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風信子的養殖方法

  風信子,為風信子科風信子屬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鱗莖。 原來屬於百合科,現在已被提升為新的風信子科的模式屬,而風信子也從原來的百合目改到新成立的天門冬目中.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是什麼

  選購栽培

  在選購種頭時,要注意挑選皮色鮮明、質地結實,沒有病斑和蟲口的為好,通常從種皮的顏色可以基本判斷它所開的是什麼顏色的花。比如外皮為紫紅色的它就會開紫紅色的花,若是白色的將會開白色的花,但有些經過雜交育成的品種其顏色較為複雜,有時會分辨不清,需要向經營者詢問清楚才好購買。當種頭購回後,為了使它打破休眠期,要先放進冰箱的最下格冷藏一個月左右,以便於日後順利開花。但從冰箱取出時,最好移放在陰涼的地方七八天才可播種。

  栽培方法

  很多人把風信子養在一個像葫蘆般的特製的玻璃瓶裡面,在上面可以觀賞到風信子的花簇,在下面可以看到風信子一束粗壯的白根。這種花與根並茂的情景,除了洋蘭外,其風信子花草是難以見到的。風信子也叫洋水仙或五彩水仙。風信子較耐低寒,但怕炎熱。風信子性喜涼爽,空氣溼潤、陽光充足的環境。風信子宜生長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在粘性重的土壤中生長不良。

  在生長期需要不斷澆水,如果留在泥土裡,花期過後要把花莖剪掉,讓葉子自然枯萎,每年需要追肥,不過,有些品種在種植幾年後花朵會越來越少;如果花期後要儲存,需要拔出來,在葉子自然乾燥後,剪掉葉子,最好放在有木屑的透氣的袋子裡,放在乾燥、通風、陰涼的地方。

  風信子性喜涼爽,空氣溼潤、陽光充足的環境。它較耐低寒,但怕炎熱。它宜生長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在粘性重的土壤中生長不良。風信子球莖在長到19釐米,才能開花。開花每年在3-4月份內。

  它也可像水仙花一樣進行水養。水養風信子,可在12月份將種球放在闊口有格的玻璃瓶內,加入少許木炭幫助防腐和消毒。其種球僅浸至球底即可,然即放置在陰暗的地方,並用黑布遮住瓶子,這樣約經過20多天的全黑環境萌發後,再放到室外讓它接受陽光的照射,初期每天照1-2小時,後逐步增至7-8小時,大多數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到春節便能開花。風信子在開花後,如果鱗莖儲存好的話,到第二年仍能開花,但花會矮小,花葶也萎縮,這主要是鱗莖已退化狀。因此,風信子栽培以一年種植後再買新的鱗莖為好。

  科學培養葡萄風信子

  葡萄風信子花如一串串紫色葡萄,非常美麗。它耐寒性強,在華北地區也能露地越冬。在栽培中應注意:

  ①培養土宜選用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沙質壤土。

  ②用子球繁殖。每隔2~3年將母株掘起,取生長良好的子球為繁殖材料。種植時間可在9~10月份進行,次年4月便可開花。

  ③種植前需施足基肥。在生長時期要追肥養分較為完全的液肥1~2次,同時要注意澆水,促使生長。花謝後要減少澆水,施1~2次液肥,有利於地下鱗莖的生長。夏季,葡萄風信子處於休眠期,要停止施肥和控制澆水,以防根部腐爛。冬季要剪去地上部分,澆足水讓其越冬。

  切花製作

  介紹

  風信子切花生產的許多處理方法是與盆栽風信子類似的。以下有關風信子切花生產的描述,只討論這兩種方法中的不同之處。

  栽培步驟

  種植種球最好的容器是16-18釐米深的盤子或箱子。這個深度很重要,它能保證種球種植深度為8釐米左右。然後,植株長高,葉片可更緊密地生長在莖周圍。生根室中箱子間的距離要比盆栽風信子時大一些,因為切花品種需要提供更長的低溫期,芽會長得更高。

  種植基質最好用沙子或含沙量大的盆土或是園土。

  切花風信子的種植密度如表4所示:

  移入室內

  盆栽風信子與切花風信子的最大不同在於低溫期的長短。切花風信子要求莖長,達到這標準就需要較長的低溫期。低溫期長可使莖更長。表5提供了切花風信子所需的低溫期。

  在推薦的冷處理結束後,箱中的種球要從生根室或室外土壤中移出。如果種球是從室外土壤中移出的,在種植後須覆蓋塑料薄膜24小時。這樣可防止葉梢乾枯。種植後應立即澆水。

  溫室的氣候

  整個栽培期中,切花風信子在溫室中的適宜栽培溫度是18-20℃,這樣花莖才可能長的更長。溫室栽培期,大約需20天到10天,這主要取決於種植深度和溫室栽培期基質中的溫度。

  在種植中有規律地澆水而使栽培基質的溼度保持正常水平。如果栽培基質完全或部分有沙子組成,小心管理能避免乾燥,千萬不要忘記定期檢查水分含量。

  水分外滲和莖中空

  當花序開始著色,小花從花莖上分開時,切花風信子就可以採收了。花和種球一起從箱中起出。然後最重要的是儘快將風信子放在保持2℃恆溫的冷庫中,這是為了包裝時能使產品保持低溫水平。

  接下來的是處理種球,接近莖部的最後層的鱗片要剝除,這項工作可以手工完成或是用“風信子種球切除機”機械完成。保留莖基部的根盤,可使花在花瓶中開的更豔,並延長花瓶期。重要的是,無論是零售商或是顧客都不要切除莖基部的根盤。

  切除種球之後的重要工作是用水清洗莖,這樣防止細菌滋生並能提供清潔的產品。然後根據莖長進行分級,使每束莖的長度相同。與其它花不同,風信子不能再切割去達到某種長度,因為這樣做會將基部的根盤切掉。分級後,風信子按5支一組捆綁成束。乾燥貯藏***最多3天***。為了使質量更好,也可以把它們插在清水中,可能的話每4升水中可以加一小塊氯胺T。

  如果花必須貯藏,它們也只能短期貯藏***最多3天***在2℃的冷庫中。最後兩點請消費者注意:

  不要切去最基部的根盤,

  在放入清潔的花瓶之前要用清水將花莖沖洗乾淨。

  風信子的病害防治

  風信子常見的病害有生芽腐爛,軟腐病、菌核病和病毒病。種植前基質嚴格消毒,種球清選並作消毒處理,生長期間每7天噴一次1000倍退菌特或百菌清,交替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菌的傳播。嚴格控制澆水量,加強通風管理,控制環境中空氣相對溼度,出現中心病株及時拔除,可以大幅度降低發病率。

  為了防止在室外土壤冷處理時病害的發生,可取的方法是每年使用新鮮的土壤。這樣就不必對土壤進行常規處理了。

  如果土壤以前被用過,可再用來裝盆或覆蓋種球。使用前建議進行常規土壤消毒,以避免絲核菌的發生。這種常規的土壤處理方式,與鬱金香種植前的土壤處理是一致的。另外可參考有關常規處理土壤的方法,我們建議您向當地的有關部門進行諮詢。

  如果風信子種球種植後立刻提供9℃的溫度,而且冷處理期間花芽完全暴露而不覆蓋土壤的話,沒有必要使用殺菌劑來處理種球。

  寄生性頂腐爛

  植物的一部分位於花序上部花腐爛,被稱作“頂腐爛”,它常常伴隨著葉尖端出現褐斑。這種腐爛多由常態下隨機存在的寄生物引起,包括在小花受幹後才開始被侵染的植物***生理性芽腐爛***或已預先被寄生菌感染的植物***寄生菌芽腐爛***,接著寄生物能引起最初的侵染。

  絲核菌

  這種真菌從被汙染***甚至是在種植前即被汙染***的土壤中開始侵染植株。識別的標誌是在一些小花上有不規則形狀的,亮褐色的鋸齒狀疤痕。在外部的葉片上的發生程度稍微輕一點。而更嚴重的侵染是斑點變大,植物葉尖變褐,在溫室種植時可以看見蜘蛛網似的真菌生長痕跡。這種侵染常常區域性出現,當土壤溫度上升時侵染加劇。

  防止方法:經常使用新的土壤作為盆土。被侵染的土壤在使用前用常規方法處理。自然冷處理和生根室保持規定的溫度。

  青黴菌

  屬於貯藏期腐爛,最初的症狀在種植之前就能立刻看見。在根尖受真菌感染部分乾枯。在切開根基部時,可以看見其周圍組織呈現淺褐色。在小籽球脫落處也能看見同樣顏色的組織。貯藏和以後的種植過程中種球會繼續腐爛。被感染的種球芽比較短,種球本身根很少或是根本沒有根。植株很容易倒伏。

  這種真菌侵染也發生在種球的受傷部分。受侵染的部分有白色到藍綠色的真菌生長,其下組織變褐而鬆軟,但這種侵染並不會延伸到根盤,而且對開花質量也沒有不好的影響。

  這種侵染由不同的青黴菌如P. verrucosum引起。“Pink Pearl”及其變種容易經根尖受到感染。這種侵染主要發生在低溫貯藏室***17℃以下***,同時溼度高於70%。另一原因是由種球受傷而引起的。

  防治方法:防止芽早熟或根的形成。在到貨後要立即種植***特別是“Pink Pearl ”及其變種***。在貯藏室內,要保持規定的恆定溫度並使空氣流通。在整個貯藏期間要保持溼度在70%以下。

  歐文氏桿菌

  軟腐,在溫室中,嚴重感染的種球不再發芽。種球變軟,種球組織透明並伴隨有白色或黃色斑點。這些感染種球同時散發難聞的氣味。感染不嚴重的病症是:從葉片基部形成一些溼的,暗綠色長的區域,會首先造成生長受阻,然後是植株萎蔫直至死去。

  這種病害是由歐文氏桿菌引起的。這種細菌多為寄生性,主要侵染受凍或水分過多的組織。當溫度太高或土壤太溼時,另一種侵染形式是從那些早熟根或小籽球剝落處的傷口處感染。這個問題主要是由於秋季自然冷處理時土壤溫度太高或過溼引起。“DelftBlue”和“Carnegie”是極易受感染的栽培品種。這種病在溫室中沒有傳染性,儘管受侵染組織通常出現黃油色,但侵染不會再在其它部位發生。

  防治方法:通常種植種球在所推薦的條件下進行,即自然處理或生根室保持低溫***9℃***,同時不要太潮溼。種植時和整個溫室期要除去受侵染的種球和植株。這可以防止歐文氏桿菌通過灌溉水向臨近的種球傳播。

  生理性芽腐

  最後一朵小花脫水,這是由於冷處理過短造成的。對這種芽腐是否敏感要根據不同品種和種球的尺寸來判定。

  防治方法:確保種植種球的生根室和自然處理溫度保持在9℃恆溫,不是9℃的處理要使用補償措施。不要過早地將種球移入室內,提供各個品種所需的冷處理。在溫室期內保持23-25℃恆溫,在種植期間溫度降低幅度不要大於1-2℃,以避免溫室氣候中相對溼度較高而引起的青黴菌侵染。千萬不要將水澆灌在花序上,特別是在最後階段。在運送之前,如不能提供貯藏,不要使盆中的土壤過溼,同時確保植株之間有足夠的空氣流通。

  頂端變綠

  一些花序頂部的小花保持綠色,嚴重時會遍及整個花的頂部。病因:由於低溫處理不當而導致的失調;處理時間太短或不正確的溫度都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某些品種,如“Pink Pearl”及其變種和“Jan Bos”等,對這種失調的敏感程度都高於其它品種。

  防治方法:在栽培後,按規定的冷處理期和低溫進行操作。

  花序歪斜

  在種球移入溫室後,風信子花莖的最上端生長變得歪斜。在風信子大的花序中,一部分花莖及其附著的小花生長比其它部分相對要快,諸如“Delft Blue”及其變種,“Carnegie”和“L’Innocence”等品種。這種性狀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這種失調多見於種植較早,以及有大花序的風信子中。

  防治方法:種植後,使用規定的冷處理和低溫標準。保持稍低的溫室氣溫***18-17℃***也能防止花序歪斜病症的發生。

  頂端開花

  與正常生長狀態不同的是,位於頂端的小花提早於較低部位的先開花。這類花朵的花序通常短且健壯。這種失調,是由於在將植物移入室內之前沒有進行該品種的所需的冷處理而造成的。每個品種於這種病症的敏感性各不相同。

  防治方法:在種植後,按規定的冷處理和低溫標準操作。

  灰黴病

  發病初期,感病葉尖變色,葉片皺縮腐爛。冷溼條件下,花部亦發生腐爛。發病後期,病部產生灰色黴層及黑色菌核。病原菌以菌核在病殘體及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進行侵染危害。低溫高溼利於病害發生。

  防治方法

  減少侵染來源:及時摘除病花、病葉,集中銷燬。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施1:1:1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或50%苯來特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斑鏽清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

  根瘤病

  風信子根腫病又稱根瘤病。根系初發生時正常,伸長至-定程度即產生白色小瘤體,長勢減弱,有時發生小花幹腐,影響生長髮育,嚴重時全株桔死。

  防治方法

  貯藏期嚴格消毒滅菌,注意加強通風,勤檢查,勤翻動,發現病株及時撿出集中燒燬。

  嚴格進行土壤消毒滅菌,不連作,不重複應用栽培土。

  栽培期間發現病株及時清除,並對土壤進行滅蟲滅菌。

  嚴格檢疫,不使病球病株八圃。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