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吞棗的解釋和造句
造句是培養學生正確運用詞語能力的一種方法,也是學生寫好文章的基礎。所以同學們要多做一些練習。以下小編整理的詞語。
囫圇吞棗的解釋:囫圇:整個兒;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學習時生吞活剝;缺乏思考;籠統地含糊地吸收知識。
造句:
1 讀書就像品茶一樣,囫圇吞棗是喝不到其中的味道,只有細細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樂趣。
2 學習中的大忌是囫圇吞棗;讀書中的小忌是走馬觀花。
3 我們要細心體會課文的意思,不能囫圇吞棗。
4 張老師告訴我們,學習上不要囫圇吞棗,生吞活剝別人的理論。
5 讀書,學習要善於思考,囫圇吞棗會收效甚微,是一種不良習慣。
6 一次專心學習勝過百次囫圇吞棗;一次深思熟慮勝過百次輕率行動;一次真誠相助勝過百次憐憫同情;一次見義勇為勝過百次豪言壯語!
7 學習不認真,貪多求快,囫圇吞棗,一知半解,這是一種要不得的學習態度。
8 讀叔本華的書,我們不能囫圇吞棗,要含英咀華。
9 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而要從中吸取自己需要的東西。
10 學習中的大忌是囫圇吞棗;讀書中的是走馬觀花。
11 囫圇吞棗,食而不知其味;一目十行,雖看不知精神。
12 他看書一目十行,囫圇吞棗,書雖很多,但收穫很小。
13 生活壓力大,鮮棗來幫忙;囫圇吞棗引腹脹,細嚼慢嚥幫減壓,空腹睡前易燒心,加餐用來效果佳,鮮棗亦防膽結石,注意飲食用處廣!
14 不懂得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圇吞棗。
15 水子回到家,將布克寫給自己的信囫圇吞棗地。
16 像他這樣循序漸進地學習,雖然成效可能較慢,總比囫圇吞棗、不求甚解要好。
17 不懂的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圇吞棗。
18 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要讀到內涵,讀到中心才能讀好。
19 每次我看到新的東西,我先是囫圇吞棗,然後在細細琢磨。
20 你看四大名著的時候一目十行,隨便瀏覽的話無異於囫圇吞棗,是沒有效果的。
- 囫圇吞棗的解釋和造句
- 有關母親節的黑板報
- 超級令人心痛經典傷感個性簽名
- 韓國現代舞蹈分解教學視訊
- 勵志積極向上名言名句
- 學生文明禮儀建議書範文
- 三年級下學期的數學教學總結範文
- 元宵節燈謎晚會主持詞精選
- 高考萬能英語作文開頭
- 中學生人際關係的注意事項
- 飯店買菜如何記賬
- 讓人意想不到的視錯覺圖
- 喬布斯勵志中英文語錄
- 老年人預防白內障怎麼吃
- 關於英文小笑話短文帶翻譯
- 高三年級學生評語精選
- 鎖屏桌布綠色風景圖片
- 河南政法幹警行測類比推理例題精講
- 茯苓泡水喝有什麼功效與禁忌
- 大學生實習鑑定表自我總結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