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論文

  環境藝術是一個尚在發展中的學科,著名環境藝術理論家多伯說:環境藝術 作為一種藝術,它比建築藝術更巨大,比規劃更廣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這是一種重實效的藝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專案制教學

  1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施“專案制”教學的具體應用

  1.1選定具體專案,明確具體的專案任務

  課程負責人在選定專案的這個環節中應該組織團隊中的教師以及行業內專家共同組成一個評審小組,結合具體的人才培養方向選擇、確定一個合適的實施專案,同時應該共同討論、分析專案和課程教學的有效切入點、結合點及其可操作性。其次,應該將課程組織具體細化到每一節課程中,明確每一節課程的質量要求以及課程實施的階段性目標,具體應該包括時間安排、具體要求、主要內容以及專案實施目的等相關內容。根據第三學期該課程的培養要求表明:根據專案流程採用“專案制”教學方法認真完成設計專案,指導學生基本上了解、掌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設計流程,如專案設計需要的知識以及技能、專案設計過程等,儘量幫助學生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為此,在第3學期可以設計以下兩個實訓專案:第一個專案——“城市住宅景觀規劃設計”;第二個專案——“城市綠地景觀測繪及規劃設計”。第一個專案的要求如下:

  ***1***以PPT的形式說明住宅小區以及設計專案的調查情況。

  ***2***整個住宅小區景觀規劃設計主要包括1張總平面圖、2~3張設計分析圖、設計說明、3~4張剖面圖、2~3張分割槽平面圖、3~5張透視效果圖、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分項設計簡要說明以及分項設計意向建議。

  ***3***版式設計製作。

  ***4***設計概念模型設計。第二個專案的要求如下:

  ***1***專案測繪手繪草圖。

  ***2***製作剖面圖以及總平面圖。

  ***3***以PPT的形式展示專案調查報告以及一些經典案例。

  ***4***五張速寫。

  ***5***城市綠地景觀設計手繪圖紙。以上兩個專案有機結合了相關的教學內容,將相關的課程有機整合在了一起,根據專業課程體系設計主要包括電腦設計軟體、手繪效果圖、環境建築構造、外部空間論、環境藝術設計專題等五門專業必修課程,其中環境藝術專題設計課程是這個組合課程群中主線,該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基本上將其他四門課程涵蓋了。

  1.2制定具體、詳細、科學的工作計劃

  在選定專案後,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們自由分組,讓學生以專案小組的方式共同完成專案任務目標。專案小組成員可以按照專案任務要求在正式開始實施專案前廣泛收集、查閱專案實施的相關資料以及資料,而且進行深入、全面分析,探究科學的研究方法,最後共同討論一種合理、有效的專案工作計劃,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法以及工作步驟。例如,第3學期設計的“城市綠地景觀測繪以及規劃設計”的專案中,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們直接到達選定地點親自在現場進行測繪,測繪面積應該<3000平方米。每一個專案小組內成員應該以分組方式完成測繪任務,在現場拍攝一些照片,準確地繪製圖表以及現場平面,然後再廣泛收集關於本次專案研究的相關資料以及相關的經典案例,然後綜合各方面進行評價、分析,採用手繪製作以及拼貼草圖進行彙編,最後確定一個合理的設計目標以及設計創意主題,將設計圖紙繪製出來後即可完成設計文字。

  1.3計劃實施

  在制定專案實施計劃後,專案小組內的學生應該合理分工,明確每一個小組成員的任務,分配成員的合作形式,然後根據實現確定的步驟以及程式嚴格執行計劃。為了確保能夠順利實施學生制定的計劃,教師應該進行跟蹤控制,並且將相關的教學內容穿插到其中,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應該起到監控、指導、組織、引導以及輔助等作用。在計劃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入關於專案的景觀設計方案作為分析案例,這樣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瞭解現代景觀的發展歷史以及發展趨勢,瞭解、掌握景觀設計的基本程式。

  1.4專案評價

  這個環節主要有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兩步,其中過程性評價主要是評價專案實施的整個過程,首先學生應該闡述自己執行專案活動的任務情況以及工作結果,對自己進行一次客觀評價,然後教師結合學生自評情況進行整體評價。結束專案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全面綜合彙報,相同專業的很多教師共同成立一個評審小組,每一個專案小組整體將自己調查的資料上交上去,具體的資料包括專案圖紙、經典案例分析PPT、調研分析報告等,一定要將各專案小組的組織以及具體實施過程全面、真實地反映出來,明確其中的問題並且提出相應的修改方案。每一個小組都應該選派出一名同學彙報專案的實施情況,最後由評審教師給出客觀的評定成績,通常都是根據圖紙繪製質量、設計創意、設計表現、資料收集分析、團隊協作精神、圖紙數量、圖紙質量、表達技能水平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

  2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施“專案制”教學的效果以及心得體會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實施“專案制”教學方法後,學生對於本專業知識學習興趣以及學習主動性大大提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協作能力、溝通能力、綜合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筆者認為,在實施“專案制”教學法的過程中,應該以主要教學環節作為重點,主要監測教學設計、作品展示、課程報告、學生反饋以及學業報告等關鍵環節,還應該注意選定的專案應該高度結合學習課程,專案內容應該具有真實性、連續性,把握好難易程度,嚴格控制“專案制”教學法的實施質量。“專案制”教學方法的科學性、有效性已經獲得社會以及很多企業的肯定和認可,實施“專案制”教學方法可有效提高學生收集資訊能力、整理分析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專業技能。教師在實施“專案制”教學法的過程中應該幫助、指導、督促學生完成專案任務,使學生順利完成專案目標。

  範文二:傳統文化融入環境藝術設計論文

  一、我國在將傳統文化融入環境藝術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其主要表現在,首先,現如今培養出來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方面的學生的設計手法大都採取拷貝的形式,將一些優秀的設計作品中的亮點單純地雜糅在一起,不管這些“亮點”是否能夠相互搭配。這種作品的設計勢必會缺少個性,存在千篇一律的現象,更有甚者連搭配的要素都互不融合,存在大量的其他作品的設計痕跡;其次,有的學生設計出來的作品就是一味地將傳統文化的各種符號單薄堆砌在一起。這一設計誤區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於傳統文化的理解不透徹,不能從深層次方面理解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使得設計作品都是簡單傳統文化符號的一味堆砌,缺乏真正的審美性與傳承性。

  二、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的具體措施

  第一,在結合環境藝術設計教育領域中,根據學校自身特點,適當地補充一些傳統文化的教育課程。只有指導學生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瞭解和學習後,才能使得學生在設計中具有傳統文化的人文情懷,掌握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將其運用到現代的環境藝術設計工作中。第二,教師在進行傳統文化的授課過程中,為了避免教學過程的枯燥無味,教師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具有傳統文化的設計案例,讓學生親身地感受傳統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所具有的美感,從而避免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倦怠感覺。第三,由於對傳統文化學習是一個應該長期堅持不懈的過程,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集中設定一些相關課程外,學校還可以讓傳統文化的學習分散到平時環境藝術設計學習的每個領域中。教師可以在平時的環境藝術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主動將傳統文化的各個觀點融入到環境藝術設計的各個環節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時刻感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在不知不覺的學習過程中,使得學生將傳統文化融入自己的創作血液中,可以使得他們在設計工作的開展中,不自覺地將自己長時間受到的傳統文化薰陶後的效果表現在自己創作的設計作品中,體現出濃郁的傳統文化特色。同時,各個學科的教學教師也可以多多思考、多多挖掘,挖掘出一些本門課程與傳統文化的結合點,通過這些結合點,使得本門功課與傳統文化進行有機的結合,這樣的結合會使學生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能夠將傳統文化得心應手地應用於其中,使其創作的作品帶有濃郁的傳統文化內涵,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第四,教師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課程授課的時候,可以對一些具有專題性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整理與收集。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將某一設計方面的主體與傳統文化進行對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感官審美能力,讓學生主動地在學習的過程中,收集資料,並對資料進行合理有用的分析。通過這一系列學習環節的開展,學生其實已經逐漸掌握了中國傳統文化運用於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創作方向與創作技巧了。在今後的環境藝術設計工作中,將自己學習到的傳統文化修與傳統文化知識運用到設計工作中,使得自己的作品兼具實用性的同時,兼具傳統文化的特點。

  三、結語

  環境藝術設計應該堅持對於傳統文化的運用,結合當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充分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形態進行有機的協調,找到最佳的切合點,從而促進環境藝術設計的持續健康有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