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韓之戰怎麼回事

  秦滅韓之戰是怎麼回事?秦滅韓之戰是秦王政十六年至十七年***公元前231—前230年***,在秦滅六國之戰的過程中,秦軍攻滅韓國***今河南中部***的作戰。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秦滅韓之戰,希望對你有用!

  秦滅韓之戰經過

  秦趙兩軍在肥及番吾作戰中,秦軍先後被殲10萬餘人,損失巨大,進攻受阻。但趙軍亦傷亡慘重。於是秦國便按原定的中央突破,由近及遠,逐個殲滅的方針,將主攻方向指向韓國。十六年,秦國故意挑釁,強索韓地。韓王安企圖苟安,被迫獻出南陽地***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黃河以北地區***。

  同年九月,秦王任命內史騰為南陽守,率軍前往受地,實際上卻以該地為前進基地,作進攻韓國的準備。十七年***前230年***,內史騰率領秦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進攻韓國,一舉攻克韓都鄭***今河南新鄭***,俘獲韓王安,繼而佔領韓國全境,滅亡韓國。秦國遂在韓地設定潁川郡,建郡治於陽翟***今河南禹州***。

  對秦滅韓之戰評價

  此戰,秦國用絕對優勢兵力,突然襲擊,將韓國一舉攻滅,佔領了地處“天下之樞”的戰略要地,在統一中國的戰爭中,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秦朝軍事體制

  秦朝***公元的221一前20 6***是秦王贏政統一六國後,建立的中國歷史 上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它的建立,標誌中國進入嶄新的歷史時代。秦朝軍制是秦國軍制的繼承和發展。其顯著特點是:以高度集中的兵權,拱衛高度集小的君權;以嚴密的軍事制度,從屬嚴密的政治制度;以龐大的防務體系,保護龐大的專制帝國。

  軍事領導體制秦始皇大權獨攬,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軍隊的最高統帥。中央,承相為百官之長,處理日常政務;國尉為最高武 官,掌軍事行政;御史大夫監察官吏,輔佐巫相綜理國事。三者均聽命於皇帝,直接對皇帝負責。戰爭的發動與中止、高階武官的任命與撤換、兵員的徵集與調動,都出皇帝掌握。除臨敵應急外,調遣 50人以上用於軍事行動,必須得到皇帝的許可,並嚴格執行蓋玉璽、持節的規定。遇有戰事,皇帝直接指派或尉持節領兵出征。之下,史籍可考的武官有校尉、候、司馬等。地方,與郡縣制相適應,有一套完善的軍事、治安指揮系統,全國分為36郡***後增至40多郡***,置郡尉***都尉***協助郡守掌管一郡兵員的徵集和調遣、武器裝備的製造和保管、治安秩序的維持和督察等軍務。郡下設縣,置縣尉,協助縣令學管本縣軍務、治安。縣下有鄉、亭兩種機構,鄉薔夫、亭長和縣派往各鄉的遊繳,主要職責是逐捕盜賊和維持地方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