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燈時分郭文斌的閱讀理解題答案

  這篇《點燈時分》裡“點燈”的風俗,啟示生命的本色是寧靜淡泊的。點燈”風俗,賦予日常生活一種詩意。下面由小編為你帶來關於點燈時分郭文斌的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點燈時分郭文斌的閱讀材料

  總覺得城裡的元宵夜有點過於熱鬧,熱鬧得讓人幾生迷失之感。在街上轉了一會兒,就急切地往回趕。可是熱鬧是躲不脫的。緊緊地關了門窗,熱鬧還是不可阻擋地擠將進來,讓人無可奈何。就索性站在陽臺上,面向老家出神,而身心竟一下子踏實了下來。

  老家的元宵夜沒有湯圓,也沒有眼下這絢麗多彩的華燈和開在天空的一樹樹銀花,更沒有震耳欲聾的炮聲和比肩接踵的人流,而是一片奪人的寧靜,活生生的寧靜,神一樣的寧靜,似乎一伸手就能從臉上抓下一把來。

  那寧靜,是被孃的蕎麵燈盞烘托出來的。

  那燈盞拳頭一般大,上面有一盞心,可盛得一勺清油。捻子是半截麥稈上纏了棉花。夜幕降臨時分,幾十個燈盞便被點燃,端到當院的月光中,先讓月神品賞。如果沒有風,幾十尾燈焰靜靜地在乳樣的月光中泊著,那種絕塵之境,真是用文字難以傳達的。

  賞完月,燈盞便被分別端到各個屋裡。每人每屋每物,都要有的。包括牛羊雞狗、磨子、水井、耕犁等。讓人覺得天地間的所有物什連同撥出的氣上都帶有一種靈性。似乎耕犁磨盤它們不時會扯著你的手跟你攀談幾句。那時誰也沒有問為什麼要給這些沒有“生命”的東西點燈,只覺得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如果不這樣做就是不應該了,而生命不正是一種“應該”嗎?

  現在想來,這其中包含著多麼樸素多麼深厚的善和美,連同真啊。

  用老人們的說法,這正月十五的燈盞,很有一點神的味道。一旦點燃,則需真心守護,不得輕慢。就默默地守著,看一盞燈苗在靜靜地趕它的路。看一星燈花漸漸地結在燈捻上,心如平湖,神如止水,整個生命沉浸在一種無言的福中,喜悅中,感動中。漸漸地覺得自己就要像一朵花一樣輕輕地輕輕地綻開。我想佛家所說的定境中的喜悅也不過如此吧。現在想來,當時守著的其實就是自己,就是自己生命的最深處。那種鋪天蓋地的喜悅正是因為自己離自己最近的緣故,那種純粹的愛正是因為看到了那個本來。

  我不知道正月十五為什麼要點燈盞,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留下這個風俗的人一定是深深懂得生命的。他用一個最具活性的東西,在春天到來的時候,向人們表明了生命的意義和狀態,也說明了生命在怎樣地行進和更替。後來一些資料,知道既甘又苦且柔且韌的蕎麵具有別的食品不能代替的活血降火功用,就更為祖先用蕎麵做燈盞叫絕。它,不正是對被人們炒得過熱的生命的一種清涼的制衡嗎?

  天下沒有不滅的燈。大人們用燈捻上留下的燈花來安慰燈的熄滅給兒女們的打擊。說,那燈花將預示著來年的收穫和前途,而將人們的心思轉移到期冀當中。

  那燈焰最後的一閃終於到來,整個屋子一下子失魂似的空落。熄滅畢竟給了我們不小的打擊。

  這時,母親就要說,嚐嚐娘做的燈盞是什麼味道。

  我不知母親是否存心轉移我們的心思,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這種空落真的被產生於舌頭上的實在的喜悅安撫了。一種大美在雙齒合上的同時變為一種實在的滿足。

  現在,我站在這個城市的陽臺上,穿過喧譁和騷動,面對老家,面對老家的蕎麵燈,終於明白,我們的迷失,正是因為將自己交給了自我的風,正是因為離開生命的樸真太遠了,離開那盞泊在寧靜中的大善大美的生命之燈太遠了,離開那個最真實的“在”太遠了。

  燈,又何嘗是風能吹得滅的。

  點燈時分郭文斌的閱讀題目

  【小題1】從全文看,作者老家元宵夜“點蕎麵燈”風俗,有哪些活動?請分條概括。

  【小題2】第六段說“現在想來,這其中包含著多麼樸素多麼深厚的善和美,連同真啊”,根據文意,說說這裡“善”、“美”、“真”的具體內涵。

  【小題3】作者是如何理解先民們留下點蕎麵燈盞風俗之用意的?

  【小題4】簡要分析文章結尾兩段的含義與作用。

  點燈時分郭文斌的閱讀答案

  【小題1】①點燈讓月神品賞。②將燈盞分派給每人每屋每物。③守護燈盞至油盡燈滅。④品嚐蕎麵燈盞。***每點1分,共4分***

  【小題2】①“點燈”風俗,包含萬物有靈、人要學會感恩的思想。②“點燈”風俗,賦予日常生活一種詩意。③“點燈”風俗,啟示生命的本色是寧靜淡泊的。***每條2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3】①通過點燈,在春天到來的時候,向人們表明生命的意義和狀態,說明生命在怎樣地行進和更替。②蕎麵具有活血降火的功用,蕎麵燈盞是對被人們炒得過熱的生命一種清涼的制衡。

  【小題4】含義:①指出浮躁的現代人被慾望挾持,失去了寧靜,背離了生命的本色。②相信人性之燈永不熄滅,呼喚生命迴歸本色。作用:①使文章首尾呼應,結構嚴謹。②深化文章的主旨。***含義每條2分,意思對即可。作用每條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