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丘之貉的成語故事
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醜類,沒有什麼差別。那麼你們瞭解過關於這個成語的故事嗎?下面是小編和你們分享的一丘之貉成語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一丘之貉出處】
《漢書·楊惲傳》:“若秦時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親任大臣,即至今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
【一丘之貉近義詞】
一路貨色,涇渭不分
【一丘之貉反義詞】
黑白分明,是非分明
【一丘之貉成語故事】
漢朝時有一個名人叫楊惲,他的父親是漢昭帝時的丞相楊敞,母親是人史學家司馬遷的 女兒。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養,未成年時就成了當朝的名人。漢宣帝時大將霍光謀反,楊 憚最先向宣帝報告。 事後被封平通侯,當時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賄賂之風極熾,有錢的人可用錢行賄,經 常在外玩樂;無錢行賄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沒有一天休息。楊惲作中山郎後,便把這些弊病 全部革除,滿朝官員都稱讚他的廉潔。 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勞,便產生了驕傲自滿,結果與太僕長榮***長榮是宣帝舊友, 最得信任***發生意見。 有一次,楊惲聽見匈奴降漢的人說匈奴的領袖單于被人殺了,楊惲便說:“遇到一個這 樣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給他擬好治國的策略而不用,使自己自白送了命,就像我國秦朝時 的君王一樣,專門信任小人,殺害忠貞的大臣,結果國亡了。如果當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 現在國家還存在。從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產的貉一樣,毫無差別 呀!”就這樣,楊惲被免職了。 自古君王勇於改過,不信饞言者能有幾人,楊惲僅被勉職,已是不幸申之大幸了。唉!
“前漢書”:“楊惲傳”的原文是“古與今,如一丘之貂。”丘,土阜也,四邊高,中央低 的土堆;貉,音鶴,俗稱樹貉,狀似狐小,毛黃褐色,深厚而溫滑,可做皮袍。後來的人將 這兩句話引申成“一丘之貂”一句成語,來此喻同類沒有差別,像在同一個山丘裡生長的貂 一樣,形體都是相同的。 這成語在應用時,都是用來形容反面的事物,即使是形容否定的事物;含有不屑一談和
譏誚的口吻。例如說有一群人專門造謠生事,無事生非,故意與人為難,他們中間沒有一個 是好人,就可說:這批東西都是“一丘之貉”,那有一個是好人呢!
- 關於一丘之貉的成語故事
- 大腸息肉病因
- 幼兒園大班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模板
- 引起頸椎病的成因都有哪些方面
- 如何遠端控制區域網內的電腦
- 讀論語第二則心得
- 吉尼斯紀錄世界上最大的狗
- 關於語文教學隨筆大全
- 網球挑高球技術詳解
- 關於大學畢業感人語錄
- 母親的事與兒子的事閱讀題答案
- 七年級人教版地理下冊期末考試題和答案
- 很文藝的句子經典語錄
-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測試卷
- 智力題之真正燒腦的智力題題目與答案
- 初一下學期政治第二課第三框訓練試卷
- 夢見鯉魚有什麼寓意
- 教育孩子有哪些優秀的心得體會
- 白醋和食鹽的美白方法
- 電腦上音響怎麼沒聲音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