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願樹讀後感
《許願樹》寫自美國作家約翰·肖爾斯,講述了每每傷感便要吃抗酸藥止痛的父親伊恩,和他的女兒,臉頰有著雀斑的瑪蒂,為了媽媽凱特去世前的夙願,周遊亞洲的故事。伊恩和瑪蒂每到一個國家,便會開啟凱特一張張緘存了期許的紙卷,瑪蒂也會把自己的畫作,掛在最高的那棵許願樹上。他們遊歷了日本、尼泊爾、泰國、印度、中國香港和越南。但在最後一個紙卷中,凱特卻希望伊恩和瑪蒂去一個新的國家,徹底忘了她,解脫於她去世的陰影中。
也許是因為情商的原因吧,對於這類小說,我並不能理解的很深,但《許願樹》給我最深的東西,是一個思考:死亡到底有多麼可怕?
瑪蒂才是一個七歲的小女孩,孩子的自愈能力總是強的驚人,他們無憂無慮,生活在自己單純的世界裡。伊恩也已經是一個大男人了,有了家室,有了閱歷,也有了那份成熟的責任感。但到了文末,瑪蒂仍不願回到美國,伊恩也時不時的服用抗酸藥。
許願樹
這裡我想很有必要分析凱特的去世。凱特是伊恩深愛著的妻子,他們相識在日本,相愛在日本,曾經相親相愛地遊歷了亞洲。在凱特死後,連同記憶和愛都被伊恩藏在心底,以及亞洲這片土地中。然而當初深刻的甜蜜與歡樂,也變成了酸楚與悲慟。對於瑪蒂而言,媽媽
的去世象徵這家庭的破碎與殘缺,當他們回到美國後,伊恩上班工作,就沒有人來悉心照料瑪蒂,逗她笑,陪她玩遊戲,幫她理頭髮。而當她看見夥伴牽著爸媽的手時,在她心中的是孤獨、自卑和無助。
死亡往往並不止意味著個人的逝去,更意味著家庭的缺損和記憶的難以釋懷。家庭不僅是身軀的棲息地,也是心靈的港灣,碼頭壞了,心靈之船也難以修復。而記憶更令人難以放下。愛的越深,失去時就會越難以邁出陰霾。精神上的悲痛也許才是死亡真正帶來的可怕。
那麼,我們怎樣面對死亡?是想封面所寫“所有一切都會以另一種形式歸來”,讓時間來抹平,還是想凱特所希望的那樣,踏上一條全新的旅途?亦或是深深地記住過去的美好與幸福?也許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但是,我們決不能在死亡面前,顯得軟弱與卑微!
至少我認為,知道每個人在你生命中的重要,愛過,歡笑過,等到那一天,便不再遺憾。把那些難忘的箴存在心底。擦乾淚,帶著他的希望,繼續走在未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