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業務員成功創業故事

  鑰匙找到了,鎖就打開了,戴志清說。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歡迎大家閱讀。

  

  做業務員的很多,做到CEO的很少。但相對從其他崗位做起,做到CEO這個崗位的,業務員這個崗位轉化率算是比較高的,因為這個崗位的工作經歷讓他們更瞭解市場,更瞭解消費者,更瞭解如何與顧客溝通,更瞭解做成一個生意需要把握哪幾個關鍵環節,成功運作一個專案的經驗和能力更強。

  從業務員做到CEO是很多業務員心中的一個夢想,我身邊有很多同學、朋友、同事從事業務員這個崗位工作,其中也有一些人成功從業務員升級到CEO的,戴志清就是其中一位。

  大學裡面的小富翁

  做生意、做營銷所需要的眼光與能力,不一定工作以後才能體現出來,有些可能在上大學時就表現出來了。

  1996年,戴志清開始了大學生活。他在大學期間成績很優秀,但錯誤也不少,經常逃課,不做作業,可每次考試又考的不錯,是一個讓老師又愛又恨的傢伙。老師教導他,他還振振有詞,和老師大談中國教育的缺陷與出路,說中國的教育是培養接班人,不是培養創造者。

  他這樣想也這樣做了,在大學期間成功做了兩件引以為豪的事,賺了兩筆財富,成了同學之中的小富翁。

  一件是賣多功能計算器。他的學校是一所工科大學,多功能計算器基本是每個學生必備的學習工具。戴志清意識到這是一個賺錢機會,決定進一批貨在大學裡銷售,於是回家向老媽借兩萬塊錢,說要做點生意。在當時,兩萬塊錢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還是一筆鉅款,他老媽不借給他,他軟磨硬纏,最後向他老媽寫了借條、做了保證,借得了兩萬塊錢。

  拿著這筆錢,他立即到福建莆田進了一批貨。貨拿到後,他召集來自泰州的老鄉同學說:“有筆生意可以和大家一起賺錢。這個計算器到文具店買要60元左右,我們這個只要45元就可以買去。大家按宿舍樓分配任務,每兩個同學負責一棟樓,在新生來報到第一天每個寢室一人一臺,上午派發,晚上過去收錢,人不在的把計算器放在他床上,根據每人的銷量結算,賣一臺提成5元。”

  有人問,放在床上丟了怎麼辦?戴志清說:“不會的,你第一天來報到敢做這樣的事嗎?”大家想了想,是的,丟的可能性不大。這樣大家按分配的任務分頭行動,一週下來,新生宿舍全部促銷一遍,每人賺了幾百塊錢,戴志清把分給每人的幾百元提成支付,返還老媽兩萬元借款後,自己賺了8000多元,大家皆大歡喜!

  第二是名人掌上電腦在大學校園的促銷。在當時,掌上電腦還是新鮮玩意,同學們還是非常想擁有的,因為一臺掌上電腦價格要好幾百元,同學們還是有消費障礙的。戴志清意識到只要解決好了同學們的消費能力問題後,這又是一次商機。

  為了做好這筆生意,戴志清創造性地做了兩件事:一是從學生會弄了個學生會幹部工作證,以校學生會的名義向同學們推薦名人掌上電腦,解決學生的信任問題;二是沒錢的同學可以憑學生證影印件分期付款,解決同學消費能力不足的問題,在當時分期付款還是新鮮名詞。這兩個方法讓他的名人掌上電腦銷售一下火爆起來,兩個月下來賺了幾萬塊錢,成了同學們中間名副其實的小富翁。

  當時很多同學遇到困難都向他借錢,很多同學欠了他的錢,大學畢業後這些錢很多成了呆爛賬,不過這些損失卻讓他嬴得了人氣,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和他一起玩,羨慕他的賺錢能力。

  一張小報成就銷售冠軍

  作為一名處於一線執行層面的業務員,平時在公司重大問題決策上是沒有發言權的,所能做的就是把公司給的促銷政策和促銷資源用好,把市場做好,把銷售回款做大,從中多提點獎金。

  2001年戴志清進入一家保健品公司,做杭州蕭山市場的業務員。公司做的是一個治療風溼骨病的保健品,公司也沒什麼大的宣傳推廣資源投入,大家所能用的推廣工具就是一張公司統一印製的宣傳小報,市場能不能做好全靠這張小報做宣傳了。

  因費用低廉、投放方便、資訊量大,小報當時是醫藥保健品行業用的最廣泛的一個宣傳工具。當時戴志清帶著幾名業務員幾箱宣傳小報來到蕭山,每人每天發放500張小報,但幾天發下來市場沒什麼反應,大家在發小報時經常碰到紅桃K、三株、昂立1號等同行也在發,往往是你前腳走,他後腳來,小報的宣傳效果大打折扣。

  看著每天早出晚歸、疲憊不堪的業務員,戴志清意識到,這樣勞而無功的工作方式需調整了。詳細分析梳理後,他做出這樣的調整,把工作重心從以發報數量為主,改為精準投放,服務致勝的工作方式。找準目標人群精準發放,發放時配合深入溝通,調動目標人群對產品的興趣,將有興趣的顧客邀約到活動現場,專場活動中通過專業醫生深入溝通,按療程促單。

  思路調整後,大家工作方式變了,大家每天外出深入村莊、田間地頭,與村民聊天,收集本村的風溼骨病患者資料,收集到名單後,上門精準派發小報。小報派發一週後,業務員執製作精美的請柬,上門送到患者手中,邀請他們於X月X日X時到X活動現場,屆時會有專家現場進行免費講座和免費檢查,還有優惠促銷活動。顧客收到請柬的感受與僅僅看到廣告或資料宣傳活動通知資訊的感受,完全是不一樣的,收到請柬後受尊重的感覺立即充盈全身,對公司和業務人員的好感、信任感也增強了很多,拒絕率大大降低。活動前三天,再電話向目標顧客提醒一遍,減少不來參加活動的顧客比例,並告訴他們活動當天會有車到村口接送。活動當天租了輛小型麵包車,到村口去接他們,不在接送定點位置的,電話溝通後直接到家接。

  通過小報精準投遞、請柬邀請、電話跟進、上門接送,顧客活動到場率非常高。活動現場通過免費檢測、免費諮詢、親情服務、療程促單,活動效果非常好,每場村級小型活動銷售都在一萬元以上。通過調整改進,小報的發放效果得到很大提升,宣銷比比其他市場高出幾十倍,蕭山市場成為公司在全國市場小型活動做的最好的市場,單場活動比比其它市場高出多倍。

  8000元創業,4個月百倍回報

  2007年戴志清說服並邀請兩個朋友,每人出資8000元開始創業。24000元的總資本,相當於白手起家,絕大部分人不看好,戴志清的兩個合作伙伴心裡也沒底。不過他們想想反正錢也不多,就當試一試了。沒想到的是,從第4個月開始每月利潤就達到40萬元。現在一起創業的兩個夥伴,以及後期跟隨進來創業的夥伴,如今都買了豪宅和名車,身價幾百萬、上千萬,踐行了小平同志的共同富裕理想。

  24000元創業,只能借勢,整合資源。打工經歷讓戴志清積累了一些媒體和渠道資源,他和兩個合作伙伴決定從媒體資源條件較好的浙江湖州市場開始做起,先從做經銷商幹起,因為這樣產品是現成的,廣告片是現成的,他找兩家有關係的藥店先放進去,也要什麼進場費,這樣可以最大化的節省資源投入。

  第一次經銷的是一個女性排毒養顏產品,用兩萬塊錢進了些貨,成為湖州市場的經銷商。拿到產品後開始進行資源整合,首先找到湖州電視臺一個關係較好的朋友,爭取先打廣告再付款,賬期一個月,朋友給了他幫助和支援,同意按這個方案做。廣告落實好後,他又找到了湖州當地一家最大、最有名的美容院談合作,條件是他幫他們收集目標顧客上門,廣告可以體現美容院的品牌名稱,美容院給每位上門的顧客提供價值500元的免費美容體驗服務。這樣一個雙贏的合作方案得到美容院的支援,他們認為不花錢就能在電視臺做廣告宣傳很划算。全部談完後,買產品送美容的電視廣告開播,因為有強勢廣告和知名美容院的品牌影響,顧客購買產品很積極,市場一下就火了起來,第4個月時月利潤就達40萬元。

  2009年,戴志清代理了一個功能眼鏡,做杭州、湖州、溫州市場經銷商,把杭州市場做成了這個功能眼鏡全國銷量最好的市場,高峰期單月銷售近千萬元。蕭山一個200平米不到的店暑假期間單月銷售就達200多萬元,成為全國銷量最好的一個店。戴志清因此成為這一品牌雜誌的多期封面人物,成為全國各地經銷商學習的榜樣。

  其他經銷商只是跟著廣告賣眼鏡,戴志清卻把產品銷售和服務營銷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護眼知識講座、護眼食譜推薦、孩子用眼好習慣比賽等增值服務吸引更多客戶。在賣眼鏡的同時,還大大帶動了眼貼、藍梅、矯姿架、清潔液等視力關聯產品銷售,提高了客單價、顧客忠誠度,廣告投放效果也得到大大提高。

  做別人做不好的市場

  有需求,但得不到有效滿足,這樣的市場為新品牌誕生提供了土壤,同時也存在一定風險。別人無法有效滿足一定是存在難以逾越的障礙,跨過去了就是機會,跨不過去就是風險,這較量的是膽識、資源、堅韌與能力!

  在推廣功能眼鏡時,戴志清見證了視力保健與矯正市場的強大需求,為了孩子的未來前程不因視力而受挫,家長解決孩子視力問題的需求非常急迫。如今三個小學生中就有一個近視,兩個初中生中也有一個近視,3個高中生裡則有兩個近視。市場之大,需求之強足以支撐一個強大的品牌的誕生與發展,然而市場上並沒有強勢品牌出現!

  戴志清在別人的一片反對聲中,進入了視力矯正市場,開始了人才招幕、團隊搭健、術研發、運營模式設計等工作。經千萬元的基礎投入,潛心準備,2010年7月,他的視力矯正技術與杭州消費者見面,《都市快報》首期廣告就有800多條***,顧客要排隊預約才能給孩子進行視力矯正。

  鑰匙找到了,鎖就打開了。

  在技術上:別人圍著眼睛治近視,他獨闢蹊徑,從大腦入手進行視力矯正,這一思路找到了視力矯正的源頭活水。一個個從大醫院久治無果而過來的顧客在這裡很快找到了希望,視力得到神奇恢復,連那些眼科權威家對他的技術思路都感到十分新鮮。

  在運營推廣上,別人先收費再矯治,他採取先體驗後收費,並簽訂合同,達不到約定效果退還所收費用。這樣就解決了消費者的顧慮,顧客源源不斷地進來,與其他視力矯正機構門可羅雀形成鮮明對比!

  見到老戴時,他是一如既往的自信和幽默,正在佈局全國市場的服務渠道建設。這個專案投入了他的全部精力與資源,他認為這些投入非常值,他要堅持做好這個能為社會、顧客、自己及團隊帶來超值回報的專案!做顧客有需求,但別人沒做好的事,是一大挑戰,也非常有價值,這是他做的最有責任感與使命感的一次CEO。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希望能夠幫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