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課本知識點總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生物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學會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課本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課本知識點歸納

  《緒論》

  0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和化合物***和結構基礎***細胞***。

  0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0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有序化學變化的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04.生物體具應激性***生物體對外界刺激產生的反應***,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0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0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徵,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0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

  0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並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0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的基本元素為C、H、O,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的基本元素為C、H、O,包括脂肪、類脂***如磷脂***和固醇***膽固醇、性激素和維生素D等***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於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高分子化合物,佔細胞乾重的50%以上,其基本元素為C、H、O、N,基本單位是約20種氨基酸***2個氨基酸之間通過脫水縮合形成肽鍵從而依次連線為肽鏈***。蛋白質分子結構上具有多樣性***由於組成蛋白質分子的氨基酸種類不同,數目不同,排列次序不同,肽鏈的空間結構不同***,決定了其功能上的多樣性***如:結構物質,催化,運輸,調節,免疫等***,所以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的基本元素為C、H、O、N、P,基本單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鹼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組成***。核酸分為2類:DNA***脫氧核糖核酸,主要存在於細胞核中的染色體上,少量線上粒體和葉綠體中***和RNA***核糖核酸,主要在細胞質中***。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單獨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基本支架為磷脂雙分子層,蛋白質分子,細胞膜外表還有糖被***和功能***物質交換,如自由擴散、主動運輸等;細胞識別;分泌,內吞和外排;排洩;免疫等***有密切關係。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結構特點***和選擇透過性***功能特性***。

  17.細胞壁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纖維素和果膠,對植物細胞有支援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有雙層膜,內膜向內摺疊形成嵴,含少量的DNA和RNA,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有雙層膜,內部含由囊狀結構堆疊成的基粒***囊狀結構的薄膜上含光合作用的色素和光反應的酶系,基粒間的基質中含暗反應的酶系和少量的DNA和RNA***,是綠色植物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增大了膜面積,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由蛋白質和rRNA組成,是細胞內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細胞板***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分裂間期***和染色體***分裂期***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核膜為雙層膜,上有核孔***是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絡、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保持完整性是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的前提。

  27.細胞以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所有的細胞都來自細胞***,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複製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永續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程序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一般具有不可逆的特點。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酶都是蛋白質,只有少數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並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34.ATP***三磷酸腺苷,簡式A-P~P~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根據是否需要光能,光合作用的過程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36.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主動運輸***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38.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並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39.高等多細胞動物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40.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穩態。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41.細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種型別。反應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大多數生物***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多數高等植物無氧呼吸的方式,酵母菌等***

  C6H12O6--→2C3H6O3+能量***動物、乳酸菌,馬鈴薯的塊莖、甜菜的塊根、玉米的胚等***

  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42.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來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如頂端優勢就是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大量地積累在側芽部位,使側芽的生長受到抑制的緣故。

  44.在未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塗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注意:此方法僅對以果實作為收穫物件的植物有效,對以種子為收穫物件的植物,如水稻、小麥、油菜、大豆、向日葵等,則無效。

  45.植物的生長髮育過程,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而是由多種激素***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和乙烯***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

  46.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和內環境穩態***水鹽平衡、體溫平衡、血糖平衡***的樞紐。

  47.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和拮抗作用***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

  48.神經系統調節動物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49.神經元受到刺激後能夠產生興奮並傳導興奮;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釋放遞質來傳遞的,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

  50.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階中樞是大腦皮層。

  51.動物建立後天性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

  52.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後天性行為發展的最高階形式,是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也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53.動物行為中,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是相互協調作用的,但神經調節仍處於主導的地位。

  54.動物行為是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器官共同協調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55.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有重要意義。

  56.營養生殖能使後代保持親本的性狀。

  57.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的生殖細胞的減少了一半。

  58.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個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則不同對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59.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

  60.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過複雜的變化形成精子。

  61.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62.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63.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

  64.很多雙子葉植物成熟種子中無胚乳,是因為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被胚***子葉***吸收,營養物質貯存在子葉裡,供以後種子萌發時所需。

  65.植物花芽的形成標誌著生殖生長的開始。

  66.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可分為胚胎髮育和胚後發育兩個階段。胚胎髮育是指受精卵發育成為幼體,胚後發育是指幼體從卵膜孵化出來或從母體內生出來以後,發育為性成熟的個體。

  《第六章 遺傳和變異》

  67.DNA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的遺傳變化***即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的物質,而噬菌體的各種性狀也是通過DNA傳遞給後代的,這兩個實驗證明了DNA 是遺傳物質。

  68.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遺傳物質除DNA以外還有RNA。因為絕大多數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生物***如部分病毒等***的遺傳物質是R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69.鹼基對排列順序的多樣性,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鹼基對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個DNA分子的特異性,這從分子水平說明了生物體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

  70.遺傳資訊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複製***注意其半保留複製和邊解旋邊複製的特點***來完成的。

  71.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複製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鹼基互補配對,保證了複製能夠準確地進行。

  72.子代與親代在性狀上相似,是由於子代獲得了親代複製的一份DNA的緣故。

  73.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直線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

  74.基因的表達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即轉錄和翻譯過程***來實現的。

  75.由於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鹼基順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資訊。***即: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資訊***。

  76.DNA分子中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決定了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又決定了蛋白質中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最終決定了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的特異性,從而使生物體表現出各種遺傳特性。所以,生物的一切性狀都是由基因決定,並由蛋白質分子直接體現的。

  77.生物的一切遺傳性狀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基因控制性狀的另一種情況,是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直接影響性狀。

  78.基因分離定律: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純合親本雜交時,子一代只表現出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了性狀分離現象,並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數量比接近於3:1。

  79.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80.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在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

  8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82.生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XY型***即雄性有一對異型的性染色體XY,雌性有一對同型的性染色體XX,後代性別由父本決定***,另一種是ZW型***即雄性有一對同型的性染色體ZZ,雌性有一對異型的性染色體ZW,後代性別由母本決定***。

  83.可遺傳的變異有三種來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84.基因突變在生物進化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5.基因重組的兩種方式:一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二是減數第一次分裂聯會時,同源染色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所以,通常只有有性生殖才具有基因重組的過程。而細菌等一般進行無性生殖的生物的基因重組只能通過基因工程來實現。

  86.通過有性生殖過程實現的基因重組,為生物變異提供了極其豐富的來源。這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於生物進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七章 生物的進化》

  87.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

  88.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是: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於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第八章 生物與環境》

  89.光對植物的生理和分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溫度影響生物的分佈、生長和發育。在一定的地區,一年中的降水總量和雨季的分佈,是決定陸生生物分佈的重要因素。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種生態因素的影響,這些生態因素共同構成了生物的生存環境。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

  91.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等,都是生物在進化過程中,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而逐漸形成的適應性特徵。

  92.適應的相對性是遺傳物質的穩定性與環境條件的變化相互作用的結果。

  93.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94.在一定區域內的生物,同種的個體形成種群,不同的種群形成群落。種群的各種特徵、種群數量的變化和生物群落的結構,都與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

  95.在各種型別的生態系統中,生活著各種型別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群落的結構都有差別。但是,各種型別的生態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是統一的整體。

  96.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源頭是陽光。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這些能量是沿著食物鏈***網***單向逐級遞減流動的。

  97.研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98.對一個生態系統來說,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間往往存在著相反的關係。

  99.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的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