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幹警考試申論高效備考指南

  對於任何一門考試的備考而言,計劃和資料都是備考過程中極為重要的兩個部分,也是體現考試特點的兩個方面。為此,專家特地從備考計劃和備考資料兩個方面入手,對政法幹警申論科目的複習給予指導,以使考生的備考更具針對性和時效性。

  一、備考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申論的複習也是如此。考生在準備政法幹警公務員考試之前,應當制定一個既符合申論科目考試特點又契合自身學習實際的自己的複習計劃,只有這樣才能在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計劃應詳實、周密,而且,計劃一旦確定,就要堅持施行,按時完成,半途而廢或是中間改變計劃,都會嚴重影響複習的效果。當然,根據實際情況對計劃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也是必要的。

  大體上看,專家認為,申論的整個複習計劃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來進行:

  基礎準備階段,考生的複習內容是申論教材和熱點儲備上。通過教材的學習,考生要了解基本的申論知識和測試環節,掌握《大綱》所要求的各項能力的命題規律以及相對應的解題方法,這是應考申論的基礎。熱點儲備,目的是喚醒考生關注時事的意識,考生在教材的基礎上,通過網路、報刊雜誌等渠道,瞭解和關心與政法幹警工作有關的社會新聞。這一階段,會持續約一個月的時間,它是考生的準備期、積累期和學習期。

  能力提升階段,要重點研究政法幹警考試申論歷年真題。真題,是考生除了《大綱》之外,能夠接觸到的最為直接的考試資訊,它對考試的作用和意義,毋庸置疑。在完成基礎準備階段後,考生要認真研究歷年真題,實際操練掌握的各種方法技巧,鍛鍊能力。通過“做題——對照答案——總結”的過程,考生可以掌握試題的命題意圖、命題技巧以及考試的演變規律,考生的應考能力也會循序漸進地得到提升。

  模擬練習階段,要大量做模擬題。申論考試,需要你在150分鐘內寫出大約2000字的答案,對一般考生來說,這是很高的要求,尤其是那些平時不太動筆寫東西的人,難度更大。如何提高作答速度?只有多練,別無他法。練習,還是一個自我檢測和自我反省的過程。發現錯誤和改正錯誤,是進步的前提。充足的練習,可以讓考生在反覆的實際操練中,提高作答速度。

  專家建議考生可以結合自己具體的備考時間來安排這三個階段的複習。

  二、備考資料

  對於政法幹警考試申論科目的考試而言,考生需要具有的基本備考資料包括三種:申論教材,真題,模擬卷。

  (一)如何選擇好的申論教材

  好的申論教材可以給考生良好的借鑑和啟示,讓考生少走彎路。辨別好的申論教材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看教材的作者是否明確,查閱該機構的真實性。切不可買那些東拼西湊、模仿和抄襲別人的輔導資料。

  (二)如何使用真題

  歷年真題,是最有價值的練習資料,但由於它的量比較少,所以考生在使用時要合理,要最大限度地發揮真題的作用。專家建議考生在做真題的過程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參加政法幹警考試的考生,最好選取政法幹警歷年真題。另外,考生也可以選擇2005年之後的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作為備考實用資料,二者在命題原則和題目設定上,有相似之處。

  第二,考生最好是在複習完申論教材後,再開始認真研究歷年真題。有了前面的理論基礎,考生在做的時候,一方面可以實際使用學到的方法,另外,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題目的深意。這樣使用真題,更有針對性,也更能發揮真題的作用。

  第三,做完一套真題,考生一定要好好分析,包括分析材料並對比分析自己的答案和參考答案。分析材料,要細緻,注意材料間的關係以及題目和答案的具體出處;把參考答案和自己的答案進行對照,著重看自己遺漏了哪些採分點,並進一步思考為什麼自己作答時沒有想,同時還要學習參考答案的邏輯結構和語言風格。通過分析,考生等於把真題又仔仔細細地做了一遍。

  第四,真題要反覆看。做過的真題,也不能丟。考生在結束兩到三週的模擬題練習後,還要帶著模擬練習的效果,再來體會一下。溫故而知新,考生要反覆從真題中吸取營養。

  (三)如何選擇模擬題

  模擬題,是除了真題之外,考生能夠接觸到的最有效的練習資料。模擬題選的好與不好,直接關係到考生的複習效果。

  考生在選擇模擬題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一套模擬題的好壞。

  首先,一套高質量的模擬題,從給定資料到題目設定都應和真題保持形式上的一致。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形式相同,才能保證考生在做練習的時候達到熟悉考試題型的目的。作答某種題型的思路在反覆的練習中才能逐步的形成並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其次,模擬題應該涉到熱點事件。考生在用這樣的模擬題做練習的時候,不僅可以達到鍛鍊能力的效果,看材料也是一個積累熱點知識的過程,可謂一舉兩得。

  最後,模擬題的參考答案也是需要考生特別注意的。參考答案是否詳細和規範是判斷模擬題質量好壞的必要條件。考生在做完題目後一定是要對照答案的,如果答案不規範,就會把考生引入誤區;相反,如果模擬題的答案質量很高,考生就會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