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常見的異常行為
最近,很多家長們為學齡前寶寶的異常行為而煩惱。對於學齡前兒童存在“攻擊性”的行為,專家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遺傳因素,比如父母脾氣暴躁,子女往往也出現暴躁脾氣;另一個因素則是大人過分寵愛孩子導致。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齡前常見的兒童異常行為,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學齡前兒童的情緒、情感雖然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由於皮層下中樞的活動仍佔優勢,所以,學齡前兒童的情緒易激動、不穩定,常會發生一些異常舉動,常見的有:
1、攻擊行為
兒童已經開始獨立並且知道自己的需求,但還不知道如何表達感受,一旦慾望得不到滿足,就採取毀壞物品或者大吵大鬧的行動,常表現為賴在地上、踢腿、揮舞手臂、大聲哭鬧,打人、罵人、推人、踢人、搶別人的東西或玩具等。
專家建議,不能隨意懲罰這種鬧情緒的幼兒,要儘可能轉移孩子注意力,事後給予安撫。並告訴他們這樣的行為是對的。
2、反抗行為
寶寶對家長提出的要求總回答“不”,這種行為是自我意識獨立的一種表達方式,屬於正常發展的表現。家長應予理解和尊重,適時地進行引導,這一階段會很快度過。
3、遺尿,咬指甲和吮手指
5歲以下的孩子還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間經常尿溼床鋪,白天有時也尿溼褲子。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對於經常有遺尿現象的孩子應耐心尋找原因,努力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咬指甲和吮手指的行為,是嬰兒與生俱來的反應,它能給孩子帶來安全和滿足感。吮指和咬指甲多在安靜、寂寞、飢餓、睡眠、身體疲倦而自尋安慰時出現,到2-3歲以後,這種現象會明顯減少。
對於孩子好的行為,家長要鼓勵孩子;對於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要採取一些懲罰措施,但避免打罵孩子。因為打罵孩子往往是家長自己在發脾氣,打罵過頭之後,孩子可能不但不會改正錯誤行為,甚至可能變成一個不怕任何打罵的“皮小孩”。懲罰措施最好是能觸動孩子的心靈,才為有效。
- 學齡前兒童常見的異常行為
- 電話銷售話術及技巧
- 晚宴著裝禮儀
- 為男朋友寫的一些浪漫說說
- 頭昏眼花的成語接龍二組
- 公司員工中秋節賀詞
- 對流層的意思和造句
- 微控制器實驗心得
- 主動性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行為特徵
- 公司領導對試用員工評語
- 想在你身後的幸福簽名大全
- 端午節給親友的祝福語
- 孫子兵法的讀書筆記和意義
- 二十四節氣春分唯美圖片桌面桌布精美
- 一年級心中的紅領巾黑板報
- 母親節的起源是什麼
- 鐵路護路聯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 荷蘭留學簽證辦理流程及型別
- 南寧元旦旅遊最好玩的景點推薦
- 寂寞讓你更快樂尤克里裡彈唱教學簡譜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