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師周工作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和重要基礎,那麼要怎麼去寫呢?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考。

  篇一

  在開展教學工作前,我先對初一教材做了一個大概的瞭解。《新課標》指出,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生活經驗和不同成就感。因此,課堂教學應尊重學生個體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使不同個性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而且現在新教材的可讀性強,知識點較少,還增加了一些漫畫和相關圖片,教材以聯絡生活實際,活潑生動的方式呈現,學生都比較喜歡這門課。因此,我們初一的備課組對每節課的教學都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力求精心設定情景,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體驗到課堂的樂趣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主要採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思想品德課重在激情、明理、導行。教學中要擴充套件學生的參與,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感受,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和理解社會的思想道德價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確的道德觀和良好行為習慣。如教學時,“小品進課堂”,開展活動情境表演,就可以使教學內容從靜止的紙面上站起來,引發學生的親切感與新鮮感,調動學生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使之在輕鬆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例如在上“文明交往”一課中,我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個打電話找老師的活動,讓學生來表演,切身感受禮貌用語的作用。此外,平時根據教學內容,還可創設其它多種形式的活動情境,創設機會讓學生參與其中,通過做一做、想一想,慢慢體會,從中悟出道理,加深學生的道德認識,從而更好的撐握知識。表演形式主要有小品、角色扮演等。通過學生的自身表演進入情境,從而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學生的道德認識。

  二、多種媒體,創設視聽情境

  多媒體技術的最大特點就是生動性、形象性和直觀性,而中學生的思維又以形象思維為主,針對學生的特點、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對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營造情境、濃厚課堂氛圍創造了有利條件,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新奇感、驚訝感、新穎感,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帶來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一課中,我選取我國“聞雞起舞”的成語故事,通過多媒體把相關影像播放給學生觀看。這樣,使學生在愉悅中,既掌握了知識,培養了想象力,又進行了美的心靈陶冶,進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關注課堂匯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我們在平時生活水平中可能也會遇到這樣的情形:一本好的小說加上一個扣人心絃的序言,我們就會手不釋卷;一部好的電視劇,有一個激動人心的序幕,我們定會目不離屏。同樣,一堂好課,有個引人入勝的開場,自然會把學生的全部精力引到我們授課中,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提高整個課堂效率。上課之前,為了使學生從下課的興奮狀態中轉到上課的氣氛中,我就經常用一些詩歌、音樂、故事、事例等匯入新課,結果,絕大部分的學生,馬上就完成了狀態的轉換,從而使整堂課有個良好的開端。比如,播放歌曲《我是女生》,每個人都懂得男生和女生之間是有諸多的不同,而且之間的相處也要注意很多禮節,那麼男生女生到底怎樣交往才算正常、合乎禮節呢?從而匯入教學主題——男生女生的正常交往;引用“一封情書”的案例來引出——青春期的男女生應如何解決對異性產生的好感。等等。

  聽過有經驗的老師上的課,不由得感慨:薑還是老的辣。同樣的材料,類似的材料,課堂的引導和把握就不一樣,效果大不一樣。聽過精心準備的公開課,由衷讚歎。一堂高質量的課,準備的工作量真的很大,真希望隨著新教材的逐步推廣,各校教師能通過這個網路平臺進行交流,共同發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以上是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心得體會。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完全有賴於我們的教師帶著新思想、新認識、新做法去耕耘、去發揮、去創造,去呈現新的氣象、新的風尚、新的成效。當然,我在與其他老師的交流中也發現自己的不足:比如,各個環節的銜接,對學生的發散思維的培養,時間的安排上和對學生的啟發上的不合理之處等等。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實踐、不斷學習、不斷反思,發揮自己的優勢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和朋友,達到一種“亦師亦友”的境界。

  篇二

  一、啟蒙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育心理學指出:構成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對學習產生的直接興趣。初三化學是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如何在這個階段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們能掌握教學規律,因材施教,從開發非智力因素入手,運用直觀、形象、生動的媒體創造情景,認真組織好每堂課的教學,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些典型、生動、有趣的事例補充教材,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和享受,能主動地、積極地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深深地體會到,學生在學習中最大的興趣、最持久的興趣在於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學生對所學問題是否弄懂、學會,只有老師的教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又能弄明白,他們對學習才有興趣,課堂的教學才能得到順利進行,老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才能調動,才能收到較好的實際效果。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很注意每一節課的引入,從複習舊課匯入新課,使學生有一個溫故而知新的感覺,使新舊知識銜接好,讓新知識能自然過度,為學生接受新知識作了鋪墊。同時,在教學中,我們堅持面向差生,緊靠課本講課。講課時,力求學生聽懂聽明白,對大部分學生堅持不講難題、偏題,重在基礎知識。教法上採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讓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測驗我們都控制試題的難易程度,儘量讓學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覺,充分讓學生感到學好化學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學好化學。

  二、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知識和實驗技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們與學生的接觸中,我們往往發現初三學生對化學實驗非常感興趣,只要課堂上一做實驗,興趣驟升,如何利用學生這種心理,引導他們去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優越性,認真組織好實驗教學。在演示實驗中,我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進行示範操作外,還引導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象,並能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探究物質的本質及其化學變化的規律。我們還結合教材內容,對實驗進行增補,增強實驗的效果,加強實驗內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進而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增強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藉助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綜合歸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做好期末複習工作,爭創會考好成績。

  期末複習工作的好壞,是直接影響會考的成績,所以期末複習工作,我們能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每個階段,我們要複習什麼內容,都做到心中有數,複習的練習題、測試題都嚴格篩選。對不同層次的題目進行輔導和練習,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增大課外作業的容量,加大難度,適應會考題;對接受能力較差學生,做到耐心細緻、百問不厭,常利用中午課外時間給他們輔導,為提高會考的合格率,我們不斷耕耘。同時,對於學生作業我們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測評工作。從反饋回來的情況,及時瞭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做好輔導和改進的調控工作,為全面提高會考成績而不斷地進取。

>>>點選下一頁閱讀更多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