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的業故事

  大學生創業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但能成功的還是少數。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大學生創業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大學生創業故事篇一:外賣庫:三個清華畢業生的創業故事

  三年前,三個創業的年輕人加班很晚,突然想吃外賣,在網上找了半天也沒找到滿意的外賣資訊,他們靈機一動:“為什麼我們不自己做一個呢?”

  這個“靈機一動”變成了現在的“外賣庫”,一個蒐羅外賣資訊的網站,最近還推出了外賣庫APP。到目前為止,外賣庫收錄了北京外賣近8000家,提供了外賣選單、電話、地址等詳細資訊,讓想吃外賣的人隨時隨地都能下單。

  這三個年輕人就是外賣庫的創始團隊:孟超、趙珏映和羅晟,現在分別擔任外賣庫的CEO兼總裁、市場副總裁和產品副總裁。

  一起做點什麼

  外賣庫的創始團隊頗為惹眼,他們三個都是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孟超是2006清華土木工程系的碩士畢業生,趙珏映是2006年生物系的本科畢業生,羅晟則是2009年機械系的碩士畢業生。

  三個不同年齡、來自不同院系的年輕人結緣於清華大學對外交流協會簡稱ASIC,孟超正是ASIC的創始人及首任會長,而趙珏映是ASIC的首批會員及第二任會長,羅晟也曾在ASIC擔任部長。

  作為創始人的孟超,將這個學生團體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點一點建立起來。在他的帶領下,ASIC進行過外事接待比如丹麥首相及惠普總裁、組織過境外交流訪問。在共同的工作中,孟超與趙珏映、羅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既然大家做事這麼合拍,以後是不是可以一起做點什麼?”孟超這樣提議。

  於是,“一起做點什麼”的想法為他們後來的創業埋下了種子,這個種子在2009年開始生根發芽。

  到底做什麼專案, 一開始目標並不明晰。當時他們三個人一個在北京,一個在比利時,一個在香港,雖然有各自的工作要忙,每週還是會抽出時間開兩次電話會議,“我們列了好多種可以做的事情,逐個討論分析。”這樣討論了半年之後,他們辭掉了原先的工作在北京相聚並開始進行嘗試,他們做過管理諮詢、做過旅遊專案、做過設計、貿易。直到2010年那個想吃外賣的夜晚。

  創業過程是一種收穫

  孟超2006年畢業後直接留在了清華大學基建部工作。在外人看來,這是一份又穩定又體面的工作,但是孟超做得並不是特別開心。“讀書的時候比較活躍,在事業單位的體系裡不太習慣。”孟超回憶說,於是他下定決心,到09年三年合同期滿,他便辭職創業。

  但是這個決定遭到了孟超父母的反對。“我父母認為,你現在有車有房有家庭,你還要什麼呢?我的觀點剛好相反,我現在有車有房有家庭,我還怕什麼呢?”為了說服父母,孟超做了將近半年的思想工作。

  趙珏映則原先在寶潔香港區客戶生意發展部任大客戶經理,羅晟曾在IBM做大客戶銷售,為了創業,都辭掉了高薪的工作。

  對於創業,孟超說:“創業當然有風險,但是最差的結果無非就是創業失敗、公司關門、資產賠光,但是至少我很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人生是一種體驗,創業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收穫。創業是很苦,但是好多事情你不做你永遠不知道,我還年輕,安穩的時間有的是,而創業,錯過了這個時機可能就永遠錯過了。”

  大學生創業故事篇二:許康的創業故事

  當很多同學每天奔波招聘會抱怨工作難找時,23歲的大學生畢業生許康已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老闆了,先是做進口食品專賣,現在搞“一元咖啡機”,月收入近3000元,雖然不算多,但比求職碰壁的同學強多了。

  許康是南京一所民辦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大學生,看見身邊的同學四處碰壁之後,許康放棄了就業的打算,而此時他通過報紙看見了南京一家創業服務中心推出的一個“一元咖啡機”的專案。許康便一個人來到了創業中心,參加了該中心舉辦的大學生創業培訓班。在系統學習了兩個月之後,許康帶著一臺“一元咖啡機”出去創業了。

  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選址,街頭、廣場、地下通道等公共場所人流量大,可管理單位不允許他放,許康看好了邁皋橋一處地方,剛把咖啡機放下,就過來兩個人警告他不能放,他跑去跟管理單位的負責人協商,介紹這個專案,可對方根本不聽就把他回絕了。後來經過多次上門協商後,這位負責人勉強讓他把咖啡機放在那。解決好這個問題,下面該煩的就是客源問題。開張第一天,許康很緊張,從早上8點就一直守在機子旁邊,可一天下來,也沒有幾個人去投幣買咖啡。“難道是衝調得不好喝?”許康自己買了一杯一嘗,味道確實一般。當晚,許康回到家中,在原來配方里面一點一點加料,一杯一杯地品嚐,直到喝到自己覺得滿意為止。果然,第二天,加入新配方的咖啡吸引了不少的回頭客,生意就這麼一天天地好起來。許康小賺了一點以後,又到創業中心拿了兩臺機子。現在三臺咖啡機,每天最多的時候能夠賣出400杯咖啡,一個月能夠賺到近3000元。許康現在準備再購買三臺咖啡機,把生意做大。

  現在不少同學看許康創業成功了,都來跟他學習,準備回老家去創業,許康也是很熱心地教他們怎麼配料、怎麼選址等,還積極地幫他們聯絡貨商,他也希望更多的同學能夠走上創業的道路。

  創業感言:賣一元咖啡成功了並不意味著要讓其他大學生也都去賣一元咖啡,努力發現,開闊視野,一定會找到竅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