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能源資源複習大綱

  能源資源是指在目前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能夠為人類提供大量能量的物質和自然過程,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風、河流、海流、潮汐、草木燃料及太陽輻射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 ,僅供大家參考!

  高考地理複習大綱 一 資源開發條件

  【知識梳理】

  一、煤炭資源豐富,開採條件好

  1.儲量豐富

  2.煤種齊全

  3.分佈範圍廣

  4.煤質優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發熱量高的特點

  5.開採條件好,多為中厚煤層,埋藏淺,適於漏天開採和大規模機械化開採

  二、市場廣闊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隨著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國民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量增加,能源缺口擴大;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

  三、位置適中,交通便利

  【典例】

  加快能源開發,是保證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之一。下圖為“煤變油生產流程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目前,我國正在內蒙古自治區啟動“煤變油”工程,其佈局的主要理由是*** ***

  A.當地石油資源短缺 B.煤炭資源豐富 C.科技力量雄厚 D.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

  2.從圖示資訊看,內蒙古自治區實施“煤變油”工程的主要制約因素是*** ***

  A.工藝流程複雜 B.環境汙染嚴重 C.水資源短缺 D.消費市場狹小

  【答案】1.B 2.C

  【遷移訓練】

  讀我國可利用風能時數分佈圖,回答3~4題。

  3.下列應是我國風能資源開發重點地區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山東半島是我國最早進行風電建設的地區,其發展風電最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是*** *** 

  A.臨海,風能資源豐富 B.經濟發展快,能源匱乏 C.經濟基礎雄厚,科技力量強 D.人們

  的環保意識強

  【答案】3.C 4.C

  高考地理複習大綱 二 能源基地建設

  【知識梳理】

  一、擴大煤炭的開採量

  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東等大型煤炭生產基地。 

  二、提高晉煤的外運能力

  逐步形成了以鐵路運輸為主、公路運輸為輔的煤炭外運路網體系***三條運煤專線北部的大秦鐵路,中部的神黃鐵路,南部的焦—兗—日鐵路***

  1.建設坑口電站,變輸出煤為輸出電力。

  2.發展煉焦業為冶金工業發展提供能源,向外輸出焦炭。

  【典例】

  陝西榆林市是我國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經濟結構以重化工業為主。讀圖,回答1~2題。

  1.榆林市成為我國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的優勢條件有*** ***

  ①煤、氣、鹽資源豐富 ②水陸交通便利 ③市場廣闊 ④科技力量雄厚 ⑤國家政策支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2.榆林市發展重化工業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可能有*** ***

  ①改變地表形態,減緩水土流失 ②加劇大氣汙染,霧霾天氣增多

  ③增加能源輸出,消除貧困現象 ④完善基礎設施,促進城市發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C 2.D

  【遷移訓練】

  下圖是山西省煤炭產業鏈圖。讀圖回答3~4題。

  3.建設坑口電站的積極意義是*** ***

  A.減輕交通壓力     B.減少環境汙染 C.提高能源利用率 D.促進煤炭資源開發

  4.坑口電站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是*** ***

  A.交通 B.市場 C.技術 D.資源

  【答案】3.A 4.D

  【解析】3.坑口電站是在煤炭產地建設大型電站,就地發電,變運送煤炭為輸出電力,能減少煤炭的外運,減輕交通壓力。4.由上題可知,坑口電站應儘量接近煤炭產地,因此坑口電站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應為資源***原料***。

  高考地理複習大綱 三 能源的綜合利用

  【知識梳理】

  一、變革原因

  產業結構單一、經濟效益低下、生態環境問題嚴重。

  二、變革模式

  結合鐵礦、鋁土礦等資源優勢,構建三條產業鏈煤電鋁、煤鐵鋼、煤焦化。

  三、能源綜合利用的結果

  1.山西省產業結構由以煤炭開採業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結構。

  2.原料工業逐步超過採掘工業而佔到主體地位。

  3.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典例】

  至2020年,中國將增建多座核電站。目前浙江三門核電站、遼寧紅沿河核電站、廣東陽江核電站和山東乳山紅石頂核電站等工程正在全面展開,讀圖回答1~2題。

  1.我國在圖示區域建核電站的主要原因或目的是*** ***

  A.經濟發達,科技領先,建站優勢明顯 B.緩解能源供應緊張的狀況

  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優勢明顯 D.解決礦產資源貧乏的問題

  2.關於在我國大力發展核電意義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加速發展多元化能源供應體系,提高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

  B.應對我國國內能源緊缺的狀況,填補能源需求缺口

  C.是我國的巨集觀能源形勢及建立節約型社會的唯一舉措

  D.可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尤其是有利於改善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大氣質量

  【答案】1.B 2.C

  【解析】1.圖示的核電站都位於我國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這裡能源供應緊張,建核電站的目的是緩解能源供應緊張的狀況。2.建核電站屬於開發利用新能源,而節約能源、減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才是節約型社會所倡導的。

  【遷移訓練】

  讀下圖,完成3~4題。

  3.圖示區域在礦產資源的開發中,最容易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為***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森林破壞 D.溼地萎縮

  4.為促進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礦產開發利用應採取的措施為*** ***

  A.提高礦產資源的產量 B.限制礦產開發,保護環境

  C.加大礦產的外運能力 D.對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增加附加值

  【答案】3.B 4.D

  高考地理複習大綱 四 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知識梳理】

  一、提高煤的利用技術

  推動以潔淨煤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

  二、調整產業結構

  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是生態環境問題根源所在,對原有重化工業進行調整,使產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農業、輕紡工業、高技術產業和旅遊業。

  三、“三廢”的治理

  1.廢渣回收再利用

  2.廢氣消煙除塵,營造防風林帶

  3.廢水沉澱淨化

  【典例】

  露天煤礦的開採給山西省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很大壓力。據此回答1~2題。

  1.在開採煤礦時,要大量剝離表土,處理不當往往造成水土流失,破壞土地資源,這主要說明了*** ***

  A.自然資源具有分佈的規律性 B.自然資源具有時間的變化性

  C.自然資源具有整體性 D.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的對立性

  2.關於山西省能源基地露天採礦區生態建設的理想組合是*** ***

  A.農業經營─復墾─採礦─回填─築壩

  B.築壩─採礦─回填─復墾─農業經營

  C.採礦─回填─復墾─農業經營─築壩

  D.築壩─採礦─復墾─農業經營─回填

  【答案】1.C 2.B

  【解析】1.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由於地表植被的破壞造成了水土流失,說明自然資源具有聯絡的整體性特徵。2.築壩-採礦-回填-復墾-農業經營,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圖片來源:正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