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蛇是什麼
你知道蛇嗎?答案就是盲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關於世界上最小的蛇的資料以供大家參考學習。
世界上最小的蛇
說到蛇,人們就有些生畏,不過盲蛇可是例外,你大可放心,因為它們沒有任何的危險性,而且樣子也根本不像蛇,看起來有點像大蚯蚓。
盲蛇的體長不超過20公分,乍一看非常像蚯蚓,但外表比蚯蚓更光滑發亮。它們的頭小,呈半圓形,與頸不易區分,體呈圓柱形,尾短,從頭到尾粗細相似。周身被覆大小一致的、覆瓦狀排列的圓鱗,沒有腹鱗的分化。 盲蛇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其眼睛極小且退化成感光眼點,呈黑點狀隱藏於頭部鱗下 。
盲蛇,又稱鉤盲蛇,為臺灣地區所產蛇類中體形最小,體長不超過20公分,呈圓筒狀,形似蚯蚓,故又稱“蚯蚓蛇”。頭小呈半圓形,與頸不易區分,眼睛極小且退化成感光眼點呈黑點狀。鼻鱗有一溝將鼻鱗分成前後兩半。體鱗20列。尾部短而呈鈍形。全身大致為黑褐色或褐色。
蛇目的一科,是世界上最小的蛇。無毒,體呈圓柱形,從頭到尾粗細相似,尾短、周身被大小一致的、覆瓦狀排列的圓鱗,沒有腹鱗的分化。已知約3屬160餘種,廣泛分佈於中美、南美、西印度群島、歐洲南部、非洲、亞洲南部和澳大利亞等暖溫帶及熱帶地區。
盲蛇生活在腐木石頭下、落葉堆、垃圾堆和巖縫間等陰暗潮溼的地方,晚上及下雨過後會到地面上活動,行動敏捷。以白蟻、螞蟻或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卵生,行孤雌生殖,沒有雄性個體。在全省低海拔地區都有分佈,數量尚可。
中國已知有4種:高雄盲蛇,僅見於臺灣省;大盲蛇,見於雲南金沙江邊和海南島,體內曾發現14個充分發育的胚胎;鉤盲蛇,廣泛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已知最北紀錄為宜昌和重慶,產卵2~7枚,卵徑12毫米×4毫米;白頭鉤盲蛇分佈於香港。本科蛇類體型較小,最大的非洲巨盲蛇可達750毫米,一般種類全長在200毫米以下。吻端略扁。眼隱於眼鱗之下,口小,位於頭部腹面。上頜骨橫置,與頭骨連結疏鬆,其上著生少數牙齒;前頜骨、顎骨和翼骨均無齒,少數種類的下頜齒骨前端尚有一枚牙齒。脊椎骨具椎弓突與椎弓凹。有殘餘的腰帶,或僅為一棒狀骨,或完全退化消失。僅有右側的輸卵管。大部分種類營穴居生活,或潛伏於磚石、缸□之下,雨後到地表活動。以蚯蚓、多足類、白蟻以及其他昆蟲為食。卵生或卵胎生。盲蛇,又稱鉤盲蛇,為臺灣地區所產蛇類中體形最小,體長不超過20公分,呈圓筒狀,形似蚯蚓,故又稱“蚯蚓蛇”。頭小呈半圓形,與頸不易區分,眼睛極小且退化成感光眼點呈黑點狀。鼻鱗有一溝將鼻鱗分成前後兩半。體鱗20列。尾部短而呈鈍形。全身大致為黑褐色或褐色。 蛇目的一科,是世界上最小的蛇。無毒,體呈圓柱形,從頭到尾粗細相似,尾短、周身被大小一致的、覆瓦狀排列的圓鱗,沒有腹鱗的分化。已知約3屬160餘種,廣泛分佈於中美、南美、西印度群島、歐洲南部、非洲、亞洲南部和澳大利亞等暖溫帶及熱帶地區。 蛇目的1科。無毒,體呈圓柱形,從頭到尾粗細相似,尾短、周身被大小一致的、覆瓦狀排列的圓鱗,沒有腹鱗的分化。已知約3屬160餘種,廣泛分佈於中美、南美、西印度群島、歐洲南部、非洲、亞洲南部和澳大利亞等暖溫帶及熱帶地區。
- 世界上最小的蛇是什麼
- 手抄報小報版面設計圖大全
- 關於綠色環保宣傳標語
- 城市拓展訓練是什麼
-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 想要小本創業做什麼好***2***
- 關於勤學的勵志名言警句大全
- 料酒的營養價值
- 家常茄子比薩的製作方法
- 中國企業在應對反傾銷需要注意的問題
- 屬龍不同出生時辰的命運
- 屬猴的幾月出生最好命運如何
- 大海為什麼總是藍色的
- 玫瑰花種子怎麼種植
- 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必背考點
- 科目一和科目四通用技巧
- 常年化妝與不化妝有什麼區別
- 反枝莧的基本內容和形態特徵
- 漂亮的詩歌手抄報版式素材
- 腦門上著火歇後語的答案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