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論文

  中小企業在吸納就業、發展產業、優化城市服務功能、提高綜合競爭力、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穩定發展等各個方面,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及對策

  摘要:目前,中小企業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主力軍。但是,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融資難問題已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因此,長時間以來,政府、企業和一些學者都在關注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這一問題。本文將從分析現狀入手,找出原因,最後提出相應的對策來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銀行貸款 中介機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數量已經突破1000萬戶,佔企業總數的99%,在促進經濟增長、解決就業、科技創新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資訊產業、醫藥等領域表現更為突出。但是,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融資問題一直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難題。特別是在2011年以來,在通貨膨脹壓力持續高漲的情況下,更加速了中小企業的資金緊張狀況,融資難問題再次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目前,中小企業融資主要還是以銀行貸款為主,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統計,2008年8月我國中小企業融資92.7%來自銀行存款,但是,銀行貸款存在週期長、要求高、手續繁瑣等特點,也將很多企業拒之門外。另外,在一些經濟發達的農村民間融資也比較活躍,但是因為民間的高借貸利率,也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雖然現在國家大力鼓勵創業板市場,但是又只能解決一部分高風險、高回報的科技型企業。

  以上幾種原因都使得中小企業融資較為困難,進而影響到中小企業的發展。

  二、影響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原因

  ***一***企業自身原因

  1、管理制度上的缺陷。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大都是從家族企業發展而來,在管理上存在所有權與經營權不分,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權力主要集中在所有者手中;財務上存在制度不健全、資訊不透明、賬表混亂等現象。

  2、管理人員素質不高。因為是從家族式企業發展而來,因此中小企業在用人機制上表現出較強的排外性,在一些核心崗位上主要是由有血緣關係的人擔任,而不管其能不能勝任。一些中小企業的財務人員甚至沒接受過專業的會計教育,學歷水平較低,對政策的解讀困難,從而影響到會計資訊質量。

  3、企業規模小。好多中小企業正處於初創期和成長期,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內源融資嚴重不足,也影響到外源融資渠道和融資能力。

  4、中小企業信用低。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說過:信用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生命。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企業信用關係到其能否健康發展壯大,而目前我國企業信用普遍過低,甚至有拖欠銀行貸款、借各種名義逃避銀行債務的現象,而我國的信用管理體系尚未健全。因此,銀行為了規避風險,也將一些中小企業拒之門外。

  ***二***金融機構方面原因

  1、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惜貸”。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貸款的物件主要還是一些大型企業、大專案,放貸時主要考慮的還是所有制、行業性質等;同時,銀行往往還要求企業能提供一定的抵押或擔保,一方面企業的抵押品不多,且抵押品的折扣率高;另一方面銀行除了房地產以外又很少接受其他形式的抵押品。因此中小企業很難貸到款,尤其是在貨幣緊縮時更為明顯。

  2、貸款花費時間長,手續多。銀行在收到貸款申請至貸款發放,需要好長時間,甚至一些銀行因為授權有限,手續更復雜,這樣即使貸到了,可能也已經錯過了時機。

  ***三***企業和銀行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中小企業因為在財務制度上的不健全,賬表混亂,信用等級低,在向銀行提供的財務資料和經營記錄就會與銀行要求提供的財務資料相差甚遠,這樣一些銀行為了防止此類風險,就不得不謹慎處理。由此帶來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就更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

  ***四***社會因素

  1、國家財政、貨幣、稅收政策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現在的信貸政策還是主要向國有企業等大型企業偏斜;另外,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意見降低了中小企業的稅負,如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稅率調整為3%,小型微利企業所得減按50%計入納稅所得額,但是中小型企業稅收負擔還是過重,這些因素都從客觀上影響到中小企業自有資金的積累,從而降低了企業抗風險的能力。最後,雖然我國從1996年就開始啟動利率市場化改革,但到目前在很多方面還有待完善,而一些行政干預很難激發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動力。另外,商業銀行也不能不計算其發放貸款的風險成本和利益回報。

  2、缺乏統一的中小企業管理機構。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政府管理部門主要為工信部中小企業司、科技部、工商管理局、農業部中小企業局等,但是這些管理機構是針對不同規模、不同型別、不同業務範圍分別進行管理,這種管理模式容易導致管理機構重置、管理效率不高、相互推諉等現象,不利於中小企業的總體發展。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一***完善中小企業自身制度

  1、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完善治理結構

  正如前面所講,中小企業大部分均為家族式企業發展而來,因此首先應打破這種關係式治理,引入外部投資,經營權與管理權分開,徹底轉變企業的經營方式。另外,要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崗位設定應該合理,不能因人設崗。在各項工作流程中,應具備必要的控制。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以便提高融資能力。

  2、完善財務制度、提高財務人員專業水平。

  中小企業應該按照國家規定的會計制度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進行記錄,不做假賬,做好各種預算和決算,使資金的配置達到最優。同時,應定期讓財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及時準確地對外披露各種真實的會計資訊。

  3、提高信用,和銀行建立良好關係。

  良好的信用水平,是企業能否融到資的關鍵,因此,企業應該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不拖欠銀行貸款,及時瞭解銀行的信貸政策,將信用風險降到最低。

  4、拓寬融資渠道。企業要想解決資金緊張這一問題,就不能單純只依靠銀行貸款。而且中小企業缺的不僅僅是資金,更重要的事資金的來源渠道,可以嘗試商業信用、票據貼現等其他方式。

  ***二***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體系

  面對中小企業融資面臨的困難,絕對不能只從表象改善企業經營環境、政府幫助企業融資等方面入手,還必須改革現有的金融管理體制。

  一是必須以市場化為手段和目標,徹底實現利率市場化,通過利率槓桿調節,達到良幣驅逐劣幣的目的,創新型和潛力型中小企自然能得到發展;

  二是打破現行銀行機構設立經營的管理框架,建立更多層次、更多型別、更多股權方式、更多數量的銀行金融機構,在公平規範可控的原則下,實現充分競爭,優勝劣汰。目前,我國的金融體系主要還是以四大國有銀行為主,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就必須多成立商業性中小型銀行,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商業貸款。而銀行在提供貸款時,不能以過去的財務指標作為唯一依據,更多的是考慮企業未來的現金流和發展前景;

  三是發展民間借貸。從目前來看,各地政府規範民間金融的手段還是以管為主,對民間金融的管理仍然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全面鋪開實施,政府的一些管理,反而將大量的民間資金逼入地下不規範、投機性、高風險的境地。

  同時,大量的民間借貸,證明金融機構的功能沒能有效發揮,也證明民間擁有大量的資金急需投資,因此,相關部門應該給予民間金融一定的發展空間,承認其合法地位,並將其納入國家金融體系中。

  ***三***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為中小企業搭建平臺

  1、制度支援。政府應通過各項制度、政策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良好條件。我國可以借鑑國外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制定出適合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法律制度,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貸款援助等方式給予企業資金上的支援。

  2、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制

  信用擔保可以彌補中小企業抵押品不足的缺陷,同時信用擔保機構通過專業化經營資訊資源以及開發專門技術,可以降低銀行對中小企業資訊蒐集與處理的資訊成本。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已建立,但一切都在探索中,信用擔保中的巨大風險也已經顯現。因此,一方面政府要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小企業擔保機制,加強對基金的管理和監督;另一方面,政府應鼓勵更多人、企業參與進來,多渠道籌集資金,從而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存在的資金問題。

  ***四***開展結構性貿易融資

  結構性貿易融資產品是商業銀行專門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做的,其特點是改變單個企業為主體物件的融資思路和傳統的擔保方式,以企業未來現金流作為特定標的進行融資。該方式下,銀行重點考察企業交易的真實性及信用,使融資額度嚴格按照貿易迴圈的資金需求與企業自有資金相匹配,貸款週期與貿易週期匹配,確保每筆真實業務發生後的資金回籠。同時,在採購、運輸、倉儲、出售等過程中的所有環節銀行都參與進來,實現風險共擔。這樣,既可以解決中小企業缺少抵押物的難題,還可以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而且從長遠來看,中小企業應該是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主要目標。

  參考文獻:

  [1]胡娟,程樹武.《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及對策》.《人民論壇》2010.23

  [2]羅敏,章振東.《常德市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研究》.《財會研究》2012.5

  [3]楊婧哲.《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現狀、國際比較研究及對策》2012.7

  [4]喬歡歡.《結構性貿易融資——中小企業融資新途徑》《財會月刊》2011.11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