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代殉葬的趣聞

  成吉思汗沉迷女色無法自拔,連死都要無數佳麗陪葬,除此之外還有那些古代的殉葬的趣聞呢?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

  殉葬是指古代以器物、牲畜或傭人婢女,妻妾連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證死者亡魂的冥福。其中的人殉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喪葬惡俗,一般歷史科學研究者認為這一現象出現於父系社會。父權家族把自己的妻妾孫女侍僕,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對其有生殺權力。既然金玉珠寶都能隨葬,人這種私有財產自然也在所難免。

  歷史上殉葬人數最多的帝王,後宮佳麗不計其數,成吉思汗更厲害 一般殉葬方法有三:一是身前人士自願上吊自殺陪葬一同埋蓋;一是被迫弄死並在腦中注入水銀以永遠保持青春美麗;三是將相關人員或者在場的人直接集體活埋。

  據文獻記載推測,中國歷史上殉葬人數最多的帝王,是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在為其老子處理後事時, 說“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意思就是,秦始皇后宮沒有生育過的嬪妃,不宜放他們出去”。這些女人最後沒有人能再活著,統統被處決殉葬。當然,除了女人,其他牲畜,寶物,傭婢也不計其數。《史記》上也沒有確數,司馬遷用春秋筆法,以“死者甚觽”一帶而過。這四個字的意思,就是死的人很多,數量巨大。

  嬴胡亥這個殉葬政策,也堪稱空前絕後。自漢代以後,絕大多數皇帝不再殺生殉死,常有皇帝死前留下遺詔,讓無子的妃嬪宮女出宮。雖然偶爾也會有帝王以活人殉葬,但都不及這個傢伙殘暴刻毒。到了明朝,人殉又一次死灰復燃,甚至還成為當時明文規定的制度。

  在明太祖朱元璋死後,他的孫兒根據他生前遺詔讓宮中46個嬪妃為他陪葬。

  在元朝,即1227年8月成吉思汗死後,就有大量活人殉葬。根據馬可·波羅所聞所記載,成吉思汗死後,“在運送靈柩的途中,護送的人要將途中遇到的所有的人殺死作為殉葬者,並對他們說:‘離開現世到陰世去服侍你們駕崩的主人吧。’,護送的兵馬沿途殺死了將近兩千人。除了這些不幸的殉葬者外,還有40名生前服侍過成吉思汗的美女,與他生前騎過的戰馬一道,被活活殺掉殉葬。

  可見,殺人陪葬這一制度是封建王朝的惡俗和劣制。也是古代社會對於奴隸和女人的一種壓迫。所謂的高低貴賤就可以肆意踐踏別人無辜的生命。而婢女奴才有時候只不過是皇權貴族的一群有生命的私有物品。

  殉葬簡介:

  古代以活人或物品與死者同葬的習俗。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僕被隨同埋葬,也有用俑、財物、器具等隨葬。龍山文化時期***約五千年以前***就出現人殉,商朝男女貴族墓葬有大量的人殉,但沒有夫妻合葬、妻婦殉夫的現象。殉葬又稱陪葬,是指以器物、牲畜甚至活人陪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證死者亡魂的冥福。以活人陪葬,是古代喪葬常有的習俗。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僕被隨同埋葬,也有用俑、財物、器具等隨葬。龍山文化時期***約五千年以前***就出現人殉,商朝男女貴族墓葬有大量的人殉,但沒有夫妻合葬、妻婦殉夫的現象。

  用活人殉葬,是中國古代一項殘忍野蠻的制度,秦漢以後有所收斂,往往代之以木俑、陶俑。秦漢以後就很少有人殉葬了。根據元史記載,蒙元政府有過鼓勵民間殉葬的行為“永平龐遵以孝行,福州王薦以隱逸,大同李文實妻齊氏、河南閻遂妻楊氏、大都潘居敬妻陳氏、王成妻高氏以志節,順德馬奔妻胡閏奴、真定民妻周氏、冀寧民妻魏益紅以夫死自縊殉葬,並旌其門。”,《元史 文宗三》大寧和眾縣何千妻柏都賽兒,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門。《元史 文宗四》

  根據有關野史記載,到明代,人殉之風死灰復燃,朱元璋首開惡例。朱元璋死後曾有妃嬪殉葬,葬在哪裡卻是未解之謎。殉葬人數也因為野史種類繁多,爭論不斷。

  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病死,以7名妃嬪殉葬。劉維才告訴記者,明代的殉葬制比秦漢以前的殉葬多了一層欺騙色彩。對於被殉葬的妃嬪宮女,朝廷從精神物質上給予褒獎。明孝陵的殉葬妃嬪,都得到了在孝陵殿內設定的一個“龕”,供後人祭祀。殉葬在其它國家的古代也有存在。

  根據《清史稿》記載,明英宗時期廢除殉葬時隔兩百年之後,殉葬在清代卻又死灰復燃。因滿洲舊有殉葬之俗,貴族常以妾、奴僕殉葬。不論皇宮,宗族,還是民間,殉葬均成為一種強制性的制度,直到康熙皇帝下令廢除“八旗以奴僕殉葬”,殉葬制度才退出清朝的歷史舞臺。但在這之後,清史稿中仍記載了大量”自經“而死為夫殉葬的婦女例項,清政府給予了她們諸如”節“”烈”等封建時期極高的道德稱號,以讚揚並鼓勵她們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