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后期編輯調色和色彩

  影象的色彩編輯在照片後期處理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再也沒有其他任何一個方面可以對照片的效果產生如此持久的影響。畢竟顏色能夠直接地、帶有高度情感色彩地影響照片的觀賞者—不僅是單個的顏色,還有多種顏色的組合。在調整色彩時,你追求的是真實性還是藝術性昇華,是和諧還是不和諧,是柔和還是鮮豔奪目,都由你來決定。

  不管什麼時候,每張彩色照片中都潛藏著巨大的編輯潛力。一般情況下,你很有可能只開發出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而很少能真正挖掘出它所有的潛力。為什麼呢?如果你已經使用照片處理軟體中的一個或者多個色彩調節器做過編輯操作了,你就會明白,在色彩處理領域一切皆有可能。當然,你所喜歡的處理效果也得有條件做出才行。如果你不僅對自己的照片進行後期處理,還為別人做這項工作,那麼你就不應該把影象的色彩只留給運氣。

  真假色彩

  從根本上來說,調整影象的色彩有兩個目的:一是獲得可信的、自然的色彩,二是富有創意地使顏色“奇異化”。

  為了讓影象獲得一種真實的色彩印象,你必須先問自己一個問題:哪些色彩必須是“對的”才能讓整張影象看起來真實?答案很簡單:記憶色。人類對某些顏色的記憶非常深刻,所以他們不管在什麼時候都知道,這些顏色看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子的—這類顏色就叫作記憶色。對於記憶色,即使是很微小的色偏人也能感覺出來,並認為這個顏色是不自然的。

  記憶色不一定就是定義明確的顏色,它通常也指某種物體不是哪種顏色:玫瑰不是灰色的,甜麵醬不是粉紅色的,檸檬不是紫色的,草地不是紅色的,長頸鹿不是綠色的—這裡只是舉了幾個例子。除了上面說的,甚至顏色的變化都被牢固地儲存在我們的記憶中,以至於我們都知道,天空被染色後是什麼顏色的,或者綠色的植物在陰影下會呈現什麼顏色,即使這些東西都沒有一個定義清楚的顏色。另外,在任何情況下,記憶色中最重要的始終是人的面板色。雖然膚色也有諸多不同,但是它們一旦偏離我們記憶中儲存的色彩模式,就會讓我們覺得非常不舒服。

  當然也會有這種情況,某種藝術性的做法使得影象中的顏色偏離了記憶色,而這種結果仍然具有說服力。但是這種情況很少見,更多的時候,假的記憶色會給人一種顏色失真、難以相信的印象,這種印象讓人覺得這些顏色還需要進一步調整。

  如果你現在覺得,總是隻追求逼真的色彩效果很無聊,那麼我們可以向你保證:即使強調記憶色,顏色調整方面的創意空間也不會受到太大的限制。

  色彩屬性***HSV 色彩屬性模式***HSV

  色彩屬性模式是對色彩進行數字編輯的基礎,也就是各種不同的色彩調整工具的使用基礎。它將每種色彩的三個基本屬性—色相***Hue***、飽和度***Saturation***以及亮度***Value;或者是Lightness、Brightness、Intensity,此時這個模式也相應地簡寫為HSL、HSB、HSI***結合到了一起。

  其中,色相反映的是由物體反射的不同波長的可見光。每種色相在標準色輪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對應著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或者洋紅色,或者是它們的混合色。HSV 模式中共有360 種色相,每種色相都用一個度數來表示。

  飽和度是指色彩的純度以及與此相關的鮮豔度。一種顏色越飽和,它的灰度比例就越小,它也就越鮮豔。一種顏色越不飽和,它的灰度比例就越大,彩色度比例就越小,極端情況下呈非彩色的灰度狀態。HSV 模式中的飽和度等級從0% 到100%:0% 對應的是100% 的灰度比例,呈現的是沒有任何彩色的灰度影象,100% 對應的是沒有摻雜任何灰色的、完全飽和的純色。

  亮度指的是一種顏色中光的比例:光的比例大則顏色明亮,光的比例小則顏色暗。至於顏色是怎麼隨著光的比例的變化而變化的,我們可以從一個一部分處在陽光下、一部分處在陰影中的物體給人的色彩印象得到直觀的認識。HSV 模式中的亮度從0% 到100%,其中,0% 對應著中性色純黑色,沒有一點兒彩色的比例,100% 對應的則是同樣也是中性色的純白色。因此在它這個101 個亮度層次上,彩色的亮度只對應了99 個層次。

  除了101 個亮度層次之外,HSV 模式共包含3564000 種不同的顏色。不論你處理照片的具體目的是什麼,也不管你選擇的是何種工具,你都可以用這些顏色來對影象的色彩進行調整。

  修改色相

  任何照片處理軟體都至少會提供一個可供手動修改色相的工具—一般情況下軟體會帶有多個這樣的處理工具。從理論上來說,你有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方法一是沿著可見光的光譜移動顏色調節器。也就是說,你可以按照順時針方向或者逆時針方向繞色輪一圈移動調節器,這樣顏色可以由比如紅色變成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或者洋紅色。移動時可以根據自己的感覺或者有針對性地輸入一個特定的波長值或者度數來進行。

  這些工具的優勢在於,它們真的只對影象中的色相產生影響,不同顏色之間的距離以及關係則保持不變。例如,如果紅色變成了橙色,後者就會變成黃色,黃色再變成綠色,依此類推。另外,亮度的分佈情況也保持不變。因為這個原因,這種以色輪為導向的處理方式很適合用於調節色彩偏差,比如說由於修改白平衡而造成的色彩偏差。Photoshop:影象→調整→色相/ 飽和度→色相 || Photoshop Elements:增強→調整顏色→調整色相/ 飽和度→色相 || PaintShop Pro:調整→色度和飽和度→色度/ 飽和度/ 光度→色度 || Gimp:顏色→色調/ 飽和度→色調 || Aperture:調整→顏色→色調 || Lightroom:修改照片→ HSL → 色相 | 修改照片→ 顏色→ 色相 || Camera Raw:HSL/ 灰度→ 色相 || Nik Software:Color Efex Pro →色彩對比度→顏色

  方法二是在顏色極***在色輪中位於相對的位置***之間移動顏色調節器,也就是在互補色對之間移動。青色和紅色、洋紅色和綠色以及黃色和藍色都可以形成這樣的顏色極,如將一種色相朝著黃色的方向修改,那麼藍色必然會變少。這樣儘管影象中的顏色在亮度上仍然保持平衡,但是影象的亮度分佈情況受到了影響。這是因為每種色相都有自己的獨特亮度,這種亮度只與它的光波波長有關。

  波長為550 ~ 600 奈米時,眼睛中所有的色彩接收器都同樣地起反應,因此人就會感覺這個顏色很明亮。比如黃色就比紫色要亮得多***紫色的亮度最低***。如果把照片中的黃色替換為藍色,那麼這張照片就會變暗。為了抵消這種效果,可以保持整張影象的亮度不變。但是並不是每一款照片處理軟體都可以做到這一點,而且這樣做還會帶來一個弊端,那就是為了保證亮度,在藍色和黃色之外,其他顏色也會被調整。於是,這樣就導致了一些原本無意***也無法由你控制***的顏色修改。Photoshop:影象→調整→色彩平衡 | 影象→調整→可選顏色 || Photoshop Elements:增強→調整顏色→顏色變化 || PaintShop Pro:調整→色度和飽和度→色度對映 || Gimp:顏色→色彩平衡

  修改白平衡

  對色相的處理中,一個特殊情況就是調整白平衡,這是在轉換RAW 檔案時進行的。以此為目的的處理工具會提供各種各樣事先定義好的光線情景***如陰影、白熾燈***以供選擇,或者提供手動調整的可能性。後者或者通過使用吸管直接在影象中定義白點,或者通過兩個不同的調節器來進行:一個調節器在藍黃兩極之間移動,以獲得不同的色溫;另外一個在洋紅色與綠色之間移動以改變色相。兩者結合可以修正影象中因白平衡錯誤造成的色偏。PaintShop Pro:調整→色彩平衡 || Gimp:顏色→自動→白平衡 || Aperture:調整→白平衡 | 調整→效果→白平衡 || Lightroom:修改照片→基本→白平衡 || Camera Raw:基本→效果→白平衡 || Nik Software:Color Efex Pro →交叉平衡 | Color Efex Pro →純白中性化

  修改色彩飽和度

  同修改色相一樣,每款照片處理軟體都可以對色彩的飽和度進行調整。這些調整都遵照相同的原則:給某種顏色增加或者減少50% 的灰度—這取決於飽和度是應該提高還是降低。此時,刻度值從-100 到+100,其中,0 對應的是100% 的飽和度,負值代表向著灰度的方向降低飽和度,而正值則可以使影象色彩更加飽和。如果使用恰當,這樣的“更加飽和”會有不錯的效果,但是過高的值會造成難看的、明顯的色階溢位現象。Photoshop:影象→調整→色相/ 飽和度→飽和度 | 影象→調整→變化→飽和度 || Photoshop Elements:增強→調整顏色→調整色相/ 飽和度→飽和度 | 增強→調整顏色→顏色變化→飽和度 || PaintShop Pro:調整→色度和飽和度→色度/ 飽和度/ 光度→飽和度 || Gimp:顏色→色調/ 飽和度→飽和度 || Aperture:調整→顏色→飽和度 || Lightroom:修改照片→ HSL →飽和度 | 修改照片→顏色→飽和度 | 修改照片→基本→偏好→飽和度 || Camera Raw:HSL/ 灰度→飽和度 | 基本→飽和度 || Nik Software:Color Efex Pro →色調對比→飽和度 | Color Efex Pro →對比度濾鏡名稱→飽和度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開發出了更靈活的飽和度調節法:在某種顏色接近100% 飽和度時,處理強度會被減弱。這樣就可以加大不太飽和的影象區域的鮮亮度,同時對已經比較飽和的區域不做過大的修改。Photoshop:影象→調整→自然飽和度→自然飽和度 || Lightroom:修改照片→基本→偏好→鮮豔度 || Camera Raw:基本→自然飽和度

  修改色彩亮度

  除了調整色相和飽和度之外,大多數顏色調整對話方塊同時還會提供第三種調整功能,用來修改色彩的亮度。調整的方法是:要得到較低的亮度,就混入黑色;要得到較高的亮度,就混入白色。Photoshop:影象→調整→色相/ 飽和度→明度 ||Photoshop Elements:增強→調整顏色→調整色相/ 飽和度→明度 || PaintShopPro:調整→色度和飽和度→色度/ 飽和度/ 光度→光度 || Gimp:顏色→色調/ 飽和度→亮度 || Aperture:調整→顏色→飽和度 | 調整→顏色→亮度 || Lightroom:修改照片→ HSL →明亮度 | 修改照片→顏色→明亮度 || Camera Raw:HSL/ 灰度→明亮度

  亮度的連續性變化是沿著灰階移動的,因此,亮度的調整不僅可以利用顏色調整工具來進行,還可以利用調整色調和對比度的工具。此外,曲線對話方塊甚至允許進行比一般的亮度調節器精確得多的調整,因為藉助於曲線工具我們可以對某個色調值區域的亮度進行單獨修改。Photoshop:影象→調整→亮度/對比度→亮度 | 影象→調整→色階 | 影象→調整→曲線 || Photoshop Elements:增強→調整光照→亮度/ 對比度→亮度 | 增強→調整光照→色階 || PaintShop Pro:調整→亮度和對比度→亮度/ 對比度→亮度 | 調整→亮度和對比度→柱狀圖調整 | 調整→亮度和對比度→曲線 || Gimp:顏色→亮度/ 對比度→亮度 | 顏色→曲線 | 顏色→色階 || Aperture:調整→曝光→亮度 | 調整→曲線 | 調整→色階 || Lightroom:修改照片→基本→色調→曝光度 | 修改照片→色調曲線 || Camera Raw:基本→亮度 | 色調曲線→引數/ 點 || Nik Software:Color Efex Pro →色彩對比度→亮度 | Color Efex Pro →對比度濾鏡名稱→亮度

  選擇編輯範圍

  前面所提到色彩調整方法都是作用於影象中所出現的所有顏色,但是隻有很少的時候才有必要進行這種整體性的修改—基本上,只有當要消除整體性的色偏,或者從創意的角度出發有意新增一個整體性色偏的時候,才需要這樣。

  更為常見的情況是,只需要對影象中的某些顏色進行單獨的調整。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色彩效果得到強化或者優化,而不會讓結果影象顯得色彩失真或者看起來明顯像處理過的。因此,瞭解分離編輯區域的各種功能和各種對單種顏色進行獨立編輯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在這裡—與進行其他任何處理一樣—手動建立選區以及使用圖層和蒙版都是可以考慮的,但是這兩種方式都比較複雜。另一種選擇是,使用通用的色彩或亮度處理工具,它們可以以極其簡單快捷的方式過濾出單種顏色,不過它們的工作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類工具,它們要麼可以選出一類顏色***如“紅色調”“藍色調”等***,要麼是提供幾個調節器,可以對每一類顏色進行單獨操作。一般情況下,這裡的顏色“類別”是定義好的,並且不是以色譜上的距離來劃分的,而是以人主觀上對它們的區分度來劃分的。另外,一些編輯工具還支援手動確定要分離出來的顏色:如果你不確定你想要編輯的顏色應該屬於哪個範圍,顏色選擇工具***如吸管***可以幫助你將其在色相環或者色板上標出來。Photoshop:影象→調整→色相/ 飽和度 | 影象→調整→可選顏色 || Photoshop Elements:增強→調整顏色→調整色相/ 飽和度 || PaintShop Pro:調整→色度和飽和度→色度對映 || Gimp:顏色→色調/ 飽和度 || Aperture:調整→顏色 || Lightroom:修改照片→ HSL | 修改照片→顏色 || Camera Raw:HSL/ 灰度

  第二類工具能夠對特定的色調值區域單獨進行調整。這些區域是“陰影”“中間調”以及“高光”,對應的是影象中較暗的、亮度居中的和較亮的區域。這些區域在影象中的過渡是非常流暢的。經過一些練習之後,你就會找到感覺,一眼看出哪些影象區域應該屬於哪個色調值區域。Photoshop:影象→調整→色彩平衡 || Photoshop Elements:增強→調整顏色→顏色變化 || Gimp:顏色→色彩平衡

  第三類工具則很好地利用了這樣一個事實:影象中的所有顏色都是由原色***根據所選擇的色彩空間而有所不同***組成的。一般情況下,這些原色分別是紅色、綠色和藍色,對應著三個色彩通道,每個色彩通道都可以被單獨編輯。但是,通過色彩通道進行選擇性的顏色調整的前提條件是你要知道混合色的成分,例如,你要對影象中的黃色進行編輯,那你就需要對紅色通道和綠色通道進行程度相同的調整,而橙色則需要更多的來自紅色通道的影響***相對綠色通道而言***,而藍色通道則是保持不變的。看看顏色混合的效果圖會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Photoshop:影象→調整→曲線 | 影象→調整→色階 || Photoshop Elements:增強→調整光照→色階 || PaintShop Pro:調整→顏色→紅色/ 綠色/ 藍色 | 調整→亮度和對比度→亮度/ 對比度→亮度 | 調整→亮度和對比度→柱狀圖調整 || Gimp:顏色→曲線 | 顏色→色階 || Aperture:調整→曲線 | 調整→色階。

  第四類工具的工作基礎是,將某一種顏色分離出來,必要時用其他顏色來替這裡,通過有針對性的編輯,牆面較亮的沙黃色被進一步加強了。同樣,映在窗戶中的天空也被單獨加入了青色和一點兒藍色,從而得到了強化。06色彩 165進行自動色彩調整時主要通過檢視白平衡來確認影象中是否有色偏。影象中最亮的部位會被定義為純白色,其他顏色則會按照比例調整得與其相適應。類似於自動白平衡,這種處理的結果可以顯示出自然的顏色,但有時仍會出現色偏。換。一般情況下,這裡對顏色的選擇是通過吸管或者類似的工具來進行的。你只要在想要的影象區域上點選一下,就可以建立一個選區或者蒙版。有時候,你還要對創建出來的選區或者蒙版進行手動修改,這樣你就可以對最終要編輯的顏色區域進行控制。Photoshop:影象→調整→顏色替換 | 選擇→色彩範圍 | 工具→魔棒工具 | 工具→快速選擇工具 || Photoshop Elements:增強→調整顏色→替換顏色 | 工具→智慧畫筆工具 | 工具→魔棒工具 | 工具→快速選擇工具 || Gimp:顏色→對映→顏色交換 | 工具箱→按顏色選擇工具 | 工具箱→前景選區工具 | 工具箱→模糊選擇工具 || Aperture:調整→快速筆刷 || Lightroom:修改照片→工具→調整畫筆 || Camera Raw:調整畫筆 || Nik Software:控制點***U 形點***

  自動色彩調整

  當然,除此之外,任何一款照片處理軟體中都有各種各樣的工具可以按照明確設定的引數對影象色彩進行自動編輯,而且非常迅速和高效。有的處理軟體還有一些專門針對色彩調整中某個方面的“小專家”,比如說去除紅眼、修改面板的色調、有針對性地去除某處色偏等等。這些工具有時能夠帶來令人驚奇的效果,不過和拍照時使用相機的自動功能一樣:如果你把一些東西交給軟體來做,那麼你就失去了對結果的所有控制;即使後來得到的影象效果你很喜歡,你也不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因此,努力去認識每個處理工具,真正學會有效地利用它們,無論如何都是值得的。且不說當自己處理出了一張效果既好又極具說服力的照片時你可以感受到多麼多的樂趣,光你的處理過程可以在此基礎上得到優化並可以隨時重複這一點就足夠吸引人了。Photoshop:影象→自動色調 || Photoshop Elements:增強→自動顏色校正 | 增強→調整顏色→去除色偏 | 增強→調整顏色→調整面板的顏色 | 增強→自動修復紅眼 || PaintShop Pro:調整→顏色→褪色校正 | 調整→智慧照片修復 || Gimp:顏色→自動→顏色增強 || Aperture:調整→效果→顏色 || Lightroom:修改照片→工具→紅眼校正 || Camera Raw:紅眼去除

  識別色偏

  無論你選擇哪種工具來調整影象的色彩,你都得首先識別出哪些顏色不是真實的,即哪個地方出現了色偏。要識別色偏—除了需要一個被精確校準過的顯示器外,還需要一雙老練的眼睛,或者可以為你提供相應的資料值的分析工具。這裡最關鍵的是“灰度平衡”。

  因為當各個色彩通道中的亮度值不平衡時,影象中就會產生色偏。這不一定會讓整張影象都產生很明顯的色偏,也有可能只涉及某一個色調值區域。為了確認是否存在色偏以及在哪些色彩通道中存在色偏,你需要測量影象中的一個本來應該是中灰色、白色或者黑色的點的值。要找出這樣一個點,你需要多加練習,因為它受拍攝主題的影響很大,並不總是那麼容易找到,但也不是沒有規律可循。例如,在一張人像照片中,人的瞳孔都是黑色的;在一張風景照片中,你或許能在天空中找到一片白雲;在城市照片中,街道或者建築物的牆壁大多都是灰色的。

  如果你已經在影象中找到了所需要的點,那麼你可以利用吸管來測量其亮度值。偏離平衡的色彩通道必須被修正,這樣才能使影象獲得平衡的色彩。例如,如果檢查點在紅色通道中的值為153,綠色通道中的值為157,藍色通道中的值為110,結果尤其是在拍紀念照時非馬上就一目瞭然了—影象中的藍色太少了。如果藍色太少,影象就明顯偏黃,尤其是當這些值相差較大時,這一點你用肉眼都可以看得出來。

  如果你已經識別出了色偏,那麼你可以減少影象中相應的顏色或者新增其互補色。這些互補色對是紅色與青色、綠色與洋紅色、藍色與黃色。

  如果你更喜歡跟數值打交道,那麼你可以藉助曲線或者其他以色彩通道為基礎的工具直接從數字上平衡每個色彩通道中的數值。與此同時,用肉眼進行檢查總是有好處的,這樣可以對眼睛進行識別色偏方面的訓練。

  創意色彩構成

  一般情況下,色偏的確會對影象造成永續性的負面影響而應該被去除。之前提到的方法不僅能用於調整色偏,也都能用來進行有創意的色彩構成。為了能夠有針對性地運用這些功能,大家應該先熟悉一下基本的色彩效果:

  ■  紅色、橙色、黃色以及紅紫色賦予影象一種溫暖、舒適的感覺,並顯得貼心、柔和、友好,能夠讓人想起膠片攝影時泛黃的版畫。

  ■  藍色、青色、綠色以及藍紫色則顯得清涼、疏遠和冷淡,但是會給影象一種整潔、乾淨以及簡直就像在醫院一樣的效果。

  ■  高度飽和的色彩非常醒目、直接、喧鬧,而且非常明顯地進入到了前景之中。它們把注意力吸引到自己這裡,並由此可能成為決定影象主題的因素

  ■  不飽和的色彩在表達它的情緒效果時則更加微妙。它們不張揚,襯托著其他元素,結果就是:影象看起來優雅、有藝術性,但是也可能會顯得沉悶和髒兮兮的。

  ■  變亮的顏色沒有光澤。它們失去了了飽和度,但是保留了乾淨而友好的效果。

  ■  變暗的顏色起初顯得更飽和,但隨著亮度的降低,則會顯得沉悶和不起眼。

  適合情境的色彩編輯

  一張照片表達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影象的色彩氛圍傳達的,因此你可以針對影象語言***或者說要表達的情感***來調整色彩。我們知道,每類攝影主題都有其典型的影象色彩,這些色彩當然是通過具體的照片總結出來的,但是它們相互之間並沒有百分之百清楚劃分的界限。

  ■  風景照。與植物以及動物相關的紀實照體現的都是大自然的魅力,因此這裡使用稀奇古怪的顏色以造成強烈的整容效果就不太合適了。

  ■  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人像照片來說,色彩的異化效果同樣會起到干擾的作用。這種人像攝影想要抓住的是被拍攝的人的性格特點,因此它不能容忍會轉移注意力的元素。

  ■  靜物、產品、花卉等以藝術性為導向的主題提供了很大的色彩編輯空間,不過在任何情況下,主題的可辨認性都應該放在比藝術性更重要的位置。

  ■  一般情況下,展現生活方式和形象的照片應該首先給觀賞者一個積極的印象,因此適合使用清晰、明亮以及飽和的色彩。

  ■  研究、紀實以及新聞攝影雖然要求真實性,但是色彩也一定要能夠強烈地表現影象情感或者比較醒目。根據話題要求,如果氣氛應該嚴肅或者憂鬱,就需要使用陰暗、沉悶和非飽和的色彩。

  ■  美女和時尚照片主要是在影象情緒的層面上發揮效果,一般情況下都要求有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計劃詳細入微的色彩方案。

  ■  要取得陰鬱、沉重而神祕的哥特式美學效果,可以使用較暗的、飽和的藍綠色調。

  ■  與上面的相反,童話式的、仙境般的、溫柔的照片主題則是通過非飽和的、較亮的顏色以及較大比例的白色、黃色和橙色來製造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