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形成的地理因子
人類影響氣候,氣候也影響人類。你知道有哪些嗎?小編在此整理了,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簡介
地理因素對氣候形成的影響表現在地理緯度、海陸分佈、地形和洋流上,而地理因素對氣候形成的影響歸根到底還是可以歸結到輻射因素上。地理緯度不同,所接受到的熱量不同,引起不同的氣候;由於海洋和大陸具有不同的熱力學特性,如容積熱容量、導熱率等海洋與陸地顯著不同,因而海洋和大陸在氣候上差異很大,比較而言,大陸上的日較差和年較差比海洋大。
溫度的年較差是區分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的重要指標,並且,夏季大陸是熱源,冬季海洋是熱源,熱源有利於低壓系統的形成和加強,而冷源有利於高壓系統的形成和加強,海陸的分佈使行星風帶分為若干個高低壓活動中心,這些高低壓活動中心對於氣候形成有重要影響,此外,海陸分佈的不同也影響天氣的變化;地勢對氣候形成的影響在於,海拔高,太陽直接輻射增強,散射輻射降低,溫度降低,溼度減小,而不同的地形也對氣候影響不同,高原對氣候的影響十分明顯;洋流對氣候的影響主要為溼度和熱量。
氣候變化
從第四紀更新世晚期,距今約1.1萬年前後開始,,人們也稱之為冰後期。這一段時間大體上相當於人類進入到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代。關於這時期的氣候,挪威的冰川學家曾做出近10000年來的雪線升降圖,說明雪線升降幅度並不小,表明冰後期以來,氣候有明顯的變化。我國有悠久的歷史記載,竺可楨將這些記載加以整理分析,發現我國5000多年來的氣候有4次溫暖期和4次寒冷期交替出現。
在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000年左右,即從仰韶文化時代到安陽殷墟時代,是第一個溫暖期
從公元前1000年左右到公元前850年***周代初期***,有一個短暫的寒冷期,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
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即秦漢時代,又進入到一個新的溫暖時期。
從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即東漢、三國到六朝時代,進入第二個寒冷時期。
從公元600年到1000年,即隋唐時代,是第三個溫暖期。
從公元1000到1200年,即南宋時代是第三個寒冷期,溫度比現代要低l℃左右。
從公元1200到1300年,即宋末元初,是第四個溫暖期,但是這次不如隋唐時那樣溫暖,表現在大象生存的北限,逐漸由淮河流域移到長江流域以南,如浙江、廣東、雲南等地。
在公元1300年以後,即明、清時代以來,是第四個寒冷期,溫度比現代要低1-2℃。
近5000年來,雖然是寒冷期與溫暖期交替出現,但是總的趨勢是由溫暖向寒冷變化,寒冷期一次比一次長,一次比一次冷。在第二次寒期,只有淮河在公元225年有封凍。而在第四個寒冷期的1670年,長江幾乎都封凍了。
有趣的事情是:挪威冰川學家用雪線高度表示氣溫升降,竺可幀用的是歷史文獻記載資料,結果卻十分一致,說明冰後期以來的氣候變化具有全球的普遍性,絕對不是一種巧合。
- 氣候形成的地理因子
- 太極拳的練身作用功效是什麼
- 房屋租賃委託協議書
- 吃什麼藥才可以有清熱化痰的效果
- 閉合性粉刺的食物禁忌
- 不同客戶的行為方式有哪些
- 環境科學專業求職信範文精選
- 臘八蒜為什麼會變綠
- 荷花攝影技巧
- 連續性的腦筋急轉彎笑話
- 國債期貨視訊培訓
- 男人補腎壯陽喝什麼藥酒好
- 電腦總是藍屏自動重啟怎麼修理
- 以記憶話題作文初二
- 去除黑眼圈的土方法
- 有什麼有前景趨勢的創業思路2017
- 有關孤獨一個人的傷感說說
- 畢業典禮老師三分鐘激勵英語演講稿範文五篇
- 膝上型電腦磁碟打不開如何解決
- 售樓人員禮儀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