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中物理會考知識點總結3

  第11章電磁感應

  一、磁通量:設在勻強磁場中有一個與磁場方向垂直的平面,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和平面面積S的乘積叫磁通量;

  1、計算式: φ=BS***B⊥S***

  2、推論:B不垂直S時, φ=BSsinθ

  3、磁通量的國際單位:韋伯,wb;

  4、磁通量與穿過閉合迴路的磁感線條數成正比;

  5、磁通量是標量,但有正負之分;

  二、電磁感應:穿過閉合迴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閉合迴路中就有感應電流產生,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現象,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

  注:判斷有無感應電流的方法:

  1、閉合迴路;

  2、磁通量發生變化;

  三、感應電動勢:在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電動勢;

  四、磁通量的變化率:等於磁通量的變化量和所用時間的比值; △φ/t

  1、磁通量的變化率是表示磁通量的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2、磁通量的變化率由磁通量的變化量和時間共同決定;

  3、磁通量變化率大,感應電動勢就大;

  五、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電路中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穿過這一電路的磁通量的變化率成正比;

  1、定義式: E=n△φ/△t***只能求平均感應電動勢***;

  2、推論; E=BLVsinaθ***適用導體切割磁感線,求瞬時感應電動勢,平均感應電動勢***

  ***1***V⊥L,L⊥B, θ為V與B間的夾角;

  ***2*** V⊥B,L⊥B, θ為V與L間的夾角

  ***3*** V⊥B,L⊥V, θ為B與L間的夾角

  3、穿過線圈的磁通量大,感應電動勢不一定大;

  4、磁通量的變化量大,感應電動勢不一定大;

  5、有感應電流就一定有感應電動勢;有感應電動勢,不一定有感應電流;

  六、右手定則***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伸開右手,讓大拇指和其餘四指共面、且相互垂直,把右手放入磁場中,讓磁感線垂直穿過手心,大拇指指向導體運動方向,四指指向感應電流的方向。

  第12章電磁波

  一、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

  1、不僅電荷能產生電場,變化的磁場亦能產生電場;

  2、不僅電流能產生磁場,變化的電場亦能產生磁場;

  二、對麥氏理論的理解

  1、穩恆的電場周圍沒有磁場;

  2、穩恆的磁場周圍沒有電場

  3、均勻變化的電場產生穩恆的磁場;

  4、均勻變化的磁場產生穩恆的電場;

  5、非均勻變化的電場、磁場可以相互轉化;

  三、電磁場: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相互聯絡,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場,這就是電磁場;

  四、電磁波:電磁場由近及遠的傳播,就形成了電磁波;

  1、有效向外發射電磁波的條件:

  ***1***要有足夠高的頻率;

  ***2***電場、磁場必須分散到儘可能大的空間***開放電路***

  2、電磁場的性質:

  ***1***電磁波是橫波;

  ***2***電磁波的速度v=3.0*108;

  ***3***遵守波的一切性質;波的衍射、干涉、反射、折射;

  ***4***電磁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第13章光的傳播

  一、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1、光線:表示光傳播路線的直線;

  2、光束:在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c=3.0×108m/s;

  3、光的折射定律:光從一介質進入另一介質時,傳播路線要發生改變,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從光密質進入光疏質時,入射角小於折射角;

  ***1***入射角:圖射光線和法線間的加角;

  ***2***折射角:折射光線和法線間的夾角;

  ***3*** 折射率n=c/v=sini/sinr***大的除以小的***;

  4、光密質:折射率大的介質;

  5、光疏質:折射率較大的介質;

  二、全反射:光從光密質進入光疏質時,當入射角大於零界角時,只有反射光線沒有折射光線的現象;

  1、發生全反射的條件:***1***光從光密質進入光疏質;***2***入射角大於臨界角;

  2、臨界角:當折射角等於90°時的入射角;sinaC=1/n;

  3、特例:海市蜃樓、光導纖維;

  三、光的色散:當白光經過三稜鏡後能形成彩色個光帶,這個現象叫色散;

  1、發生色散後在光屏上從上至下,依次是紅、橙、黃、綠、藍、靛、紫;

  2、從紅到紫光的頻率由小到大;波長由大到小;

  3、在同種介質中,折射率由小到大;傳播速度由大到小;

  4、從紅光到紫光衍射現象逐漸減弱;

  第14章光的本質

  一、波的干涉和衍射:

  1、干涉:兩列頻率相同的波相互疊加,在某些地方振動加強,某些地方振動減弱,這種現象叫波的干涉;

  ***1***發生干涉的條件:兩列波的頻率相同;

  ***2***波峰與波峰重疊、波谷與波谷重疊振動加強;波峰與波谷重疊振動減弱;

  ***3***振動加強的區域的振動位移並不是一致最大;

  2、衍射:波繞過障礙物,傳到障礙物後方的現象,叫波的衍射;***隔牆有耳*** 能觀察到明顯衍射現象的條件是:障礙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長小,或差不多;

  3、衍射和干涉是波的特性,只有某物資具有這兩種性質時,才能說該物資是波;

  二、光的電磁說:

  1、光是電磁波:

  ***1***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0×108m/s;

  ***2***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3***光能發生衍射、干涉現象;

  2、電磁波譜: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倫琴射線、γ射線;

  ***1***從左向右,頻率逐漸變大,波長逐漸減小;

  ***2***從左到右,衍射現象逐漸減弱;

  ***3***紅外線:熱效應強,可加熱,一切物體都能發射紅外線;

  ***4***紫外線:有熒光效應、化學效應能,能辨比細小差別,消毒殺菌;

  3、光的衍射:特例:萡鬆亮斑;

  4、光的干涉:

  ***1***雙縫***雙孔***干涉:波長越長、雙孔距離越小、光屏間距離越大,相鄰亮條紋間的距離越大;

  ***2***薄膜干涉:特例:肥皂泡上的彩色條紋;檢測工件的平整性,夏天油路上油滴成彩色;

  三、光電效應:在光的照射下,從物體向外發射出電子的現象叫光電效應,發射出的電子叫光電子;

  1、現象:

  ***1***任何金屬都有一個極限頻率,只有當入射光的頻率大於極限頻率時,才能發生光電效應;

  ***2***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的強度無光,只隨入射光的頻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在金屬上光電子的發射幾乎是瞬時的,一般不超過10-9s

  ***4***當入射光的頻率大於極限頻率時,光電流的強度與入射光的強度成正比;

  2、在空間傳播的光是不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光子;光子的能量:E=hγ***光的頻率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3、光電效應證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4、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

  四、鐳射具有:相干性***作為干涉光源***;平行度好***作光碟、測量***;亮度高***加熱、光刀***

  五、物質波:***自然界中的物質可分為:場和實物***

  1、自然界中一切物體都有波動性;

  2、物質波的波長:λ=h/p;

  第15章原子核

  一、 原子的核式結構:

  1、α粒子的散射實驗:

  ***1***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後幾乎沿原方向前進;

  ***2***少數α粒子穿過金箔後發生了較大偏轉;

  ***3***極少數α粒子擊中金箔後幾乎沿原方向反回;

  二、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原子中心有個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內,帶負電的電子繞核做高速的圓周運動;

  1、原子核又可分為質子和中子;***原子核的全部正電荷都集中在質子內***質子的質量約等於中子的質量;

  2、質子數等於原子的核電荷數***Z***;質子數加中子數等於質量數***A***

  三、波爾理論:

  1、原子處於一系列不連續的能量狀態中,每個狀態原子的能量都是確定的,這些能量值叫做能級;

  2、原子從一能級向另一能級躍遷時要吸收或放出光子;

  ***1***從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放出光子;

  ***2***從低能級向高能級躍遷要吸收光子;

  ***3***吸收或放出光子的能量等於兩個能級的能量差;hγ=E2-E1;

  三、天然放射現象 衰變

  1、α射線:高速的氦核流,符號:42He;

  2、β射線:高速的電子流,符號:0-1e;

  3、γ射線:高速的光子流;符號:γ

  4、衰變:原子核向外放出α射線、β射線後生成新的原子核,這種現象叫衰變;***衰變前後原子的核電荷數和質量數守恆***

  ***1***α衰變:放出α射線的衰變:ZX=Z-2Y+2He;

  ***2***β衰變:放出β射線的衰變:AZX=AZ+1Y+0-1e;

  四、核反應、核能、裂變、聚變:

  1、所有核反應前後都遵守:核電荷數、質量數分別守恆;

  ***1***盧瑟福發現質子:147N+42He→178 O+11H;

  ***2***查德威克發現中子:94Be+42He→126C+10n;

  2、核反應放出的能量較核能;

  ***1***核能與質量間的關係:E=mc2

  ***2***愛因斯坦的質能虧損方程:△E=△mc2;

  3、重核的裂變:質量較大和分裂成兩個質量較小的核的反應;***原子彈、核反應堆***

  4、輕核的聚變:兩個質量較小的核變成質量較大的核的反應;***氫彈***

看過"福建高中物理會考知識點總結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