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政治期末複習資料

  複習是掌握知識、提高水平不可缺少的環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一***

  第一課 珍惜無價的自尊

  1. 自尊的含義: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許別人歧視和汙辱,它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

  2. 自尊表現:自我尊重、被人尊重、尊重他人。

  3. 知恥是自尊的重要表現: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恥的人。知恥是自尊的重要表現,唯有知恥,才有自尊。如果一個人對自己不合適、不恰當的行為不知道慚愧,不感到難為情,那就是不知羞恥,這樣的人永遠也沒有自尊。

  4. 虛榮心是一種追求表面光彩和榮耀的心理。虛榮心重的人總是把名利作為行為的內在動力,總是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一旦他人有一點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認為失去了所謂的自尊,就受不了。

  5. 既然我們的自尊經常受到他人的呵護和關愛,那麼我們也有責任去關注他的自尊,維護他人的尊嚴。無論是誰,尊重他人都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6. 尊重他人就要意識到他人和自己一樣需要自尊。我們要通他人的欣賞、鼓勵、期望等來感受自尊。為了自尊我們需要以他人為鏡,更好認為自己。然後將被尊重的美好感受轉達給他人。我們應更嚴格要求自己,敞開心扉,虛心學習,不斷增強自己的能力,做一個有尊嚴的人。

  7.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8. 為什麼說養成豁達、開朗的性格更能感受到自尊的快樂?

  生活中,人際交往不可避免。由於個性不同,生活的環境和生活的閱歷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為人處世的風格。不同個性的人生活在一起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承認世界因差異而精彩,我們就不會太在意別人的議論和態度了。如果我們養成一種豁達、開朗的性格,就能欣賞到更多來自他人的智慧,感受自尊的快樂。

  9. 自尊要適度;適度的自尊有助於我們面對批評,改正錯誤;過度的自尊則會使我們作繭自縛,體驗不到生活的樂趣,對於惡意的侮辱和詆譭,要及時回擊,必要時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尊。

  10.怎樣尊重他人:***1***在日常生活中,對他人有禮貌,尊重他人的勞動和人格。

  ***2***善於站在對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要善於欣賞和接納他人,不做有損他人人格的事情。

  ***二***

  第二課 揚起自信的風帆

  1自信的定義:自信是人對自身力量的確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實現所追求的目標。

  2自負與自卑都是處信的誤區,自負者誇大了自己的優點,忽視了自己的缺點,而自卑者剛好相反。自負與自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都會使我們遠離成功。

  3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質有助於成功呢?

  樂觀,想法設法創造條件,使目標逐漸清晰。

  好奇,把絞盡腦汁攻克難關當作一種快樂。

  專注,能使人保持客觀,目標明確,主次分明,不會感情用事,不被與任務無關的事情干擾。

  正是由於自信者樂觀、好奇、專注,有目標,注重行動,體驗過程,他們可以減少外界的干擾,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到達終點。

  4怎樣樹立自信:看到自己進步和長處,增強信心和自身的實力。

  .5在國際交往中,我們應該怎樣表現自己的民族自信心?

  隨著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越來越頻繁,我們更需要與各國人民平等相待。一個有強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在國際交往中自覺地展示中國人的氣度和風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絕不會做出有損國格的事情。

  ***三***

  第三課 走向自立人生

  1. 自立的含義:自己的事情自己幹

  2. 自立能力的範圍:自立能力的範圍相當廣泛,不斷完善自己,學會自尊,增強自信,提高法律意識,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善於與他人溝通交往等等都屬於自立能力的範圍。

  3. 人生為什麼需要自立?

  ***1*** 我們不可能永遠生活在學校和家庭的溫室中,終究要走進社會,經風雨,見世面。

  ***2*** 如果我們不從現在開始起,在父母和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自覺地儲備自立的知識,鍛鍊自立的能力,培養自立的精神,就難以在未來的社會中自立。

  我們在社會生活中,需要相互幫助,相互依靠。自立不是拒絕幫助,依靠不是依賴。我們現在對父母和老師有所依靠是自然的、必要的。

  4. 過度依賴思想的危害:過度依賴思想對我們的發展是非常有害的。它不僅使人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 和精神,還會使人缺乏社會責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只想不勞而獲,貪圖享受,就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甚至危害社會和他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5. 自立自理的關鍵:明確自己的責任,並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

  6. 自立與自主的關係:自主是自立的前提。一個沒有主見的人,是一個不能承擔自己責任的人,這樣的人根本無法在生活中自立。

  7. 我們應該怎樣培養自己的自立能力:立足於目前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從小事做起,也要大擔地投身社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