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兒童記憶力的親子互動遊戲

  寶寶的注意力往往會停留在自己喜歡的東西上,所以在孩子有興趣的基礎上進行教育是非常好的選擇。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內容,希望你們喜歡。

  提高記憶力的小遊戲

  1、複述

  有親子閱讀體驗的父母都知道,孩子們對於喜歡的故事,常常會反覆聽。這其實就是孩子在學習和記憶的一個過程。

  可能很多人覺得,複述,跟我們通常理解的死記硬背很像。但對於孩子來說,雖然複述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記憶力,但是要在以孩子的年齡特徵作為基礎考量的前提下進行,切忌死記硬背。最好的方法,是把複述結合到各種遊戲或者活動當中。而遊戲,恰是孩子們需要的。

  2、聯想記憶

  最簡單的聯想,如1像筷子,2像小鴨子,3像耳朵,4像小旗子等;同樣在教會孩子記憶英文單詞的時候,可以結合各種動作來記憶dog,媽媽可以做出小狗汪汪叫的動作;bird,爸爸可以做出雙臂飛翔的動作等。以此加強孩子的聯想,易於記憶,避免枯燥。

  3、歸類記憶

  舉例:

  第一組:打火機、錘子、花、水壺、樹葉

  第二組:毛衣、襯衫、襪子、棉襖、長褲

  儘管這兩組詞彙的記憶程度可能是相同的,但事實上,對於許多人來說第二組更容易記憶。因為第二組是一個類別下的事物,更好產生聯絡。比如想要孩子記住各種動物的名稱,可以分別記憶昆蟲類、哺乳類、鳥類等。

  4、回憶提取記憶

  如果不能將記住的知識回憶出來,那就是無意義的記憶。相對來說,孩子的這種回憶能力發展得還不太好,在他回憶時可能會出現差異。但是,孩子回憶能力的好壞與家長提供的互動有重要關係。

  舉個例子:

  一天上午,一個5歲的女孩和父母一起在家中《獅子王》的動畫片。下午媽媽問孩子:“寶貝,你上午過得怎麼樣?”

  可想而知,這種封閉式的提問,孩子無非給出兩種答案“好”或“不好”。不出所料,孩子的回答是:“很好”。

  然而,如果媽媽能夠換一種問法,比如問問孩子:“寶貝,你能給媽媽說說,救了辛巴的小動物們嗎?”孩子就會繼續提供很多的細節回憶,比如告訴媽媽丁滿和彭彭是如何幫助辛巴、如何談話、如何唱歌等細節。

  當然,如果家長願意和孩子用情景劇的方式重演一遍,對孩子來說,是再好不過的記憶方式。

  總得來說,唯有好玩的、生動的內容,孩子更願意去留意、去主動理解和記憶。對於孩子來說,遊戲活動依舊是最佳方式。

  接下來,就是積木寶貝國際早教的羅靜博士團隊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記憶特徵推薦的一些遊戲。旨在為孩子提供儘可能多的、好的體驗,同時引導他們學習記憶的方法,孩子就能學會構建一個世界,也構建自己。

  1、媽媽寶寶一起講故事

  適合年齡:10-12個月

  準備:繪本1本

  步驟:

  ① 媽媽抱著寶寶坐在地墊上,拿著一本繪本,開始準備給寶寶講故事。

  ② 媽媽一邊講故事,一邊指著圖中的小動物讓寶寶看,告訴寶寶這是什麼動物,那是什麼動物。

  ③ 重複幾遍之後,媽媽指著書中的動物問寶寶,大公雞是哪個?長頸鹿是哪個?讓寶寶指給自己看,看看寶寶能記住多少。

  遊戲點評:這就是我們在訓練方法中講的回憶記憶方法。在進行這個遊戲時,家長記得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繪本來講述。

  2、你喜歡哪個顏色

  適合年齡:13-18個月

  準備:彩紙3張

  步驟:

  ① 寶寶和爸爸媽媽圍坐在地墊上。媽媽拿出3張彩紙,告訴寶寶分別是什麼顏色,然後將彩紙剪成小塊。也可以讓寶寶嘗試剪。

  ② 媽媽拿著剪好的小紙片,依次問寶寶:“這是什麼顏色啊?”讓寶寶回答。

  ③ 媽媽讓寶寶選出自己喜歡的顏色,把紙片遞給爸爸。爸爸拿紙片的同時,可以說:“謝謝寶寶,這個紙片是什麼顏色的啊? ”

  遊戲點評:這個遊戲使用到了複述的記憶方式,讓孩子在遊戲過程中認識紙片的顏色,然後再反覆的複述出來,對於提升孩子的記憶力很有幫助。

  3、拼接圖片

  適合年齡:31-36個月

  活動準備:青蛙圖案,剪刀,桌子,雙面膠。

  步驟:

  ① 媽媽拿著青蛙圖案,問寶寶:“看看青蛙的身體由哪些部位構成啊?”並告訴寶寶要記住。

  ② 然後媽媽將青蛙圖片按組成部位剪開。

  ③ 媽媽告訴寶寶:“現在要用雙面膠按青蛙的身體組成把它粘在一起,恢復它原來的樣子。”

  遊戲點評:拼圖對鍛鍊寶寶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都很有好處。在遊戲中,寶寶要在爸爸媽媽的引導下,憑自己的記憶力想象每個部分是怎麼組成整體的,完成任務。

  爸爸媽媽在讓寶寶玩拼圖遊戲的時候,可以逐漸增加難度。當寶寶拼圖成功以後,爸爸媽媽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讚揚,一句小小的讚揚,對於寶寶的自信成長非常有幫助。

  4、亡羊補牢

  適合年齡:5-6歲

  活動準備:大灰狼頭飾,小羊圖片3張,短繩1根。

  步驟:

  ① 爸爸媽媽先用短繩圍成一個圈,作為羊圈,然後把3只小羊放在裡面,注意繩子兩端要留有空隙。讓寶寶扮演牧羊人數羊:1 只,2 只,3 只。

  ② 之後,寶寶扮演的牧羊人離開,去和爸爸扮演的鄰居聊天。媽媽扮演大灰狼,鑽進羊圈裡面偷偷叼走1只羊。

  ③ 第二天,鄰居去找牧羊人,驚奇地問牧羊人:“你的羊怎麼少了一隻啊?”牧羊人數了數:1只,2只。這時,爸爸要引導寶寶表現牧羊人急得要哭出來的樣子。

  ④ 鄰居看,對牧羊人說:“你的羊圈有個洞,趕緊把洞補好。”牧羊人說:“羊已經被吃了,我還修羊圈幹嗎呢?”牧羊人離開後,狼又來叼走了1只羊。

  ⑤ 牧羊人又來數羊,發現竟然又少了1只,牧羊人在羊圈外嗚嗚大哭,然後趕緊把羊圈補好。

  遊戲點評:5-6歲的孩子很喜歡角色扮演的遊戲,家長們不妨通過這個方式來提升孩子的記憶力。通過角色扮演,孩子對故事的記憶會更加深刻,對故事的寓意也更容易理解,這讓孩子對知識的反覆利用有很好地幫助。

  提高記憶力的小技巧

  1、理解之後才會記得住

  對那些有一定長度、並且需要理解的資料例如現代文、古文等,需要理清文章的邏輯結構,通過逍遙右腦分析能力的訓練,能夠讓我們學會找關鍵詞、學會理清文章的內在邏輯,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分析能力、思考能力都會獲得明顯的提升,我們會更善於抓住重點包括學習、工作、人生中的重點,思考和做事都會更有條理,這對學習、工作、生活都有莫大好處!記憶並不是學習的全部,記住的東西,是否能夠理解、是否能促進思考、是否能靈活運用、是否有助於創新,這些才是學習中更重要的部分。學習要循序漸進,邊學,邊理解,邊複習,將學到的知識及時消化,學懂了以後才能記在腦子裡。學習一定要學到哪消化到哪,千萬別欠賬。學習上欠賬越多,孩子就越跟不上進度,這樣下去容易導致破罐子破摔了。

  2、越專心記得越牢

  一個人的學習效率,是跟專注力有很大關係的。相信很多家長都存在著這樣的煩惱,孩子的專注力不夠,學習和寫作業總是會走神。有很多孩子其實很聰明,但心思卻一直不在學習上,學習成績總是讓家長揪心。有這樣一些學生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一部分記不住。這些孩子不是記憶力不好,而是在老師講的是什麼他根本就沒聽進去,即使聽進去也是斷斷續續的,一知半解,這樣怎麼能記住呢?逍遙右腦提示: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專注,切不可三心二意。記憶時只有聚精會神,專心致志,排除雜念和外界干撓,就會留下深刻的記憶,而且不容易遺忘。充分注意了的事物,無需特別去記憶也會很輕鬆愉快地記住。無論什麼事,如果你想記住它,就要集中全部注意力。隨隨便便地注意了一下,事後慌慌張張去回憶,那是很難的。

  3、多種感官綜合記憶

  人們在記憶外部資訊時,必須先要去接受這些資訊,而接受資訊的“通道”不止一個,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等。有多種感官參加的記憶叫做“多通道”記憶。這種記憶方法的效果比單通道記憶強得多。宋代大學者朱熹曾說過,讀書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說的是在讀書時要從心裡專注,將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共同完成記憶。這樣多種渠道同時完成記憶的方法,比單純用眼看或者默記要有效得多。逍遙右腦提示:愈是動員的器官多,愈能記憶深刻。同一資訊,通過眼、耳、口、鼻、手等器官去接受,使大腦皮層各個相應區域都同時興奮起來,這樣他們之間又互相建立了聯絡,和原有的知識也掛起鉤,留下的“痕跡”也就深刻,自然記憶也就牢固了。

  4、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不管孩子聰明與否,對他自己感興趣、喜歡學的東西學得就快,記得就牢。如果對學習材料、知識物件索然無味,不願學的東西,不管花再多時間,費了多大的力氣,他常常還是學不好、記不住。小學兒童自覺程度還不高,常常需要由成人的提示和激勵。為提高小學生記憶效果,經常地、恰當地運用表揚和批評的手段是必要的。

  記憶力的強弱並非天生,可以通過後天良好的教育、訓練、培養提高一個人的記憶力。從小培養孩子記憶力真是家庭教育中最划算的事,可以說是投入產出比達到了最大化。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選擇那些已被實踐證明其成功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去試著去做做。幫助孩子摸索和學習成功記憶的方法,養成科學有效的記憶習慣。逍遙右腦學習能力訓練,讓孩子學會快樂的學習方法和高效的記憶法,把文字、數字、字母轉變為影象,並且創造性地聯結多個不相干的事物,通過這樣的訓練,久而久之,孩子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就得到了極大的訓練和提高。

  記憶力的提升不是掌握了方法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大量的練習的。逍遙右腦的記憶方法其實很簡單,但是想熟練的運用是需要大量的練習和實踐的。就像打籃球,誰都知道三步上籃,誰都知道三分球,但是要想要每次都投中卻並不是那麼的簡單,這是需要進行大量的訓練的,對於記憶力的訓練,也是需要進行不斷的練習和實踐才會不斷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