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學習的方法

  研究生學習有哪些實用的方法呢?下面和小編具體瞭解下研究性學習的方法。

  研究性學習的方法:

  學習習慣

  1、先看綜述,後看論著。看綜述搞清概念,看論著掌握方法。

  2、多數文章看摘要,少數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並不多,過分追求全文是對時間和精力的浪費,當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夠的

  3、集中時間看文獻。看過總會遺忘。看文獻的時間越分散,浪費的時間就會越多。集中時間看更容易把整篇文獻內容聯絡起來,形成系統的印象。

  4、做好筆記和標記。紙質文獻用筆標記,電子文獻用編輯器標亮或改變文字顏色。

  5、交流。做實驗、搞科研遇到困難是家常便飯。善於交流,無論是私下請教還是公開討論,都能使自己獲得更多有用的資訊,千萬不要養成閉門造車的壞習慣;

  6、提高表達能力。這是一項需要長期培養的素質,同一個課題,寫的好不好直接影響文章的質量和是否可以發表。敏捷的思維,清楚的條理和清晰的表達都會提高我們的工作質量。

  7、學好英語。如今無論在哪個國家,學術交流早已是英語的天下。如果英語尚未精通,暫且不要去學習二外。

  英文文章寫作

  1、多閱讀幾篇文章,總結常用句型和短語,經常複習。注意,文獻作者必須是以英文為母語者,文獻內容要與自己專業相關

  2、針對論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種具體方法、要討論的某一具體方面,各找幾篇文獻深入閱讀,充實完善。這裡討論的只涉及英文表達,也只推薦給缺乏英文寫作經驗的人。

  3、找到你想投的雜誌的稿約,再找幾篇該雜誌的article,按照它的格式寫。

  4、找英文水平較高的人幫忙改。

  動態的科學

  1、追蹤文獻。開題時通過查文獻了解的情況,到結題的時候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實驗過程要注意追蹤,可以及時發現更多新的線索和動態。

  2、回顧記錄。前面的實驗記錄要經常回顧,隨著經驗的增加和認識的提高,會發現最初的判斷未必正確。

  寫畢業論文

  1、先列提綱。列出寫作提綱,再充實完善,可以保證思路的連貫和字數的均衡。

  2、平時多寫。及時總結階段性的工作,多寫文章多投稿。

  3、避免羅列所有資料。畢業論文並非資料越多越好,一定要捨棄那些與主旨關係不大的資料,否則顯得累贅鬆散甚至成為破綻。

  4、讓別人指出錯誤。自己修改會受到個人習慣的侷限,其他人更容易發現錯誤。

  研究性學習的小貼士:

  怎樣讀文獻

  1、目標。明確目標,捉住重點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2、層次。一個具體的課題,相關文獻分屬三個層次:研究方向、研究領域、研究課題。看文獻是要分清屬於哪個層次,這決定你對它要掌握到什麼程度。研究方向層次的文獻:一般涉及,基礎知識,學科水準,瞭解當前重大進展與趨勢,達到專業人員水平;研究領域層次的文獻:要全面瞭解歷史歷史、現狀、展望,主要的方法、手段。正確分辨文章的層次,才能把精力放在重點上。

  3、資訊源。文獻包括教科書、專著、會議摘要彙編、期刊、網頁甚至PPT檔案。要想了解最新進展,最好是查閱期刊;要了解其他人的研究動向,最好是看會議摘要彙編,要了解具體方向的專業知識,最好是看專著。不要找錯資訊源。

  4、熟悉程度。對文獻的熟悉程度不同,文獻閱讀的方式也大不相同。新手學習式閱讀,逐字逐句,搞清細節,掌握最基本的知識點。老手搜尋式閱讀,已熟悉各種研究的常見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夠迅速提取關鍵資訊,把握思路。高手批判式閱讀,一針見血,直指問題所在。對自己有清楚的定位,才能選擇正確的閱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