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職業禮儀教育論文

  高職職業禮儀教育是一個“大教育”的系統教育。高職禮儀教育應破除傳統禮儀教育的束縛,根據高職教育和禮儀教育的特點,有的放矢地抓住核心內容來進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關於高職職業禮儀教育模式研究》

  論文摘要:高職職業禮儀教育是一個“大教育”的系統教育。高職禮儀教育應破除傳統禮儀教育的束縛,根據高職教育和禮儀教育的特點,有的放矢地抓住核心內容來進行:轉變育人目標,將“做事”與“做人”有機結合起來;在教育觀念中,體現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在教學內容中滲透美育思想; 科學安排差異性的高職禮儀教育計劃;教育方法體現技能訓練的特點;組建專業禮儀教師團隊;與校園文化相適應。

  論文關鍵詞:高職;職業禮儀;禮儀教育

  一、高職職業禮儀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當前,一些高職學院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和訓練,對學生的禮儀素養關注較少。高職學生作為“準社會人”,有一種強烈的走向社會的要求,但是卻對如何走入社會存在較多困惑。通過學習、掌握、運用職業禮儀,高職學生才能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較好地調控自己的行為,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能夠儘快適應將來的職業環境,使高職學生成為技能專長、特色突出、禮儀形象良好的品牌;真正成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

  ***二***禮儀教育可以彌補德育的不足。各高職院校均開設有德育課程,但較多存在“內化”階段。也就是學生掌握了德育知識,明確了道德規範,在現實生活中卻無法“外化”。而禮儀教育則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德成於中,禮形於外。”通過禮儀教育可以使學生內在良好的道德修養有一個可以外化的載體,不至於與他人交往時手足無措,甚至出現膽怯、害羞、自卑等負面心理。有文章指出,根據德育、法律教育與禮儀教育的關係提出“三位一體”的教學內容。筆者認為,可以作為一種教學模式來嘗試。在教學實踐中,還需要不斷完善。德育與禮儀教育各有優點、密不可分。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相互滲透。如在德育課程中滲透禮儀教育的相關內容,在禮儀教育中滲透德育的相關內容。當然在具體的教學內容比例安排上應各有所側重。

  二、樹立高職職業禮儀教育的“大教育”系統思想

  高職職業禮儀教育被邊緣化,處於零散的狀態,不夠系統。禮儀教育不單純是教學,而是禮儀教育。禮儀教育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不是一門課程就能解決。在高職學院中,禮儀教育不能單純作為必修課,還應滲透在其它各門課程中。當前,高職教師對教學過程中的禮儀的理解限於德育層面,不夠系統,不夠深入。職業禮儀教育則是把教育者模糊認識到的禮儀教育清晰化、系統化,使教育者有意識地把職業禮儀教育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因此,需要在全體師生員工中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從校園文化、學校制度、課程設定等等各方面,體現禮儀教育的內容。這樣,才能真正使禮儀教育取得實質性效果。也就是說,禮儀教育的成果是學院各方合力的結果,不是禮儀教師能夠單獨完成的事情。

  三、轉變育人目標,將“做事”與“做人”有機結合起來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階技能應用型人才。但在實際辦學過程中,較多被單方面理解為提高學生的技能,即“做事”能力。“做事”與“做人”是密不可分的。事中有人,人中有事。單方面注重提升學生的“做事”技能,培養的學生也只能是單向度的人。於是,出現一些高職畢業生雖然掌握較高的技能,但是職業領域中的缺乏溝通或者不能正確表達對他人的尊重之意,雖有誠懇之心,卻心有餘而“禮”不足。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這些學生與理想的工作失之交臂,或者在工作崗位中很難有新的突破。因此,在高職教育目標中應突現做事與做人並重的思想方針,使學生不僅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能,同時又具備良好的禮儀素養,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提高學校的整體育人水平。

  四、在教育觀念中,體現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

  禮儀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與人相處。禮儀的核心內容是尊重,是交往雙方主體的尊重,是主體之間的一種交往活動,尊重自己與尊重他人相結合。因此,在禮儀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展示禮儀的這一核心思想。從教師做起,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也是教師禮儀的一種展現。同時,又能凸現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體驗到被尊重的美好感受,就能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發揮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修養的優勢,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傳遞給所可能接觸的他人。

  五、在教學內容中滲透美育思想

  ***一***當前禮儀教育中美育的誤區

  1、破除學生對“美”的認識誤區

  在當前多元化的社會中,高職學生試圖通過各種方式展現自身對“美”的獨特理解。他們把“另類”、“個性”等掛在嘴上,在個人的言談舉止中處處呈現出與現實規則不相協調的一面。這些行為反映了學生追求新奇、追求時尚的潛質,但是也暴露出學生對當前多元社會缺乏審美判斷的正確尺度。他們往往抓住某個明星、偶像或社會現象的碎片,隨意新增在自己的言行中。於是就出現各種讓教育者無法理解的行為。

  高職學院在禮儀教育過程中,首先應著重培養學生的“立美”意識,使學生分清美與醜的界限。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旦學生分清了美醜,就能喚起內在的恥辱心,就有了判斷美的正確的尺度。掌握了美的規律,就能在實踐中有意識地發現美、創造美。這樣,為禮儀教育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教師加強自身“美育”修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的傳授,“美育”很多時候處於邊緣化的狀態。很多教師自身對“美”的理解不夠全面、深刻。即使在禮儀教師中也往往是模仿一些行為,對“美”的本質理解知之甚少。在實踐教學中,一些“美”的行為很難影響、感染學生。

  高職學院可通過多種途徑,如校園文化、講座或培訓等形式,提升全體教師的整體審美觀,喚起教師對“美”的正確認知和重視。對禮儀教師而言,更應深入研究發掘禮儀教育中的“美育”因素,善於利用“美育”來提升禮儀教育效果。

  六、科學安排差異性的高職禮儀教育計劃

  由於高職學制短,禮儀規範較多,高職學生行為習慣的弱勢,學生良好行為養成需要較長時間。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自新生入校時,就從日常禮儀教育入手,使學生較早接受校園文化的薰陶。通過3年的規範化管理,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根據不同專業和年級的特點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開展有差別的禮儀教學,設定不同的禮儀教學內容,使高職禮儀教育真正取得實效。在不同階段***從入學教育到專業教育再到就業指導***職業禮儀內容的差異性,體現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不同專業在內容、課時和教學計劃安排上的差異。如連鎖經營管理、國際商務專業的禮儀課應分為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程的範疇;而對於理工科專業如,模具設計與製造、數控技術等專業,禮儀課程應作為公共基礎課和就業培訓的內容組成部分。

  七、教育方法體現技能訓練的特點

  從廣泛意義上講,學會與他人相處,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技巧也是高職學生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禮儀教育也是一門技能,側重於實踐操作,側重於“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像其它技能訓練一樣加強實踐環節的訓練。建立形體實訓室、各類專業設計的實訓室如商務談判。在教學過程中儘量採用實景參與的教學方式,與學生今後的工作過程相聯絡,採用生動的情景與案例,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如求職禮儀、社交禮儀,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理解學習禮儀知識的重要性。加強與企業的互動,組織學生到相關工作崗位上體驗禮儀知識所帶來的不同工作效果。也可模擬專業所設計的工作情境,使學生較快理解掌握職業禮儀。實踐環節不僅僅包括實訓、訓練。由於禮儀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性。禮儀實踐還包括校園內的一切日常學習生活行為。這就需要考核的內容包括理論考核、實訓考核、實踐考核三個部分。融考核於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才能真正幫助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待人接物的習慣,提升養成教育的效果。這是禮儀教育他律的一個方面的表現。

  八、組建專業禮儀教師團隊

  當前,高職禮儀教師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大多由其他專業轉型。在授課中,往往帶有原有專業色彩,對禮儀教育把握不夠全面、深入。因此,組建專業禮儀教師團隊是提升高職禮儀教育的關鍵之處。教師團隊可採取“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提升校內禮儀教師的專業水平,及時與社會現實向接軌。“走出去”主要指培訓學習、商業授課,“請進來”主要指開設講座、指導教學。

  九、與校園文化相適應

  學院營造有利於職業禮儀推廣的校園文化。在校園文化中,滲透職業禮儀的內容,為學生學習職業禮儀提供較好的氛圍。學生在這樣一種氛圍中得到的資訊與職業禮儀課堂教學中的內容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從而大大提升職業禮儀教育的整體效果。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