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的好處及注意事項

  夏天來了,很多人都選擇去做三伏灸。那麼三伏灸有什麼好處呢?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一下三伏灸的相關好處,一起來看看吧!

  三伏灸的好處

  1、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時進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醫時間醫學、鍼灸學與中藥外治相結合的一種療法。早在清朝初期張璐的《張氏醫通》中即有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防止哮喘復發的記載。三伏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與現代預防醫學有異曲同工之處。具體做法是,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根據所要預防的疾病,在對應穴位貼上中藥,以達到灸治的效果。

  2、區域性的刺激作用,區域性的藥物刺激通過神經反射,激發機體的調節作用,使機體某些抗體形成,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機能,對一些過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

  3、經絡的調節作用,溫熱效能的藥物對區域性的刺激,有類似灸法的效應,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溼散寒的效果。而且通過經脈的調整,達到補虛瀉實,促進陰陽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

  4、藥物本身的作用,藥物通過面板滲透至皮下組織,在區域性產生藥物濃度的相對優勢,發揮較強的藥理作用,同時通過藥物對區域性穴位的刺激,以激發全身經氣,通過微小血管的吸收輸送,發揮最大的藥理效應。

  三伏灸的注意事項

  1、提前問診再貼天灸

  中醫將人體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淤血質、痰溼質、溼熱質、氣鬱質、特稟質等九中體質,天灸對陽虛質和氣虛質的人效果很好,但對陰虛質和體質溼熱的人就不適合天灸,天灸所用都是性溫通、溫陽的藥物,體質溼熱的人一旦貼藥,就像火上澆油。所以,在決定做天灸前,最好先到醫院問診,詢問醫生是否適合做天灸,看自己有哪些對應症,主要貼哪些部位,這樣在貼藥當天可使醫生迅速完成貼藥,節約問診時間。

  2、貼藥期間的飲食禁忌

  貼藥的當天以及次日不能吃生冷、海鮮、辛辣食物,還有易化膿食物,如牛肉、鴨、鵝、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貼藥10小時內不能洗澡。治療的同時應戒食如牛肉、鴨肉、鵝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敷貼期間應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貪涼,不要吃肥甘厚膩、生痰助溼的食物,禁食海鮮、蝦等易發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3、貼藥後的注意事項

  天灸療法又稱“發泡灸”,貼藥後起水泡是正常現象。成人一般貼2-4小時,兒童貼1-2小時,貼藥後面板有發熱感,灼痛感,各人面板耐受情況不一樣,但以能耐受為度。敷貼之後,一般人的區域性面板都會有灼熱和紅潤,如果穴位上的面板起泡,效果會更好,證明所貼藥物已由面板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但瘢痕體質的患者起泡後可能留下瘢痕。貼藥後如面板出現水皰,應注意保護好創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4、做三伏灸重在堅持

  一般來說,三伏天灸一年至少要做三次,分別在初伏、中伏、末伏各做一次。也可在入伏前10天和出伏後10天做加強。天灸的作用是防病保健,並不是治療疾病。一個天灸的療程是三年,主要目的是防病保健,如果半途而廢,做一年停一年,效果肯定會打折扣。

  三伏灸的禁忌

  患咳喘但是伴有發燒的患者、肺結核活動期伴有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伏灸”法治療,從中醫角度說,患有這些疾病的人,或者陽盛,或者陰虛,總之體內都存著不少的“火氣”,如果再用熱性的藥物,會使陽更盛,陰更虛,不僅會加重發熱、咯血等病情,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面板嬌嫩或有破損,以及少數極易過敏的患者也禁止用“三伏灸”,“三伏灸”又稱“發泡灸”,藥物貼敷之後會使皮膚髮熱、充血,甚至起泡,就是面板正常的也要細心護理,否則容易引起區域性感染。所有“三伏灸”雖然對小兒支氣管炎、免疫力低引起的感冒有很好的療效,但是兩歲以下的小兒由於面板嬌嫩,為了您的孩子,還是“忍痛”放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