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家讀書筆記

  《家》是巴金30年代創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從1931年問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輝和動人的藝術魅力吸引著廣大讀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著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篇一

  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家。家,是靈魂棲息的港口,是心靈停泊的港灣。在那裡你可以毫不掩飾地表現自己,因為那時的你不需面對嚴厲的老闆、嚴肅的老師等等,那是你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

  家對於不同的人而言都有著不同的定義。自古以來,數百句經典詩句都是思家頌家的。貧窮時,家是一個窩,是尋找慰藉和溫暖的地方;富裕時,家更是你精神和物質上的享受。家不是財富堆砌起來的空間,它一定要包含著情,一份血濃於水的親情。但是巴金筆下的家,卻給了我不同的定義和感受。

  我瞭解到了《家》是巴金30年代創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從1931年問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輝和動人的藝術魅力吸引著廣大讀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著重要的地位。閱讀後,我覺得高家就是個小社會。裡頭性格迥異的三兄弟:覺新、覺民、覺慧,他們的所愛卻是命運極其的相似。溫柔的梅表姐,有著新思想的琴,被苦苦壓迫的丫環鳴鳳,這三個女子,即使出身不同,學識各異可是面臨的痛苦還不是一樣,一樣不能自主婚姻,一樣被封建的舊勢力逼迫著,不反抗的就流著淚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無法反抗的只能自我瞭解;反抗了的呢,像琴一樣,我真希望她可以和覺民在一起,找到自己的幸福,可是看著巴老的那些描述,充滿無法逆轉的壓抑情緒,我想,他們恐怕是不能相伴到白頭了。

  其中有一段話:“在高家,在這個大公館裡,鳴鳳的死和婉兒的嫁很快地就被人忘記了,這兩件同時發生的事情並沒有給高家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大家只知道少了兩個婢女,主人們馬上又買了新的來代替,綺霞代替了鳴鳳,翠環代替了婉兒,在人的數目上來說,並沒有什麼變動。在很短的時期中鳴鳳的名字就沒有人提起了。只有在喜兒、倩兒、黃媽和別的幾個人的心中,這個名字還常常喚起一段痛苦的回憶。是吧,即使少了一個人,也不會讓世界因此改變,更何況少的是兩個微不足道的丫頭。”

  “家”在書中僅是一條線索,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其腐朽沒落,同時熱情地歌頌了青年一代民主主義的覺醒及其反封建鬥爭才是靈魂的所在。?

  篇二

  “家”,一個溫馨又美好的字。在這兒,巴金卻賦予它沉重的意義。它促成了一部封建大家庭全部悲歡離合的歷史。

  閉塞的高公館像一個大樊牢。汙髒的泥土滋潤著腐朽、黑暗,令人窒息。當年輕一代不願再渾渾噩噩度日,五四運動如一股清風吹來,讓他們從僵夢中甦醒。

  倔強、叛逆的高覺民、高覺慧即是青年中的代表。他們積極響應五四運動,熱切向往自由的生活、自由的戀愛。聽聞家長的“媒妁之言”,覺民嚴詞拒絕,甚至離家出走。這需要多大的勇氣與意志呀!正是五四的火炬燃起了他的覺醒,讓他懂得面對不公平的決定要大膽反抗。這不就是我們現代人所需的精神嗎?

  覺慧更像一個叛逆者。他幻想過當一名劫富濟貧的劍俠。在他閱讀了一本本指引人們走向光明的書籍、雜誌後,他明白了人生的意義。他開始憎恨這種浪費青春的生活。家中遭受了一個又一個打擊後,覺慧決定離開,到外面闖蕩一番。他不是一個英雄,也有些幼稚。但他的所作所為都顯示他是舊社會的新青年。他不會趨炎附勢,更不會遇事忍氣吞聲。我想,“這正象徵了嚴密殘酷的黑暗王國裡射出的一線光明!”

  若說覺民覺慧令人振奮,那麼大哥覺新則是受禮教毒害的落伍青年,令人悲哀。

  他曾有過夢想,卻從未擁有過“青春”。在現實與理想前,他身為高家長孫痛然棄後。他也同情、支援弟弟們的抗爭,這令他懦怯又善良的靈魂備受煎熬。

  《家》即講述新青年為自由、理想奮鬥的歷程,又敘說舊時受傳統思想束縛的青年的悲哀。不過我相信,同樣的悲劇不會再發生,那些熱血青年一定會在戰亂的舊中國實現理想,他們思想的火花必能在與封建勢力鬥爭的征途中放出熠熠光彩!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