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七夕情人節的由來
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你知道嗎?小編精心準備了,快跟著小編來看看吧!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晒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祕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各地七夕習俗
江南
江南的刺繡女孩會在夜晚月光下,將一根繡花針輕輕放到一碗水面上,藉助水的表面張力將針託浮,在月光照射下,針周圍會出現水波紋,哪一個波紋最複雜,就會繡出最好的作品,有時針上穿有紅絲,也是向七仙女“乞巧”。唐代詩人林傑的詩《乞巧》說:“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西南
染指甲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年輕姑娘們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傳說這樣可以年輕美麗,對未婚女子而言還意味著找到如意郎君。
膠東
膠東地區則多在七夕拜七神姐。婦女們穿上新裝,歡聚一堂、盟結七姐妹;少女們則製作牡丹、蓮、梅、蘭、菊等帶花的餅饃食品,稱巧餅,用來祭祀織女。
廣東
在廣東,人們六月便開始準備,把稻穀、麥粒、綠豆等浸在瓷碗裡等待發芽。臨近七夕便扎糊起一座鵲橋,還會製作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品。七夕之夜,人們在廳堂中擺放八仙桌,擺上各種精彩紛呈的花果製品和女紅巧物。
閩南
在閩南,當地人把織女稱為“七孃媽”,是保護孩子平安的神。閩南的習俗在七夕這天吃石榴和使君子煮蛋、肉,以及紅糖糯米飯以驅蟲防瘟疫。
七夕節的別稱
1、蘭夜——農曆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2、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3、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穿針節。
4、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雙七,也稱重七。
5、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6、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7、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巧夕。
8、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 關於七夕情人節的由來
- 中國近現代史試題及答案
- 公司致員工的一封信滿分範文
- 雙子座男生哪些特質吸引女生
- 人事部人事專員工作計劃
- 進口多肉植物圖片大全
- 腦筋急轉彎我問你答
- 足療養生知識大全
- 教師中國共產黨員廉潔自律準則學習心得3篇
- 嬰兒睡前小故事精選兒童溫馨的
- 大學生給家長的一封信
- 高二文科應該怎樣學習才能學好
- 車站實習工作總結範文
- 生活中如何快速去除口臭
- 第一聲喝彩的閱讀練習題答案
- 如何正確選擇波紋管安全閥
- 作文堅持是成功的鑰匙
- 湖北黑茶文化的歷史發展
- 小學生關於古詩詞手抄報的內容素材
- 六五普法工作報告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