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人生的勵志文章_人生規劃與選擇的勵志美文***2***

  有效的目標核心條件:量化、時間限制

  量化:

  1、如果一個目標能用數字來描述的話,一定要用準確的數字來描述;數字要具體化。

  2、如果一個目標,如果不能用一個數字來描述,而是用某種形態的話,那麼這個形態一定要指標化。

  生活當中,常常聽到這樣的口頭禪式的目標:找一份好工作,成為有錢人,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盡最大的努力做好這件事情,讓公司的業績躍上新臺階,平平淡淡過一生等等。這都是一些想法,而不是真正的目標。它們的共同特徵,就是模糊,沒有量化。

  時間限制:

  任何目標都必須限定什麼時候完成。如果不限定自己什麼時候完成,我們會發現會變得遙遙無期。時間限制可以具體到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分。沒有時間限制的目標,即使量化再好,也可能會使目標實現之日變得遙遙無期。

  因為你可以輕而易舉地為自己找到拖延懈怠的藉口,而且不知道該做什麼樣的行動、什麼樣的力度去追求。同一目標,達成的時間是3年和是13年,那麼他的行動計劃是完全不一樣的。

  任何目標無法量化,以及不設定時限,這些目標都是無效的目標。模糊的目標,就像打靶一樣,靶子都看不清楚,命中是偶然的,打不中是必然的。

  最理想的人生,是一種平衡而和諧式的人生。因此目標可以是關於事業的,金錢的,名譽的,也可以是關於家庭的,健康的,享受的,以及心靈成長等各方面。

  2016你的十大目標會是什麼呢?

  其中最核心的目標會是什麼呢?

  三年、五年、十年,自己最期望達成的目標,又是什麼?

  有些目標可能是我們要用畢生精力去追求,如身體、家庭、心靈。而有些目標是我們人生不同時期,會有不同側重的,如學生時代側重學習目標,青年時代側重事業、愛情或金錢方面的目標。

  準備一些卡片,將三年、五年、十年全部的目標都寫下來。我們會發現,你的人生將會從此更加精彩。

  如何來確立自己的人生方向,目標到底設立為多大才算合理呢?

  訂立目標的四大誤區:

  1、將自己的目標常常建立在現實的可能性上,而不是將它建立在自己的憧憬上。儘管去任何的目的地,都必須考慮到現實的出發點,建立任何的目標,都必須考慮到現實的條件。但是,確立目標時,如果過分地強調現實的可能性,而不是強調對未來的憧憬,我們就會發現,建立的目標,十有八九不會是什麼太大的目標。沒有遠大目標牽引的人生,他的潛能不會有太大的發揮空間。正如高爾基所言:“目標越高遠,人的進步就越大。”

  2、常常根據自己現有的能力來確立目標,而不先確立目標然後才去逐一準備達成該目標所必備的能力。如果我們先確定目標,然後去準備能力的話,我們會發現能力提升的速度顯而易見。根據自己能力來訂立目標的人,他所訂立的目標常常不會是什麼太大的目標,並且他的能力似乎總是不見長進。因為沒有大目標的牽引,你的能力也不會有太大的提升,沒有太大的提升,當然也就不會達成太大的目標。能力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絕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有計劃地去準備出來的。先訂立目標,後準備能力。確立一個有挑戰性的目標,你的能力一定會在挑戰中迅速提升。

  3、將沒有量化、有實現的想法,當成是目標。其結果就是無法衡量進度,也無法衡量結果。同時也容易造成自己有意無意地壓縮夢想,以適應殘酷的現實。

  4、根據現有的資訊來確立目標,而不是先確定目標,然後再去找尋能夠幫助目標達成的資訊。在我們的大腦生理結構中有一個網狀系統,是門用來過慮資訊的。這個系統中,有兩種資訊能夠自動通過,一種是你認為重要的,一種是你認為是危害的。旦確立,你就無疑給自己的大腦潛意識下了一道指令,與之相關的資訊就是重要的資訊。然後你的網狀系統就會自動地幫助我們過慮一些有用的資訊。

  先確立目標,然後跟目標相關的資訊就會自動地向你湧來。沒有目標,我們常常得到一些隨機的、亂七八糟的資訊。很多人都抱怨沒有機遇,其實每個人每天都會面臨著成千上萬的機遇,只是如果他連目標都沒有,所以什麼機遇他都看不到。很多都抱怨找不到幫助自己達成目標的資訊,其實據專家統計,全世界一天正式發表的論文,如果讓你一個人全部看完,大概需要1100年的時間。不是沒有資訊,是我們不知道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資訊。依據現有的資訊來確立我們的目標,我們很容易墜入資訊的陷阱,過不多久我們就會發現,這並不是我們真正所需要的資訊,或者是我們輕而易舉地受到另一個資訊的誘惑而放棄現在的追求。

  達成目標的方法:

  目標一旦確立,接下來我們就需要將它分解成一個個階段性的小目標,以利於目標的一步步達成。

  分解目標最有效的方法:

  剝洋蔥法:像剝洋蔥一樣,將大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再將每一個小目標分解成若干個更小的目標,一直分解下去,直到現在該去幹點什麼。實現目標的過程,是由現在到將來的,由低階到高階,由小目標到大目標,一步步前進。但是,設定目標最高效的方法,卻是與實現它的過程正好相反。運用剝洋蔥的方法,由將來到現在,由大目標到小目標,由高階到低階,層層分解。

  在我們做個人生涯規劃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這樣運用剝洋蔥的方法。首先,找到自己的夢想,然後將夢想明確化,變成我們人生的終極目標。然後將終極目標演化成我們人生的總體目標。總體目標不要太多,最好只有一個,不要超過兩個。然後,把總體目標,分解成幾個五年至十年的長期目標。再繼續分解下去,把每個長期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兩到三年的中期目標。然後把兩到三年的中期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六個月到一年的短期目標。然後將每個短期目標,分解成月目標,周目標,日目標,最後一起分解到現在該去幹些什麼。

  所有的目標,不管它有多大,一定要分解到你現在去做些什麼!

  因為你現在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應該跟我們的夢想相關聯,否則這個夢想,實現的可能性,已經不太大了。

  多叉樹法: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有一棵大樹,從樹幹開始,就會有若干個分枝,每個分枝會有更小的樹枝,每個更小的樹枝有再小的樹枝,直到葉子。我們將樹幹表示大目標,每個樹枝代表小目標,葉子就是我們現在的目標,或是我們現在要去做的每件事情,所應該達到的結果。

  將一個目標,做多叉樹的分解的技巧:

  首先,弄清楚大目標和小目標之間的邏輯關係。

  1***小目標是大目標的條件。

  2***大目標是小目標的結果。

  3***小目標如果全部實現,那麼大目標一定就會跟著實現。

  寫下一個大目標,然後問:要實現該目標的條件是什麼?

  列出實現目標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完成這些條件,就是達成該大目標之前必須首先達成的小目標。每一個小目標,就是大目標的第一層樹叉。

  接下來,再問:要實現這些小目標的條件是什麼?

  列出達成每一個小目標,所有的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這樣就會變成,各處的小目標的第二層樹叉。

  如此類推,直到畫出所有的樹葉,才算完成該目標的多叉樹分解。每個目標最後都可以被描繪成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

  從葉子到樹枝,再到樹幹,不斷地問:如果這些小目標均達成,那麼大目標一定會達成嗎?

  回答如果是“是”,表示這個分解已經完成。如果回答“不一定”,表明所有列出的條件,還不夠充分。繼續補充被忽略掉的樹枝。一棵完整的目標多叉樹,就是一套完整的達成該目標的行動計劃。目標多叉樹,又叫“計劃多叉樹”。

  PS:不斷練習

  如何來評估目標的合理性,及判斷目標是否達成?

  目標評估:

  目標合理性的評估、計劃可行性的評估。兩項評估的核心,是對目標大小的評估。

  1***當目標多叉樹已經分解完成後,單位時間內無法完成樹葉所顯示的工作量,表明該目標太大。

  2***當目標多叉樹已經分解完成後,單位時間內可以輕易完成樹葉所顯示的工作量,表明該目標太校

  判斷目標能否達成:

  1***充要判斷法。將目標多叉樹分解後,如果列出的條件僅僅是必要條件。即使是小目標全部達成,大目標也不一定會達成,只是可能達成。如果列出的條件,是充分且必要的條件,除了必要條件外,還有各種輔助條件,表明只要小目標全部達成,該大目標一定會達成;如果小目標全部達成,而大目標不一定達成,表明分解時忽略了其他的條件。這時立即予以補充,直到條件完全充分為止。

  2***直接判斷法。針對每一個目標,直接問自己下面的問題,自問自答,答案可以讓我們自己判斷,該目標是否能達成。

  Q:

  i. 為何要達成這個目標?

  ii. 達成這個目標的意願,到底有多強烈?

  iii. 達不成,怎麼樣?

  iv. 願意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A:

  i. 十條以上的理由

  ii. 意願的強度是100%

  iii. 不成功,便成人!

  iv. 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現實是千變萬化的,如果一個目標在將來,它所依據的現實條件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這時該怎麼辦呢?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在實現目標的過程當中,當我們遇到種種沒有預測到的變化時,我們必須立即做出反應,調整自己以適應變化。

  修正目標的基本法則:

  1.修正計劃,而不是修正目標。如果更改目標成為習慣,那麼這個習慣很可能讓我們一事無成。目標一旦確立,絕不可以輕易更改,尤其是終端目標。可以不斷修正的是,達成目標的計劃。英國人的一句諺語:“目標刻在水泥上,計劃寫在沙灘上。”

  2.修正目標的達成時間。一天不行,可以改成兩天,一年不行,可以改成兩年。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終將成功。

  3.修正目標的量。三思而後行,不要輕易地壓縮夢想,以適應這個殘酷的現實。應有的思維模式是,不惜一切努力,找尋新的方法以改變現實,達成目標。

  4.放棄目標。雖然屢戰屢敗,但仍然可以屢敗屢戰,對於成功者而言,這個世界根本沒有失敗,只是暫時還沒有成功。只要不服輸,失敗就絕不會成定局。

  5.面對新的目標,切勿重複以上的迴圈,而永遠只重複修正法則的第一步。永遠修正計劃、修正計劃、修正計劃,並最終達成目標。

  快速達成任何目標的成功配方:

  步驟之一:發現或搞清楚你的主要人生目標是什麼。

  所謂主要人生目標,應該是一個你終生所追求的固定的目標,你生活中其他的一切事情都圍繞著它而存在。對於一些學生來說,這個工作是一個自我發現的愉快的過程;但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它也許更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他們需要把其心緒拉回到年少的時代,在那個時候他們還沒有對自己所懷抱的夢想產生疑惑。為了找到或找回你的人生主要目標,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比如“我是誰?” 、“我想在我的一生中成就何種事業?”、“臨終之時回顧往事,一生中最讓我感到滿足的是什麼?”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是哪一類的成功最使我產生成就感?”。

  也許你很快就可以知道你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但是大多數人則不是這樣的。他們在找到自己的終極目標之前往往需要在不同的誠對自己重複上面的這些或其他類似的問題。每一次向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的時候,隨意地記下你的所得。開始的時候,它們可能沒有什麼意義,但是,多次的累積會讓你茅塞頓開。

  學習上幸福的人通常是這樣一類的人,即他的學習方式與他的學習目標相一致。比如,一個有著很強組織意識、文字天賦的人,就很可能從語文、英語等科目學習中得到最大滿足。

  步驟之二:當你能夠用一個簡單的句子表達出你的人生目標了,那麼你就該著手準備實現這專案標了。

  在這方面,職業的選擇就是你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你應該知道,學歷是一個工具,是幫助實現你終極目標的工具。你規劃自己將來職業的重要性,就像將軍籌劃一場戰役一樣,也像一個足球教練確定一場重要比賽的作戰方案一樣。

  學生可以問自己:“ 我的學習生活正在幫助我實現人生的最終目標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要學習其他知識或者換種學習方式。倘若更換學校是不現實的,那你可再進一步問一下自己:“是否有一種途徑可以讓我現有的學習生活與我的人生基本目標一致起來?” 對於第二個問題,答案常常是肯定的。例如,一個羞澀靦腆的學生為了將來能從事像新聞主播這樣需要外向性格的職業,會在與同學交往中注意培養自己與人溝通的能力。

  我們也該切記:只要你還沒有到安享晚年的地步,任何時候開始你的人生規劃都不為晚。無論你是高一剛入校,還是高三即將離開高中生活,現在仍然是你進行人生規劃的好時機。

  步驟之三:在弄明白了你的學習將會幫助你實現人生更大目標之後,你應該著手考慮你的人生規劃中的具體細節了。

  你需要有一個詳細的個人學業發展計劃。這個計劃可以是一個三年的計劃,也可以是一學期的計劃。不管是屬於何種時間範圍的計劃,它至少應該能夠回答如下問題: 1、我要在未來一學期或三年內實現什麼樣的一些個人學習的具體目標? 2、我要在未來一學期或三年內有什麼樣的一種學習方式?

  對於這些問題的回答將給你提供一份有關你自己的短期目標的清單。在形成這些目標的過程中,不要純粹地依靠邏輯思維。這一類的抉擇,需要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應該把學生的情緒、價值和信仰等因素全部調動起來。

  步驟之四:在形成了上面的具體的短期的目標之後,你應該策劃一下將如何去達成它們。

  比如,你現在是一個班級學習中等的學生,你的未來三年規劃要求你成為一個優秀學生。那麼,怎麼才有可能實現你的目標呢?如果你能夠回答好如下的各項問題,那麼你就應知道自己該怎樣做了。這些問題是: 1、我需要哪些科目的特別訓練才能使我夠資格做一名優秀學生? 2、我該增加哪些書本知識? 3、為使自己學習順利,我需要排除哪些人際關係上的障礙? 4、我目前的老師在這方面能給我提供多大的幫助? 5、在目前的這個班級我最終成為優秀學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比起本班來,我在其他班級會是什麼位置? 6、優秀學生的標準是什麼樣的?

  步驟之五:行動。

  這是所有步驟中最艱難的一個步驟,因為要求你停止夢想而切實地開始行動。我們知道良好的動機只是一個目標得以確立和開始實現的一個條件,但不是全部。如果動機不轉換成行動,動機終歸是動機,目標也只能停留在夢想階段。要想實現人生的終極目標,有兩個方面的陷阱需要謹慎避免,一個是懶惰,另一個是錯誤,哪怕是小的錯誤。懶惰是事業成功的天敵。

  很多人不息地奮鬥一輩子都沒有能夠完美地實現自己人生目標,更不用說懶惰者了。要想有一個無悔的人生,除了認準目標外,還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在實現人生終極目標的過程中,難免受到各種妨礙或各種誘惑,任何的閃失或偏差都會使你遠離你的既定目標。然而,人非聖賢,誰人無過?只是在通往理想的艱難跋涉途中,儘可能少地犯錯誤。這樣就可以儘可能快地達到你的目標。

  步驟之六:不斷地修改和更新你的人生髮展目標。

  人生目標的確定往往是基於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條件的。這樣的環境和條件總在變化,確定了目標也應該做出修改和更新,況且這樣的目標雖然寫出來了,但是並未鑲刻在石頭上,它的存在只是為你的前進提供一個架構,指示一個方向。學生是它的創造者,可以在它看起來正把自己引向歧途的任何時候更改它。


看了規劃人生的勵志文章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