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如何處理孩子的隱私

  每個人都會有隱私,一個人無論怎樣坦蕩,和人相處之間看上去無話不說,也總有其不願為人所知的一些祕密。 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家庭教育中處理孩子的隱私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家庭教育中處理孩子隱私方法

  首先,要掌握孩子的思想狀態。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總有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在無孔不入地腐蝕著孩子們的心靈,如結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養成抽菸喝酒的不良嗜好、中學時期便開始早戀等等。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觀察的言行,及時掌握這些屬於孩子“隱祕世界”的蛛絲馬跡,以便於對症下藥,給予孩子正確的導向。

  其次,要培養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獲取有關孩子隱私的資訊,即使有些越軌和不良因素,也不必大驚失色、毆打辱罵,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理想、事業、道德、人生觀、價值觀等問題,引導孩子自己悟出為人處世的真理,提高孩子按規範要求調整自己行為的能力。有了這種自我教育能力,一些隱私中的危險傾向,都有可能自我解決。

  最後,主動以平等的態度與孩子多交談,談父母在與他同齡時的一些所思所想、成功和挫折,甚至談一些當初的隱私,談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想法,傾聽和徵求孩子的意見和建議,使自己成為孩子可以信賴的朋友。一段時間後,孩子會願意把自己心中的祕密告訴父母,這樣才能瞭解和掌握孩子的隱私,給予必要的指點和教育。

  正確對待孩子隱私方法

  1、未經寶寶允許,不檢視他的私人物品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產品越來越普遍,同時也佔據了很多孩子的大部分童年時光。孩子從電視、網路這些地方吸收了大量的資訊,從而變得比較早熟,有了心裡的小祕密,也不想跟他人分享。他們中的大部分孩子,會選擇寫日記的方式來抒寫自己的小祕密。

  2、給寶寶獨處空間

  寶寶一個人在擺弄玩具,玩的正開心的時候,媽媽突然進來說::“寶寶在玩什麼呢?讓媽媽看看吧!”“寶寶餓了沒啊?要不要吃點什麼啊”。媽媽是出於好意,害怕寶寶肚子餓了或者覺得孤單,但父母過分的關懷,卻會破壞寶寶的專注力。長期下去,容易造成寶寶注意力不集中的懷毛病,對寶寶日後的學習、生活有負面影響。

  3、呵護寶寶私處

  孩子的性教育,讓很多中國家長覺得難以啟齒。也有部分家長認為,不知道該怎樣教孩子這方面的知識。隨著社會的發展與不斷開放,性方面的知識不能再對孩子隻字不提了,而兒童性侵案例的不斷上升,為了防止兒童受到不必要傷害,家長更應該儘早對寶寶們進行性教育。

  4、保護寶寶自尊心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都會犯錯。即使家長很生氣,也都不要當著眾人的面大聲地呵斥他,不給寶寶留有情面。因為,幾歲的小朋友已經有了自尊心的概念,家長太粗暴,將孩子的過錯公之於眾,也在無形之中侵犯了寶寶的隱私,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家庭教育八大黃金法則

  一、孩子生氣時,父母要保持冷靜

  孩子火冒三丈時,父母可千萬別跟著激動,否則接下來只會吵得不可開交。此時父母的最高行為原則是:孩子越火,父母越冷。

  二、批評孩子的行為,而非人格特質

  告訴孩子,他有些地方做錯了。當父母批評行為本身,孩子知道他只要改進行為,就有可能改善他在父母心目中形象。父母如果對孩子說“你這個笨蛋!”“你這個不爭氣的人!”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對他這個人有成見,可能打消了改變的念頭。

  三、當孩子分享心事時,不要做出早就瞭解的模樣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認為自己的感受是獨特而唯一的,所以當大人一眼就看穿他們的行為動機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無趣而且不愉快。當孩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些成長的心得,父母應該積極配合,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聽孩子的心聲。

  四、尊重孩子的隱私

  孩子希望受到尊重。因此,父母應該給孩子一些空間,允許他們保有自己的隱私,偵查舉止會破壞孩子對家長信任。父母和孩子可以制訂一個專屬的“孩子的隱私合同”,寫下什麼事情父母可以知道,哪些事情屬於孩子的隱私。

  五、當顧問,不當領導

  在與青春期孩子溝通時,父母說話時的語氣十分重要。如果用命令口吻,可能會吃閉門羹,換一種語氣就會更貼近孩子的內心,如“我建議你可以考慮……”。

  六、不說“但是”

  有些父母常希望和孩子交流,於是他們耐著性子聽完了孩子要說的事,接下來就說:“我瞭解你的意思,但是你的想法是錯的。”父母使用“但是”一詞,會讓孩子漸漸感受到父母併為未認真傾聽自己,不過擺姿態,從而厭倦交流。家長可以用“如果……會更好”句型來取代“……但是……”。

  七、澄清語意的溝通法

  孩子很容易對父母的意見有過多錯誤的解讀,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情緒反彈。為了避免這樣的誤會,父母可以用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就是做語意上的澄清——“我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是……”。

  八、做建設性的批評

  孩子行為不當時,父母應使用建設性的批評技巧來開口,以成功地協助孩子矯正行為。例如,孩子早上出門,來不及吃早飯。建設性的批評做法,則應該是談事件、感覺、期望和好處。如“你今早出門沒吃早飯。我很擔心,你這樣做會傷身體。我希望從明天開始,你每天都吃早飯,這樣一來,你就更有精神,也能長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