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智慧的勵志故事

  面對人生旅途中的挫折與磨難,我們不僅要有勇氣,更要有堅強的信念。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向前跑,做人生賽道上的真冠軍

  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年少時非常酷愛運動,尤其善長賽跑,且以能在比賽時跑過別人為最大的目標和驕傲。

  15歲大時的一天,羅斯福所住的街區舉行了一次趣味運動會上,吸引來了許多觀眾,包括街區裡最受人尊重的哈里牧師。

  在100米短跑少年組的賽道上,羅斯福最先到達終點。但看臺上只傳來稀稀拉拉的掌聲,在隨後的500米賽跑中,羅斯福再次獲得冠軍,但贏得的掌聲依然不太熱烈。

  最後,又有3個不服輸的夥伴單獨站了出來,要求跟羅斯福再賽一次,結果還是敗了。

  連贏3場,羅斯福得意地在運動場上走來走去,希望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掌聲,但卻未能如願。

  這時,哈里牧師朝羅斯福走了過來:“我來安排兩個人跟你比吧!”

  “好呀,實力越強越好!”羅斯福高興地迴應道,“我只求一敗!”

  但當那兩個對手來到跟前時,他頓時傻了——原來,一個人是快80歲的麥克爺爺,另一個是才5歲大的湯姆弟弟,他們倆都是羅斯福再熟悉不過的人了——麥克又老又瞎,平日裡只能靠著柺杖摸索行走,而湯姆則由於小兒麻痺症導致行走異常艱難。

  比賽開始後,等羅斯福到達終點時,卻發現身後的一老一少挪動的距離還不到1米遠。

  勝之不武,羅斯福很失望,看臺上也沒人給他鼓掌,“再比一次,這次你帶著他們倆一起跑!”哈里牧師又說道。

  “帶著他們一起跑?”羅斯福覺想了想答應了,他來到麥克和湯姆的中間,一手牽著一個人,然後3個人一起慢騰騰向前“跑”,當3個人終於到達終點時,看臺上爆發出一陣持久的鼓掌聲……

  哈里牧師趁機對羅斯福說道:“在的人生賽道上,評價一個人是不是領先者,不在於他個人能跑得多快,而是在於他能不能帶著那些需要他幫扶的人,一起向前跑,他所跑過的每一步是否對社會和別人有益!”

  羅斯福深深地記下了這句話,此後不再計較個人得失和榮敗,在20世紀30年代初的經濟大蕭條期間,作為總統的他嘔心瀝血,通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發展經濟的政策,從而將美國從經濟危機的深淵中挽救出來,他也因此贏得了美國人民的掌聲,與林肯、華盛頓一起被譽為美國曆史最偉大的三位總統。

  對社會和他人有價值的人,才會獲得人們讚許的掌聲。

  2.如何做事,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

  雷諾·艾麗莎是20世紀初美國佐治亞州的一名普通教師,雖然當時美國已經有了很多所私立學校,但大多數窮苦人家的孩子卻根本上不起。於是,柔弱瘦小的艾麗莎決心創辦一所帶有慈善性質的公立學校,好讓窮學生們有學可上。

  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建校,艾麗莎想到了向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救助,然而,當福特聽了艾麗莎的訴求後卻顯得非常冷淡,因為她已經是本月內第5個找上門,朝自己開口要錢的人了。

  “抱歉,你來遲了,我的口袋裡現在只有這麼多錢了,拿著快走吧!”福特從自己的口袋上掏出一枚10美分的硬幣,冷冰冰地扔在艾麗莎面前的桌子上。

  福特本以為艾麗莎會暴跳如雷,但艾麗莎卻並沒有,相反非常從容地撿起那枚硬幣,道了一聲“非常感謝”,之後才從容離開了。

  1年多後的一天,艾麗莎再次來見福特,還帶來了一張大照片和一枚1美元的硬幣。

  “今天我是來還您錢的——連本帶息,錢雖然不是很多,但是回報率卻不低!”艾麗莎說完,又將手中的那張照片遞給了福特。

  福特一看,原來是一個長得鬱鬱蔥蔥,繁茂無比的花生園,他有些迷糊不解。艾麗莎開始主動解釋道:“上次回去後,我用您給的那10美分買了一包花生豆的種子,然後將它們播散在土裡。在我和學生們的精心照料下,它們現在已經長成了一個大花生園了,也就是照片上的這番模樣。而且不久前還有了一次大豐收,花生在市場賣出了好價錢。”

  “如果投資得當,就會有很好的回報!艾麗莎最後這樣說道。

  福特驚訝不已,他完全沒有想到眼前的這個女人,如此不簡單,他很吃驚,也很感動。

  “是的,我也覺得這個回報很豐厚,我將繼續在您那投資!”說完,福特大筆一揮,隨即簽了一張支票給艾麗莎:“去幫助那些貧苦的孩子們吧!“艾麗莎接過一看,支票的數字是25000美元,這在當時堪稱是天文數字。

  做正確的事並不太難,難的是如何去正確地做正確的事,很多人用錯誤的方法想去做一件正確的事,往往結果事與願違,唯有那些懂得如何智慧的正確地去做正確事的人,才能得償所願。

  3.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錯和不知悔

  1888年,窮困潦倒的荷蘭失意畫家文森特·梵高來到法國普羅旺斯小城阿爾勒,開始在弟弟提奧的資助下,沒日沒夜地畫畫。然而,長期的心理壓力和感情生活的不順,讓梵高到了崩潰的邊緣,一天晚上,他割掉了自己的一隻耳朵。傷被醫治好後,梵高又投入到瘋狂的繪畫中去。

  梵高的驚世駭俗之舉,嚇壞了阿爾勒的居民,他們覺得梵高是一個瘋子,一個危險分子,隨時會幹出讓他們始料不及的事,於是,不斷地奚落和嘲笑他,希望他能早點離開小鎮,還阿爾勒一份“正常的寧靜”。

  但梵高不願意走,阿爾勒獨有的黃色夜空以及田野里美妙絕倫的顏色讓他欲罷不能。為此,他只能一邊抵抗著居民的騷擾,一邊加快速度,瘋狂地作畫,結果又畫了30多幅油畫,包括那幅著名的《向日葵》。

  看到梵高賴著不走,居民們決定聯合起來請願,讓鎮長將這個瘋子送進精神病院關起來。在巨大的壓力之下,阿爾勒警察局最終將梵高所住的那間黃屋子給封了起來,強行將他送到普羅旺斯山丘上一家叫聖雷米的精神病院裡。這時,梵高只在阿爾勒小鎮呆了一年多,他傷心得大哭了一次。

  可誰也沒想到,梵高死後,阿爾勒小鎮因梵高在這裡生活過並畫出了不少傑作,一下子名聲大震,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吸引來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慢慢地,居民們開始心生愧疚,覺得對不起梵高,想起了要做點什麼,以彌補當初犯下的錯誤。1925年,他們派出代表去了荷蘭,找到了梵高的侄孫——J·梵高,向他表示真誠道歉。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失,阿爾勒的居民覺得,僅僅向梵高的親人道歉是不夠的,他們應該向全世界熱愛藝術的人們道歉。於是,他們又採取了一項長期的、永久性的公開道歉措施——今天,當你來到阿爾勒旅遊,你會在當地的旅遊手冊子上發現當局對當年驅趕梵高事件所做的道歉,最後一句是這樣寫的:“我們希望通過對您的熱情招待來彌補當年所犯下的愚昧錯誤!”

  為什麼要如此鄭重地自曝其醜呢?阿爾勒現任鎮長是這樣迴應了:“如果當年我們心中沒有世俗的偏見,不去蠻橫地驅逐文森特先生,他將會在阿爾勒創造出更多的傳世之作,那些都是人類共同的藝術瑰寶。所以,我們不僅要為自己的無知和偏見作真誠道歉,還希望以此為戒,警醒不再發生類似事件。”

  現在,在阿爾勒還設有一個梵高藝術基金會,專門用來幫助那些像梵高那樣有藝術天賦和藝術追求,但生活艱難的藝術家。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錯和不知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