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設計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講的是一個畫師考三個徒弟,看誰駱駝畫得多,結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創新思維方法贏得了稱讚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簡介

  《想別人沒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冊中的一篇選學課文。內容比較簡單。講的是一個畫師考三個徒弟,看誰駱駝畫得多,結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創新思維方法贏得了稱讚的故事。從而教育學生要愛動腦筋,常想別人沒想到的事,這樣可以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課文內容。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會用“雖然……但是……”“不但……而且……”說話。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初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2、過程與方法:①以講故事的形式,激發興趣,匯入課文;

  ②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文字對話,感悟課文內容;

  ③巧設空白,通過對比探究,體會小徒弟畫的妙處;

  ④通過拓展資料,豐富知識,擴大閱讀面,體驗創新。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常想別人沒想到的事能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並樹立創新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畫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難點:用“雖然……但是……”來評價三位徒弟的畫,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人一張白紙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匯入課文

  宋朝有個皇帝叫趙佶,他很喜歡畫畫,常常出一句詩,讓前來考試的人畫畫,以此來選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萬綠叢中一點紅”的詩句。那些考生不是畫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紅花,就是許多綠葉中插著一朵花。雖然他們的畫也符合詩意,但宋徽宗沒有一個滿意。但他看到最後一張畫時,不禁連聲叫好。只見畫上畫著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一位少女穿著一身綠裝在林子裡盪鞦韆,只有那張小嘴是紅紅的。

  請問,宋徽宗剛開始為什麼不滿意?看到最後一張畫時,為什麼又連聲叫好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這是一篇選學課文。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反饋交流

  ***三***、隨題讀文,重點研讀小徒弟的畫

  1、畫師要考徒弟什麼?讀出相應的段落。***板書:畫多***

  2、畫師考得結果怎樣?哪一句是寫結果的?

  螢幕顯示:畫師他倆的畫,沒有露出滿意的神情。當他拿起小徒弟的畫時,禁不住點頭稱讚。

  讀一讀,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三個徒弟各畫了什麼?為什麼畫師不滿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而對小徒弟的畫卻點頭稱讚?***

  下面,請同學們根據這些問題自己去找一找。

  3、根據問題研讀課文

  ***1***、大徒弟畫了什麼?要讀出“多”要強調哪些字詞?指名讀***板書;很多小駱駝***

  ***2***、二徒弟畫了什麼?從哪裡看出多?***板書:許多駱駝頭***

  ***3***、三徒弟畫了什麼?讀一讀畫的內容***板書:兩隻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畫得多嗎?從哪裡看出很少?***幾條、一隻、另一隻***

  4、比較三幅畫,體會小徒弟畫的妙處

  ***課件顯示三幅畫***

  師:這三幅畫,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更多,為什麼畫師對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反而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畫師卻點頭稱讚?你能體會其中的妙處嗎?***四人小組討論,後交流***

  畫師是怎麼評畫的呢?老師故意把畫師的話隱去,請你們當小畫師用“雖然……但是……”“不但……而且……”“因為……所以……”來評評三位徒弟的畫,把畫師的話補充完整。

  5、畫師是怎麼評價的?***顯示畫師的話***

  ⑴讀一讀畫師的話

  ⑵理解“若隱若現”

  課件顯示:“若”的意思① 要是 ② 你 ③好像應選擇哪一種?連起來說意思。

  ⑶小徒弟的畫中,哪隻駱駝是若隱若現的?

  6、聽了畫師的話,你們明白畫師為什麼稱讚小徒弟的畫了嗎?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沒有?你從哪個字看出來?

  什麼叫“恍然大悟?”他們“悟”到了什麼?用“原來——”說話

  7、小徒弟是怎樣表現出駱駝多的?***板書:以少代多***

  8、齊讀課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東西通過朗讀把它表現出來。

  ***四***、拓展內容

  引言:像這樣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再來學一篇。

  ⑴《踏花歸來馬蹄香》

  你從哪裡看出這個人的畫很有創意?他是怎麼表現出香的?

  ⑵引言:關於趙佶皇帝以詩做畫的故事還有許多,比較有名的還有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詩句

  下面四幅圖,哪一幅最適合"深山藏古寺"的畫面,為什麼?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畫著一座寺廟.***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無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後露出寺廟的一個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彎彎曲曲的石階上,一個和尚挑著水***深山藏古寺***

  ***3***說說你收集來的有關創新的故事

  你有沒有聽到過類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沒有想到別人沒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導語:講了這麼多創新的故事,老師也想考考你們有沒有創新思維。我們也來“畫駱駝”,比比誰畫得駱駝大。

  啟發:課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贏得了稱讚,現在我們要畫大,我們可以用——“以小襯大”的方法來表現。

  2、每人在白紙上畫,而後交流

  3、總結道理:創新的頭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起來的,要想擁有創新的頭腦,我們應該怎麼做?***平時多動腦筋,多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五、板書設計:        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大徒弟 許多小駱駝

  畫多  二徒弟 許多駱駝頭

  小徒弟 兩隻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六、設計意圖

  根據課改精神,針對教材特點,並聯系學生實際,我對本課教材做了如下處理:

  一、故事連故事,讓學生入情入境,自主學習

  新課標倡導的是自主學習的精神。或許,很多人認為自主學習就是“自己學習”或“自由學習”。我的理解是,自主學習應該是師生互動,積極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因此,上課伊始,我就用一個故事匯入課文,激起學生的興趣。接著學習課文中的故事,學完後又引出類似創新的故事。整堂課,學生都在聽故事,學故事、用故事中增長知識,為學生創設了一種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我想,這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既符合他們那種的愛聽故事的心理,又是一種愉悅的享受。學生會非常自覺、主動地學習。

  二、文中留空白,讓學生動腦動口,主動探究

  文中,畫師評畫是全文的重點。在影印教材時,我故意把它隱去,目的就是給學生一次思考練說的機會: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多,為什麼畫師對他們兩個人的畫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加以稱讚呢?由於文章在關鍵之處嘎然而止,這樣很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產生急於補充教材的衝動。而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這三幅畫,自己去體驗小徒弟畫的妙處,明白師父稱讚小徒弟的原因。最後引導學生當小畫師用“雖然……但是—”“不但……而且……”“因為……所以……”來說一說,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還培養了學生積極探究的能力,使他們的思維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我想,這比直接讓他們去讀畫師的話要好的多。

  三、課後設拓展,讓學生動手實踐,主動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對此,學完課文後,我穿插了兩個故事。它們既是對課內知識的補充,又是課外知識的延伸。我想這對學生在寫作文時如何構思、選材都會有一定的好處。當然,如果一味地聽故事,未免太枯燥,太單一。最後,我在新課快要結束時,安排了一個實踐操作:書中比賽看誰駱駝畫得多,我們就來比賽看誰駱駝畫得大。***對採用何種比賽,我思考了很多,但很得意於忽然蹦出來的思維火花——比賽駱駝畫得大***這樣的題材,有順手捏來之妙處,不會有牽強附會之嫌疑。通過比賽,鼓起了學生想創新的慾望,學到一點點以小見大這種創新的方法,體驗到創新的滋味,又在創新的過程中明白了道理:創新頭腦不是一朝一夕培養出來的,要平時積極動腦,常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想別人沒想到的》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組的一篇略讀課文。

  《想別人沒想到的》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大徒弟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二徒弟畫的是許許多多駱駝的頭,小徒弟雖然只畫了兩隻駱駝,一隻完整,一隻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但畫面卻營造出數不盡的駱駝的情境,讓人拍案叫絕。課文的題目揭示了這篇文章的中心,插圖揭示了小徒弟畫面的內容。課文雖然篇幅短小,講述的道理卻很有現實意義,學生讀後能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選編本課的意圖,是進一步訓練學生默讀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並結合課文開闊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

  根據這樣的教材理解,我制定了我的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與理解“密密麻麻、連綿不斷、若隱若現、恍然大悟”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3.結合生活實踐,培養學生“想別人沒想到的”的創新意識。

  我的教學重難點是: 理解畫師最後說的那段話,體會小徒弟畫的巧妙之處。

  二、教學方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三年級學生心理髮展的特點:我在教學中採用了故事匯入、圖文對照、讀想結合、朗讀訓練等方法。

  三、教學流程

  ***一***、故事匯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老師先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位畫師收了三個徒弟。有一次,他要考考他的三個徒弟,他給每個徒弟一張同樣大小的紙,讓他們畫駱駝,看誰畫的駱駝最多。[課件演示]結果,小徒弟只畫了兩隻駱駝就勝出了,受到畫師的稱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你們想知道嗎?……

  [故事匯入,採用懸念的手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且因此引出課題。]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想別人沒想到的》***板書並齊讀課題***

  ***二***、 感知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生詞。交流理解生詞後,在藉助課件朗讀生詞。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要讓學生正確認讀與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掃清課文障礙。]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 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考慮到成績比較拔尖的同學,能夠鍛鍊口才,學會概括課文內容。]

  ***三***、抓住重點,深入探究。

  1.默讀課文,找一找,畫一畫,三個徒弟分別畫了哪些內容?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考慮到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放手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抓住重點句子。]

  2、瞭解大徒弟、二徒弟各畫了什麼? 理解他們是怎麼構思的?

  [利用課件,圖文結合,幫助學生理解無論大徒弟還是二徒弟,他們畫出的駱駝數畢竟都是有限,都沒脫出俗套。是最簡單的,常人一般的畫法。]

  3、知道小徒弟是怎麼畫的?重點指導學生理解畫師的話。

  [利用課文插圖和畫師的話,圖文結合,知道小徒弟的畫之所以最好,是因為他用有限的兩隻駱駝代表了無限的可能,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他思考問題的角度和別人不一樣,是想到了別人想不到的事,這就是課文題目《想別人沒想到的》。只有這樣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有創新。]

  4、如果讓你畫,你有什麼辦法可以畫出更多的駱駝?

  ***四***、廣泛思考,課外延伸。

  1、這篇課文告訴我們,要有創新意識,想別人沒想到的。其實,我們以前學習的課文和聽過的故事及日常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例子,你還記得嗎?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學習中拓展開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課下作業: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把自己隨時想到的一些好點子記錄下來。

  ***五***、板書設計:

  12、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大徒弟  很多小駱駝

  二徒弟  許多駱駝頭

  小徒弟 群山 兩隻駱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