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醫養生的看法

  說實話,中醫中藥在養生保健,防病,治未病方面有獨到之處,不容置疑。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中醫養生看法1:中醫養生觀

  養生和生活的關係決定了養生觀點的多面性。那麼,什麼是養生?為什麼要養生?如何養生?讓我們從養生文化高峰論壇上各位專家的精彩發言中,領略養生文化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

  中醫養生主要有預防觀、整體觀、平衡觀、辯證觀。

  1. 未病先防、未老先養。

  2.天人相應、形神兼具。

  3.調整陰陽、補偏救弊。

  4. 動靜有常、和諧適度 。

  中醫養生看法2:中醫養生法則

  養生就是“治未病”,是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各種方法去實現的,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壽活動。

  深度思想

  其一,天人合一的養生觀。中醫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就像魚在水中,水就是魚的全部,水的變化,一定會影響到魚,同樣的,天地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到人。所以中醫養生強調天人一體,養生的方法隨著四時的氣候變化,寒熱溫涼,做適當的調整。

  其二,陰陽平衡的健康觀。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陰陽的平衡。什麼是陰呢?陰就是構成身體的物質基礎。什麼是陽呢?陽就是能量,陰陽是相對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動的、發熱的、都屬於陽;凡是向下的、往裡的、發冷的、都屬於陰。身體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平衡,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陰虛或陽虛,只要設法使太過的一方減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陰陽再次恢復原來的平衡,疾病自然就會消失於無形了。所以,中醫養生高度強調陰陽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體觀。中醫養生注重的是身心兩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體的鍛鍊保養,更注意心靈的修煉調養,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影響身體,兩者是一體的兩面,缺一不可。

  延長生命

  《黃帝內經》在開篇《上古天真論》首起問題就是關係功能衰退和壽命的問題:“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神農本草經》則不斷提出“不老”的概念。聶文濤在《求索神農智慧》一書中指出:中醫學和中藥學的發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經驗積累,而是大量先哲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進行的探索。

  《道德經》上曾經講到,那些善於養生的人們懂得如何避免身心受到傷害。他們知道如何通過正確的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侵害,從而獲得健康,也會比一般人的生命更長久。當人們能夠遠離病痛,自然就能延緩衰老,延長壽命。

  中醫養生看法3:中醫養生影響因素

  首先,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中醫養生歷來重視精神衛生,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醫書《黃帝內經》中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明確提出養生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上古天真論中的養德,主要是體現在合同與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於壽蔽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而長生不老和福壽無疆的理想境界,必須是從生活方式病和社會方式病入手轉變,必須從人類的身心素質和道德素質的根本點改造好,將身心素質和道德素質負增長的下士,力挽狂瀾地改造好和奮起直追,將庶人***中士***和身心素質和道德素質比較優越的上士們一起,向賢人、聖人、至人、真人、神聖人的福壽無疆境界利己利他,這就是合同與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和此其道生促成的科學革命成果。

  養生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進行有規律的運動。生病的人需要運動,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過運動從而得以預防。在運動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意志、促進消化迴圈,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點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養生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中醫養生看法4:健康、平衡的飲食也是養生的必備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均衡營養、適量運動、充足睡眠、良好心態。膳食平衡首選即個性化科學食療,檢查偏食後補缺食、限過食達到膳食平衡——異病同治。個性化科學食療可以預防近百種常見身心智疾病,對於已病人群有促進康復作用。

  數千年以來,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認定是達到長壽的關鍵因素,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則被認為是使健康出現問題的根源。預防疾病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通過有規律的鍛鍊,正確使用藥物,適當的進行食補,以及其他的有益於健康的活動,每個人都可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目的。

  中醫養生看法5:藥浴的好處

  藥浴作用機理概言之,系藥物作用於全身肌表、區域性、患處,並經吸收,循行經絡血脈,內達臟腑,由表及裡,因而產生效應。藥浴洗浴,可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淤、驅風散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調整陰陽、協調臟腑、通行氣血、濡養全身等養生功效。現代藥理也證實,御眾堂藥浴後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強肌膚的彈性和活力。具體而言藥浴有以下功效:

  1、檢測身體最真實的健康狀況***特別是亞健康,在打通的過程中***;

  2、檢測患病狀況和患病的部位***很多時候體檢的資料是無法檢測出身體最真實的健康狀況的,諸如亞健康、一些慢性病、身體隱形疾病及發展趨勢***;

  3、疏通經絡、打通全身血脈和小血管、打通全身氣血路、經絡路、臟腑及組織系統等通路;

  4、祛風寒、除溼熱、散內毒、通過發汗排除體內毒素;

  5、祛死血、生活血;

  6、協調臟腑、通利關節、調理五行、平衡陰陽;

  7、活化細胞、增強免疫力、提高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8、增強肌膚彈性和活力、美容肌膚、抗衰老。

  中醫養生看法6:中醫對靈芝藥用價值的認識

  在中醫沿革的歷史中,靈芝深受歷代醫家的推崇,並以“太上之藥”的高貴形象和靈驗功效深入人心。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共收錄了365種藥物,所載藥品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藥皆為有效、無毒者,靈芝即名列上品之最。

  中醫認為,靈芝是所有補虛中藥中惟一歸腎、肝、心、肺、脾五經的藥物,既可補益肝、肺、腎,又可養心安神,健脾助消化。

  所以,凡元氣不足、精虧神傷、齒落、發白、腰膝痠痛、關節不利、頭暈、耳聾、心悸、失眠、健忘、咳喘、氣短、乏力、納呆、腹脹等等,均可服之。

  由於靈芝可大補五臟虛損、平衡陰陽、調和氣血,因此在中醫裡,它被視為“輕身不老、延年神仙“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