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師數學聽課反思

  教師去參加聽課不可以聽過就算了,聽完過後應該慢慢回想聽課內容,再對比自己的課堂教學情況,進行反思,整理出更適合自己以及學生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篇一

  本月聆聽了數學組教師的課,他們精湛的教藝,先進的理念,完美的設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從情景創設走入數學世界

  教師在一堂課中設計了一個貼近生活,與生活情景相連的匯入,便能使學生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一個引人入勝的教學情景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情商”,引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激發他們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求知慾,促使他們的思維進入最佳狀態,在數學學習中體驗數學的奧祕與樂趣。如:在聽初一數學第六章第一節有序數對中,教師把學生所在位置用行與列的方式表示出來,從而在熟悉周圍人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了什麼是有序數對及它的作用與意義就呈現出來。

  反思:把學生生活中最為熟悉的事物引入數學之中,使原本枯燥無味的內容變得鮮活起來。從而所學知識更易理解。

  二、由點及面,擴充套件式教學益處多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現有內容與相關內容聯絡在一起,讓學生聯想思考,把問題以新帶舊,溫故知新,融會貫通。形成知識體系。如:初三複習課中《二次函式與圖形面積問題》,教師給出例題:已知函式y=x^2-6x+8交於x軸於A***2,0***B***4,0***兩點,與y軸交於C點,求三角形ABC面積?在此題的基礎上,教師拓展了三個問題***1***求頂點P及三角形ABP面積?***2***拋物線***除C***是否存在點P使三角形ABC與三角形ABD面積相等?***3***拋物線***除P***是否存在點Q是三角形ABQ與三角形ABP面積相等?反思:新舊知識相輔相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了知識的連貫性。

  三、由考點出發,實用性強,引發學生興趣

  對於即將面臨中考的學生,教師從往年常見考點出發,把問題分類研究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他們歸納總結的能力。如:初三複習課《二次函式十大考點》一課中,教師在引領學生時提出十種型別題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

  1、求頂點座標

  2、求拋物線與座標軸交點座標

  3、判a,b,c及代數式的符號

  4、一線四點

  5、用待定係數法求拋物線

  6、藉助拋物線性質求係數值

  7、根據函式圖象獲取資訊

  8、二次函式求最值

  9、二次函式考點應用

  10、與二次函式相關的存在性問題

  反思:用這樣的方式給學生一個清晰明瞭的體系,明確考點,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與實際問題相聯絡,從實際走入數學,後再投入回實際

  數學本身就是源於生活,在實際生活,生產中提出各式問題抽象而成,深入研究解決後再用於生活,這也是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如:初二《函式及其圖象》一節中,教師從一句描述新疆氣候的俗語中引出如何用數學語言表達實際問題,之後同學生一同研究瞭如銀行存款等生活問題,體驗了函式自變數與變數概念的產生過程。最後用新學知識把先前的問題一一解決,首尾照應。

  反思:數學課堂上不應該只關心數字,更應讓學生去親身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更多地讓學生感悟問題探究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一節課,我們都能上,但不是所有人都會上。一節課的教學質量高低,不僅僅是與一名老師有關,它更關係到那些學子們。通過這次聽評課,讓我反思良久,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把各位教師優秀的授課模式與技巧恰倒好處的運用到我的課堂中去,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為更多的莘莘學子服務.

  篇二

  一、教師的語言、語氣、語速、和表情都非常重要,在愉快的氛圍裡進行學習,所學知識就輕鬆掌握了。老師講授時自至終一直保持微笑,用鼓勵、欣賞的眼神注視學生、用輕鬆愉悅、鼓勵性的語言啟發、引導學生,整節課都使人感到使人很愉快,學生很快進入角色,能按老師精心設計的導學提綱,一步步輕鬆的完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並在老師的畫龍點睛的點撥和恰如其分的評價下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二、課堂環節設計由易到難,問題的逐步深入,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逐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鬥志,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課堂情景恰如其分的設計,師生之間和諧融洽的交流,使學生之間能團結合作,探究興趣盎然,老師循循善誘的引導,耐心細緻的指導,一步步誘發學生縝密的思維,把學生帶進了一個確實思考的過程,教給學生的不再是死的知識,是授之以漁,不是授之以魚,是給學生一個思維方法,是“點金術”,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知識。

  四、重視知識的生成。對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都給予肯定,保持學生最可貴的創造心,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

  五、由點及面,拓展式教學益處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現有內容與相關內容聯絡在一起,讓學生聯想思考,把問題以新帶舊,溫故知新,融會貫通。形成知識體系。新舊知識相輔相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了知識的連貫性。

  六、從考點出發,實用性強,引發學生興趣。對於將要臨中考的學生,教師從往年常見考點出發,把問題分類研究,以點選中考的形式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他們歸納總結的能力。

  七、與實際問題相聯絡,從實際走入數學,後再投入回實際。數學本身就是源於生活,在實際生活,生產中提出各式問題抽象而成,深入研究解決後再於生活,這也是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這也正是生命化課堂的亮點。讓學生感受生命,感受快樂,感受數學課堂的意義。

  篇三

  20XX年1月21日,我有幸參加了高港區教研室組織的數學教研活動,學習了高港中學兩位老師的課,真是受益匪淺。最值得我學習的是他們站在講臺上展示自己的那份勇氣,這是我最弱的方面。他們,給了我也想講課的慾望,有了想跟他們比一比,看看自己差在哪的想法。

  兩節課的共同點是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注重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打破了以往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的教學方式,兩位教師都具備紮實的基本功,有非常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藉助講學稿和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使課上得有聲有色,這些太值得我學習了。

  這兩節公開課為我以後的教學提供了很大幫助,在此我想談談我的感受:

  一、講學稿的使用

  講學稿是我們高港區正在大力推行的“教學助手”,我校初一數學組正在使用講學稿,這個“新型的助手”帶給我們很多的幫助,讓我們覺得課上45分鐘更有緊迫感,更有效率。例如課前的預習。課前預習是學新課的前提。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基礎教育不只重視學生學到什麼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良好的預習是獲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課前預習尤為重要。使用講學稿後,讓學生更有針對性的預習,完成好講學稿上的預習題,使預習效果更佳。高港中學的兩位老師都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

  二、知識點的延伸與拓展

  兩位老師上的都是初三的複習課,都注意到了知識點之間的連貫性。第一位老師由一個拋物線引出一系列的問題,將問題一拓展開,提出關於該拋物線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知識點的連貫性;第二位老師在講“求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的梯形的面積”時,問學生有哪些方法,還有哪些四邊形的面積可用這些方法。初三複習課更是要注意知識點的相通,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形成一個知識網,將相關知識用聯絡的觀點來看待。

  三、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葉聖陶說:“教育就是要培養習慣。”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可見培養學生愛動腦動口、勤思考的學習習慣是促進他們思維發展,協調個性差異整體發展的手段之一。從這兩節課來看,高港中學的學生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不斷引導學生如何探究,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教育是不斷髮展、改革著的。我需要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學習時間,每天都要思索,怎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怎樣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怎樣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更能促進學習;怎樣適應教學改革和社會發展的新趨勢,達到共同提高,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