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確定位置教案

  教案能根據一定的方向和角度確定或描述某一點的具體位置,並能用之去解決實際問題是確定位置這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四年級下冊確定位置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的平面圖中認識列和行的含義,知道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則。能在比較中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同時能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掌握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提高學生在方格紙上用數對正確地表示出物體位置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由具體的座點陣圖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圖的過程,提高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教材第98頁例題1情境圖。

  1觀察情境圖,說說圖中提出了什麼問題?小軍坐在哪裡?

  2指名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描述,如小軍坐在第4組第3個;小軍坐在第3排第4個……

  2.揭題。

  剛才許多同學都知道小軍的位置了,那怎樣才能正確、簡明地說出小軍的位置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確定位置的方法。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介紹“列”和“行”的知識。

  1介紹:通常把豎排叫作列,橫排叫作行。一般情況下,確定第幾列要從左向右數,確定第幾行要從前向後數。

  學生可能會提類似“為什麼確定第幾列要從左向右數”這樣的問題。

  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這些都是規定,人們在確定位置時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結論,才會能避免爭議和混亂。

  2課件出示下圖,幫助學生理解“列”和“行”的知識。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第4列 第5列 第6列

  教師任意指出圖上的 ,讓學生說出它在第幾列第幾行,並強調要先說列,再說行。

  3用先說列數、再說行數的方法表示出小軍的位置。

  學生交流得出:小軍坐在第4列第3行。

  2.教學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1教師介紹:小軍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數對4,3表示。

  2小組交流討論。

  提問:從數對4,3中你能讀出哪些資訊?

  引導學生交流得出:

  ①用數對確定位置有規定的書寫格式,要將列數與行數寫在括號裡,並在列數和行數之間寫“,”,把兩個數隔開。

  ②“數對”指的是兩個數,即列數與行數。

  ③在數對中先表示第幾列,再表示第幾行。也就是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

  3.教學例題2。

  1認識方格圖。

  課件出示教材第99頁例題2紅山公園平面圖。

  提問:觀察這幅圖,說說這幅圖與以前見過的示意圖有什麼不同?

  指導學生觀察圖,發現不同之處:一是紅山公園的各個場所都畫成一個點,只反映各場所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內容;二是表示各場所位置的那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和橫線的交點上;三是方格紙的豎線從左到右依次標註了0,1,2,…,10;橫線從下往上依次標註了0,1,2,…,8,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嘗試用數對錶示圖中場所的位置。

  提問:你會用數對錶示大門和書報亭的位置嗎?

  學生嘗試用數對來表示。教師巡視指導。

  3組織彙報交流。

  指名彙報怎樣用數對錶示大門和書報亭的位置,並說說是怎麼想的。

  啟發學生認識到:大門在平面圖中處於“豎線3,橫線1”的交叉位置上,所以用數對3,1來表示;書報亭在平面圖中處於“豎線2,橫線3”的交叉位置上,所以用數對2,3來表示。

  4讓學生先用數對錶示兒童樂園、盆景園、草坪等其他場所的位置,再與同學交流。

  學生觀察得出:兒童樂園2,6,盆景園5,7,草坪7,6,飯店5,2,水池8,2,假山9,4。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98頁“練一練”。

  1在上圖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數對錶示。

  學生先在圖上找,然後用數對2,4來表示。

  2指名說說6,5表示圖中第幾列第幾行的位置。

  2.完成教材第99頁“練一練”。

  這道題練習了用數對錶示方格紙上點的位置,又練習了根據數對描出方格紙上的點。

  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名說一說。

  3.完成教材第100頁“練習十五”第1題。

  先讓學生用數對錶示出自己在教室裡的位置,然後組織小組交流,最後全班彙報。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確定位置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我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比如:在電影院找座位。通過活動學生很快明白了要找到自己的位置需要兩個資料:排和號。接著提問問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還有哪些確定位置的方法?憑經驗學生說出了由經度和緯度可以確定位置等,由學生的思路展示了書上的隨堂練習和例一。效果都很好,學生的熱情也很高。書中的“議一議”這種確定位置的方法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在此我設計了一個遊戲,遊戲體現學生的一個分工合作精神,完成了此遊戲,“議一議”也就迎刃而解了。此時課堂氣氛達到了最高潮。

  整節課學生都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知識的引導者,組織者,並且氣氛一直都很熱烈,每個學生都充分的參與進來了。效果很好。通過一環一環的活動,學生都明白了要確定一個位置:至少需要兩個條件。並且確定位置的方法有很多種。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在鞏固練習中我設計了一系列與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絡的題,同時注意學生語言描述的準確性。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在解決生活問題的同時鞏固已學的數學的知識,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本節課由於內容比較簡單,在教學的時候注意了小組活動的組織,不使小組活動流於形式。在應該探討的地方適當安排了時間,整節課下來平時基礎很差的同學都掌握的很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1.《但願人長久》的題目中:“但”“願”“長久”的意思是長久地活著,心懷美好的情感。題目的意思是:但願大家都能健康生活,美好的情感常留心間。蘇軾由中秋圓月想起手足情深,分別七年的弟弟,在深深的思念中體會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理,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達自己的美好祝願。課文中表現蘇軾情感變化的詞語是先“心緒不寧”,接著“埋怨”,後來“寬慰”。

  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可以用課文中的“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有圓也有缺一樣,哪裡會十全十美呢!”來解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可以用課文中的“但願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來解釋。詞中的“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嬋娟”原指美好的樣子,詞中指美好的月色。這些詞句表達了詞人熱愛生活、積極奮發的寬大胸懷。

  ~~~練習題~~~

  一、根據拼音,填充詞語。

  ɡuān yín zhēnɡ zhēnɡ

  做 誦 眼

  yǐn tǎnɡ hé

   約 下 悲歡離

  二、比一比,再組詞。

  廷 耍 嘗

  挺 要 賞

  灑 慰 隱

  酒 蔚 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