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與生活手抄報
傳統文化與基礎教育課程整合是在基礎教育階段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舉措,是國家加強和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做傳統文化手抄報可以發揚傳統文化精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的圖片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的資料
一、中華傳統文化小故事
薩都刺一字之師
【傳統故事】薩都刺是元朝的著名詩人。一次他在山上游玩,天突然下起了雨,就只好到附近的寺廟裡避雨。這時,寺廟的晚鐘響了,聲音巨集亮而悠揚。薩都刺靈感突發,寫出了兩句詩:“地溼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鍾。”這兩句詩意境空闊,很快在當地傳揚開來,大家紛紛稱讚。不料一位老者聽了,說:“也不怎麼樣嘛。”
薩都刺聽說後,馬上找到那位老者請教。老者說:“這兩句詩裡,上句有個‘聞’字,下句有個‘聽’字,都是一個意思,不如把‘聞’改成‘看’字。”薩都刺覺得非常有道理,於是拜老者為師,此後經常找他談論詩句。
【人生感悟】再高明的學者也會有疏漏的地方,因此,即使成就很高的人,也要不斷地向他人學習,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孔子曾說:“我不是生下來就知道很多知識的,只不過喜歡讀書並不恥下問而已。”著名詩人薩都刺的故事,再一次告誡青少年,無論對待何種形式的學習,都要以勤奮鑽研、虛心求教的態度去踐行。
二、古代文化常識-古代地理
【中國】
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但在古代文獻中它是一個多義性的片語。從春秋戰國至宋元明清,多用來泛指中原地區。如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司馬光《赤壁之戰》:“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
【中華】
上古時期華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黃河流域一帶,故稱“中華”,後常用來泛指中原地區。如《三國志》:“其地東接中華,西通西域。”今已成為中國的別稱。
【九州】
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域,州名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樑、雍。後成為中國的別稱。陸游詩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過秦論》“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三、古代文化常識-人的稱謂
【稱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如《赤壁之戰》:“豫州今欲何至?”因劉備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稱之。再如賈誼曾貶為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稱孔北海;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駱賓王曾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岑參曾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韋應物曾任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他的詩集就叫《長江集》。
【兼稱】
如《遊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前兩人兼稱籍貫、姓名及字,後兩人先寫與作者關係,再稱名和字;《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前兩人兼稱官職、字和姓,後一人稱字和姓;《梅花嶺記》“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兼稱官職與諡號,“馬副使鳴騄、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稱姓、官職和名;《促織》“餘在史館,聞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雞者事”,兼稱官職、籍貫和尊稱。
- 傳統文化與生活手抄報
- 世界有名的勵志書籍排行榜
- 中餐禮儀和西餐禮儀有哪些差異
- 爵士樂對中國音樂的影響
- 關於蘭草的養殖方法有哪些
- 輔導班招生海報圖片欣賞
- 想和女朋友說的情話
- 具法律效力的借條樣本
- 愛情的句子說說心情短語
- 廣告策劃經理的崗位職責概述
- 牢固樹立黨的意識黨員意識發言稿範文
- 行書歐陽詢書法作品欣賞
- 商務談判案列分析
- 小班教育故事精選
- 劍靈電腦管家怎麼加速
- 出國留學的護照辦理流程
- 對於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探析
- 獅子座的特點和性格
- 品牌營銷策劃推廣方案範本
- 有關描寫大理古城的散文精選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