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地理期末知識點

  期末是檢驗學生一學期知識掌握的程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我國農業的南北差異:

  農作物熟制 耕地型別 農作物

  糧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棉花

  北方 兩年三熟***華北***一年一熟***東北*** 旱地 小麥 花生

  ***黃河中下游*** 甜菜

  ***東北平原*** 三大棉區: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秦嶺—淮河

  南方 一年兩熟至三熟 水田 水稻 油菜

  ***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長江中下游*** 甘蔗

  ***南部沿海***

  ***二***

  1、水資源的時空分佈不均

  時間分配不均及解決措施:

  具有夏秋多、冬春少 解決措施 修建水庫

  和年際變化大的特點

  地區分佈懸殊及解決措施

  解決措施

  南豐北缺 跨流域調水***南水北調,引黃濟青***

  2、節約用水和保護水資源

  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原因:水資源的時空分佈不均勻;人口增長,工農業用水量大大增加;不合理用水,浪費、汙染現象嚴重。節約用水,科學用水,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汙染,是緩解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

  3、南水北調

  水北調的總體佈局確定為:分別從長江上、中、下游調水,以適應西北、華北各地的發展需要,即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分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建成後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聯接,將構成我國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

  東線:從長江下游揚州附近抽引長江水,沿京杭運河北上,在山東西部穿過黃河,進入河北抵達天津、北京。

  中線:從長江支流漢江上的丹江口水庫引水,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沿太行山山前平原開渠輸水,終點北京。中線工程具有水質好,覆蓋面大,自流輸水等優點,是解決華北水資源危機的一項重大基礎設施。

  ***三***

  自然資源是存在於自然界的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

  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以及海洋資源等。

  自然資源的特徵:自然資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自然界,自然資源的數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資源的質量各個地區是有差異的。我國自然資源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自然資源由於受大某些成因的制約,其分佈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他們在地區分佈上一般都是不均勻的。自然資源的狀況處在不斷的變動之中。

  年太陽輻射總量最多的地區是青藏高原。新疆、內蒙古等地由於深處內陸,水氣少,雲霧少,光照強,太陽輻射總量較多,而青藏高原除上述原因外,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二者共同作用,使之成為太陽輻射量最大的地區。年太陽輻射量最小的地區是四川盆地,該地區處在東南及西南暖溼氣流交匯的地區,年降水量多,雲霧量大,造成該地區太陽總輻射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