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恥下問的歷史典故
不恥下問,成語,語出《論語》。比喻謙虛好學,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請教。[1] 恥:以……為恥。問:請教。指人好學。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不恥下問:不學不成事,不問不知理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公冶長》。
【釋義】不恥:不以為可恥。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形容虛心求教。
不恥下問的【歷史典故】
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人物,他門下弟子眾多,相傳其弟子有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被稱為“七十二賢人”。他與他的弟子經常就一些事情或言行展開討論,通過這些討論,孔子及時地對他的弟子進行教育和點撥。
衛國大夫孔圉聰明好學,而且還非常謙虛。在孔圉死後,衛國國君為了讓後代的人都能學習和發揚他好學的精神,因此賜給他“文公”的諡號,後人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衛國人,但是他卻不認為孔圉配得上那樣高的評價。有一次,他問孔子說:“孔圉的學問及才華雖然很高,但是比他更傑出的人還有很多,憑什麼賜給孔圉‘文公’的諡號?”孔子聽了微笑著說:“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腦筋聰明又靈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對方地位或學問不如他,他都會謙虛地請教,一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因此賜給他‘文公’的諡號並不會不恰當。”經過孔子這樣的解釋,子貢終於明白了,並決定要向孔圉學習。
不恥下問的【成長心語】
學問,乃是“學”與“問”的結合。要從一個一無所知的懵懂小兒變為一個明曉事理的人,學習是一個必經的階段,而在這個階段中“問”也是必不可少的。孔子曾經以“每事問”為世人做了很好的榜樣,他也成為“不恥下問”的一個典範。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你就應該多向老師和同學請教,甚至有些時候還要聽聽那些成績不如自己的人的看法,因為他們擅長的科目可能剛好是你的弱勢學科。無論你想做什麼,你都有必要及時地向別人請教,畢竟學海無涯,別再把向別人提問當做是一種羞恥了,發現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效解決問題,這樣的過程一定是充滿智慧的,絕對與恥辱無關。
- 不恥下問的歷史典故
- 駕考科目二曲線行駛技巧
- 大學生畢業的實習報告範文
- 五年級人教版下冊數學期末試卷
- 夸父追日的意思是什麼
- 微商賣酒幽默的廣告詞_微商賣酒的創意廣告詞
- 文藝網名小清新復古的女生微信網名
- 端午節微信發多少紅包合適
- 母愛最偉大初中作文
- 初中議論文作文精選範文素材
- 班主任對優等生評語
- 關於青春英語句子唯美
- 幼兒園安全工作的自我總結
- 小學生心理健康法制黑板報
- 工作表現自我鑑定範文
- 八年級政治下冊第五單元達標題
- 突然發胖是什麼原因
- 教師應屆生自我評價範文
- 教育部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規定
- 有家真好閱讀練習及答案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