失敗之後再找工作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因為我已經不知道應該把自己的身份擺在什麼位置了。有時往往很簡單的一件事情也會讓一個公司走向失敗。當然,失敗也代表著增加下次成功的機率,也正是因為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失敗才能鑄就我現在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