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的議論文作文題目

  有人讀書為了消磨時光,有人讀書為了蕩氣迴腸,有人讀書為了黃金萬兩,有人讀書為了滴滴嬌娘,你讀書是為了什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讀書有什麼益處

  我國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有句名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三國志》中也有記載:“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古人對讀書尚有精闢的論述,何況生活在高科技時代裡的我們,更應該堅持讀書,不斷充實自己。

  有一段時間,我聽見某些人說:“讀書其實沒有用,看現在的許多大商人,錢掙得紅紅火火,但也沒幾個有文化的……,什麼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聽到這些的話,我不由得思索起來,讀書到底有沒有用呢?直到今天,我才得到了答案,也真正體會到了“開卷有益”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下面我就自己讀書的經歷,談談讀書的益處吧。

  讀書可以開闊視野

  每個人的生命的有限的,不可能對每一種事物的認知都要親身實踐,只有通過讀書,才能使我們知道,美麗的星空是廣闊無邊的;人類的進化是經過漫長曆程的;大自然是神奇而美麗的;知識的海洋是無窮無盡的……,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永珍。通過讀書,可以豐富知識,拓寬視野。讀得書多了,自然就懂的多了,“博學廣識”也就是這個道理。

  讀書可以陶冶情操

  當我們心情鬱悶、悲觀失望時,可以翻翻那些使人在笑聲中受到啟迪的漫畫書和童話書,你會為“灰姑娘”美好地結局而感到欣慰,為“醜小鴨”變成美麗的天鵝而興奮不已。也可以看看科幻書,帶你走進科學的世界,產生美好的遐想,不再感受到生活的平淡,從而使人心曠神怡,信心倍增。

  讀書可以提高寫作水平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為作文章而發愁的經歷。讀書過程中,讓你欣賞到了許多優美的詞句,在寫作時,就可以學習和借鑑,取長補短,長此以往,便會積累豐富的知識,自然就能體會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道理了。

  讀書可以使我們懂得道理

  一本好書就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指航燈。當你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無法判斷時,有關教育如何做人方面的書籍會使我們毫不猶豫的作出理智的判斷,不為蠅頭小利而動,不為艱難險阻所困,紮紮實實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做一個勤奮、誠信、高尚的人。

  讀書可以增強我們的愛國意識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四大發明、雄偉的萬里長城、輝煌絕世的兵馬俑,無不讓我們驕傲和自豪。然而火燒圓明園、南京大屠殺的恥辱歷史讓我們知道貧窮落後是要捱打的,從而激勵我們更加奮發圖強,把祖國建設的繁榮富強,使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讓人民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知識是用金錢買不到的。開卷有益,讀書的益處無窮無盡。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好讀書,讀好書,真正掌握現代科技,練好本領,為將來建設祖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讀書

  手中書冊還未翻開,一股怦然心動的感覺已悄悄溢位胸口,盪滌我的思緒;那飄然飛出的一絲絲書香,是我的心靈在飛翔。。。。。。

  -----題記

  蔚藍的天空中飄過幾朵白雲,白雲下面長著青青的野草,好美的畫卷!美麗的畫卷下面坐著幸福的三口之家,女兒依偎在媽媽的懷中,手拿一本書,聽爸爸講那動聽的童話故事。

  女孩聽得津津有味,她為那可憐的人魚公主而流淚;為最終找到幸福的白雪公主而欣慰;為終於變成白天鵝的醜小鴨而高興;為凍死街頭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命運而哀嘆。。。。。。這便是我最初對書的接觸。

  少年時代是一個多夢的年齡,夢中的我與李白、杜甫暢談詩歌:在蕭瑟的秋風中散步,忽見杜老招手,舉杯邀月,太白瀟瀟灑灑地走過來,讓我同他們一道體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壯志豪情;時而我還與李清照一起談詞爭渡:在她舉杯消愁之際要我體味她的“人比黃花瘦”,讓我見證了李清照——一個“一簾幽夢無人近,千古情人獨其痴”的女人,一個冷到深處情更酣的女人;我還曾與蘇東坡共受磨難,同他一起哀悶漫想:那“烏臺詩案”的苦楚,那皇帝貶謫的敕令,那洛陽親友的牽掛,於是乎他吟出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的千古名句。。。。。。醒來之後,我又會與魯迅去鞭策“人吃人”的社會;與海明威筆下的老人一起出海捕魚;與魯濱孫一同冒險、闖蕩世界。。。。。。

  我並不是那種善與人交流的人,也缺少可以交心的知心朋友,但讀書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與精彩。從書中,我懂得了關愛父母、尊敬師長、熱愛祖國;學會了尊老愛幼、道德禮儀、各國文化;讀到了自尊、自信、人生夢想。。。。。。

  當我灰心喪氣的時候,書教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於是我有了重新奮鬥的勇氣;當我與友人依依惜別時,書告訴我“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於是我拭去離別的淚水;當我取得成功自滿時,書教我“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於是我一改驕傲情緒,謙遜起來;當國家利益受損時,書告訴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於是我認識到自己的使命,努力學習。。。。。。正是因為書,我才如此堅強不屈,樂觀向上,熱愛生活。

  也是,如今的生活:多了些浮躁,少了些寧靜;多了些欲求,少了些滿足;多了些自悲,少了些自信。。。。。。當我們心無清泉、靈臺蒙塵的時候,讀書不正是一劑救治心靈的良藥嗎?

  最後,用這樣一首小詩結尾吧:

  你輕輕地走過

  正如你輕輕地到來

  無需太多言辭

  只需深深凝眸

  拂去了年少的輕狂

  只留下絲絲感動

  盪滌在我心間

  飄然飛出的縷縷書香

  帶著我一起飛翔

  :淺談讀書

  八十九歲高齡的冰心曾在《憶讀書》一文中深情地寫到“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冰心奶奶根據自己多年的讀書經驗,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九字箴言的內涵,讓我和我的學生學過之後都受益匪淺。 關於讀書,我也有話要說,特別是從事語文教育教學工作以來,閱讀成為了我津津樂道的好習慣。

  儘管我的“閱齡”不長,無法像冰心一般列舉出那麼多重頭的名著名篇,卻也熱切地想把自己讀書的心得體會攤開來和我的學生一起分享分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用在讀書方面絲毫不假,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單靠佈置讀書筆記是遠遠不夠的,重點還在於提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對於剛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科數目陡然增加,一時間彷彿手邊有了讀不完的“書”,而真正讀“書”的時間卻少了很多。這裡此“書”非彼“書”,就是所謂知識技能資訊與閱讀興趣之間的衝突,不要在功利性的閱讀獲取上失掉了兒童追求愉悅的天性。我曾見過初中班的孩子捧著彩圖版的《安徒生童話》看得忘食的,這時你並不用提點換本原版故事書或許對作文更有幫助,因為閱讀全在手捧書頁心境愉悅的狀態之中。“開卷有益”,書讀得多了,自然而然擇書的深淺就心中有數,教師、家長只能從旁指引,無法代步。 讀書除了培養興趣以外,還要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

  我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新書發下去之後,給定十分鐘的時間,請同學們自由翻閱,時間一到,讓學生分別講述他們所看到的內容。結果當然五花八門:有的說看到了某篇吸引人的小故事,有的評述對這本書的深淺好惡,而真正養成了閱讀《序言》、檢視目錄習慣的學生卻很少。 我讀書的時候,一般都會先看目錄。目錄是提綱挈領,是作者思路的高度概括。通過目錄,知道作者的一個大概思路,沿著作者的思路一路走下去,會讓你的思路和邏輯越來越系統、嚴謹和清晰。因為,讀書不僅是獲取知識,開闊視野,更重要的是,開打思路,學會更深入地、更多角度的思考。帶著一個清晰的框架去讀書,你會感覺自己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尋找你關注的部分,從而綜合地分配哪些章節粗讀,哪些章節需要細細品讀。

  古語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看一本書就像和作者對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可以提高學識,豐富人生的閱歷。讀書的時候,最好要有一支筆,把精彩的觀點或闡述劃上線,或把自己的感受隨時寫下來,或把相左的意見批註在旁邊,再去現實中尋找解答,這都是實現對話的有效途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養成多方位調動感官來讀書的習慣,也是終生受用的經驗。

  書讀得多了,還需要搭建一個良性的互動平臺,讓學生可以發表見解,交流心得體會,這是教師完全可以在班級內幫助完成的。例如,建立閱讀興趣小組,定期地組織閱讀探究活動。分組查閱相關作家的生平資料、作品風格等資訊,一來實現組內的資源共享,二來能提高讀書的效率,獲得多維的思考方式。總而言之,讀書活動要在積極愉悅的氛圍之中進行,要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完成“要我讀”到“我要讀”的心理過程的轉化。 一朝踏入教育行業,深知自己任重道遠。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未來要讀的書還有很多,如何養成一個好的讀書習慣仍是我不懈探索的課題。希望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我也能有一天自豪地說出冰心老人的話——“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