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的民間故事
春節是中國獨特的民族情感和價值觀念得以外放的一個節日出口,揭示出偉大的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吃過年夜飯,圍爐閒聊,辭舊迎新,這是我國普遍存在的除夕守歲的習俗。據史料記載,這種習俗最早見於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以後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古時,守歲也叫“照虛耗”,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直到今天,我國人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屋外時鳴鞭炮,人們在室內圍爐團坐或者看電視,笑語連連。
:放鞭炮
《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這段記載說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種驅瘟逐邪的音響工具,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習俗從一開始就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實,這完全是由古人的誤解所致。據《神異經》記載,古時候,人們途經深山露宿,晚上要點篝火,一為煮食取暖,二為防止野獸侵襲。然而山中有一種動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經常趁人不備偷食東西。
人們為了對付這種動物,就想出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聲使其遠遁的辦法。這裡所說的動物,名叫“山臊”。古人說其可令人寒熱,是使人得寒熱病的鬼魅,嚇跑山臊即驅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個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裝在竹筒裡,點燃後使其發出更大的聲響和更濃烈的煙霧,結果驅散了山嵐瘴氣,制止了疫病流行,這便是裝硝爆竹的最早雛形。以後火藥出現,人們將硝石、硫黃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做成“編炮”***即鞭炮***。
:壓歲錢
這裡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裡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嚇得哭起來,然後就發燒、講囈語而從此得病,幾天後熱退病去,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痴呆瘋癲的傻子。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稱為“守祟”。
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著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閤眼,挨著孩子長夜守祟。半夜裡,一陣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也都學著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
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因而,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
- 關於春節的民間故事
- 企業財務人員年終個人總結
- 快樂的英語名言警句
- 如何檢測平板電腦硬體配置
- 秋天怎麼補水保溼秋天補水保溼的方法
- 高二生物會考複習策略
- 北京陪產假期間工資怎麼算
- 機械助理工程師個人工作總結範文
- 韓式流行中長髮燙髮圖片
- 為事業拼搏奮鬥的句子_關於事業拼搏的勵志語句
- 農村花蝴蝶廣場舞視訊
- 下雨天吉他彈唱教學簡譜
- 最新的端午節給老師祝福語
- 為什麼總是感覺很疲倦睡不醒
- 程式設計師個人工作總結範文
- 想讓女朋友感動的浪漫暖心句子
- 祝媽媽生日快樂的經典祝福簡訊大全
- 人像攝影外拍注意事項
- 簡約主義系列優秀攝影作品賞析
- 實用的零售技巧有哪些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