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管理者總試圖改變員工行為

  管人難可能是所有管理者的心聲。在現代職場,下屬不好帶,上司難為。管理者對於員工有諸多抱怨,比如說員工績效成績不佳,工作方法或者是行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那麼?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

  原因一:缺乏基本的界定結果的能力

  對下屬提出正確的要求,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很多管理者經常呼籲員工要有責任心、要盡力做到最好,也會大談自己的想法,但就是沒有能夠為下屬設立清晰的目標和成果。

  原因二:覺得自己掌握了唯一正確的方法

  管理者希望幫助所有的人超越各自的弱點,認為自己掌握了最好的方法。他認為只要每個人都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一切都會面目一新。而且每個人都會感激他。

  正是應了那句話,“通往地獄的道路總是鋪滿了善意。”

  原因三:缺乏包容,老是看到下屬的缺點

  德魯克在進入通用汽車進行調查時,發現斯隆的高管都是各有特色***歪瓜裂棗***,沒有任何兩個人有特別明顯的共同特徵。這讓德魯克後來提出了兩個重要的管理理念:通過結果來評價管理者的績效;要用人之長。

  帶隊伍是管理者一生的修煉。寫文章給別人出主意容易,自己其實也跋涉在征途中。下面的問題,與大家共勉:

  在“改造”員工的行為之前,管理者要認真想一想:你為下屬的工作,界定了正確的成果嗎?

  正確管理下屬的方法

  1. 只有下屬自己可以控制自己

  管理者沒有認識到,自己沒有辦法控制下屬。作為管理者,看起來大權在握,其實不然。每一個員工都能決定自己做什麼,不做什麼。管理者所能做的,只是影響、激勵、訓斥或誘導,以使你的員工做你要求他們做的事。

  2. 每個下屬都是獨一無二的

  使管理者的處境更困難的,是“凌亂”的人性。每一個員工都有自己的風格,需求和動機。這種多樣化,會給管理者帶來挑戰。同樣的訊號,不同的員工反應是不同的。這種差別雖然小,但很重要。

  人的本性難移。因此,不能強迫員工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做一件事情。管理者也知道,不可能任意改變每個人的獨特風格、需求和動機。

  3. 管理者又要對下屬的業績負全責

  組織生存的基礎是業績,即能為內、外部顧客帶來有益的結果。管理者的基本職責是推動員工創造業績,並且對此負100%的責任。正是這個原因,有些管理者不願意放權。讓每個員工自我發揮,可能會讓員工感覺很好,但團隊本身未必有效。

  於是,管理者陷入兩難:一方面必須保持控制,並推動員工創造業績;另一方面又不能強迫每個人用同一種方式工作。

  4. 最好的解決方案:界定結果,包容行為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案是:界定正確的結果,然後讓每個員工自行尋找達到這些結果的途徑。

  要用目標牽引著員工前進,而不是用指責不斷踢著員工的屁股往前走。有個非常簡單的比方,一根繩子,從後面推,一下子就彎了;從前面拉,就能筆直地前進。

  這個方案看似簡單,實際上威力巨大。

  第一,矛盾解決了。人與人天生不同,管理者要求每個員工必須取得相同的業績,現在一致了。管理者在結果上進行統一,就避免老是想著改變員工的行為。

  第二,由於盯準正確的成果,優秀的管理者就能抵禦誘惑,避免用固定的模式***通常也是自己喜歡的模式***來修正每個人的風格。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種方案鼓勵員工負責。經理希望每個員工都感到一種壓力,一種取得成績的壓力。界定正確的結果可以產生這種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