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湖居士張孝祥的故事
張孝祥作為南宋初期著名文人,他對國家的愛國情懷可以說是無所不在,作品也是頗多。張孝祥,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十幾年的官場生涯中,張孝祥幾番起落,終究沒有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最後黯然離開官場時的心情是抑鬱的,但是他為官期間,頗有治才,懷著“惻袒愛民之誠心”,政績卓著。在撫州時他身先士卒,一人單馬與亂兵對峙,乾淨利落的平定了兵亂,離開撫州之時,父老夾道相送。在平江時,他懲治大姓奸商,收繳其米倉,第二年饑荒,用收繳的糧食接濟災民;浙東大水,兩次上疏請不催兩浙積欠,由於他的努力,朝廷從其所請,使得萬千災民得以生存。在建康時,孝祥專心治理水患,為民請命,招撫流民,處理妥當,足見其才能與魄力。在潭州時,孝祥關注農事,勤勉公事,善待於民,使得“獄事清靜,庭無留滯”***《敬簡堂記》***。最終在荊州任上,儘管不過短短數月,心境對朝廷的失望而愈發沉鬱,孝祥仍舊盡忠職守,加強武備,整修軍塞,築堤防洪,建倉儲糧,置萬盈倉以儲漕運。而在其第二故鄉蕪湖,張孝祥更是捐出自己的三百畝田地為湖,疏通水源,為蕪湖開通“水澤地脈”——今日鏡湖便可為證。
於湖居士張孝祥的感情故事
正妻時氏
張孝祥正娶妻子為表妹時氏,時氏當在1159年前卒於臨安,除卻簡短的悼文三則外,《於湖集》中並無一詞、一詩、一文提到時氏,雙方感情應該是平淡的。
情人李氏
23歲中狀元時,秦檜黨羽曹泳在朝堂上當眾為女兒向張孝祥提親,孝祥“不答”,當時他的身份是未婚的。但其實,早在十六歲時,他便同一位姓李的女子同居生子,兒子張同之,後來終生至仕。但在當時,李氏一直沒有在張家取得合法地位,族譜中亦沒有將她的名字收錄其中,從1971年偶然發現的張同之的墓誌銘上,更附為證。宛敏灝先生認為,孝祥在與時氏結婚前,被迫將李氏與同之送走,李氏入道觀出家,從此二人再未謀面。《於湖詞》中本來有幾首意義晦澀的情詞因此得解,其實是張孝祥懷念李氏之作,如《念奴嬌·風帆更起》,《木蘭花慢·送歸雲去雁》,《木蘭花慢·紫簫吹散後》,闡述了詞人對失去情人,痛別愛子的哀痛,悔恨與淒涼的心情。李氏究竟身份如何,這段感情因何要到被迫送別妻子,還是不解之謎,唯一可知的是,較之時氏,張孝祥對李氏的感情深厚得多。
於湖居士張孝祥的死因
張孝祥是我國南宋時期一位著名的詞人和書法家,同時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愛國人士,他在朝廷做官的時候曾經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同金國作戰的請求,要知道當時以丞相秦檜為首的朝臣們大多是主張求和的。不僅如此,他還大膽上奏替被秦檜以“莫須有”罪名處死的著名將領岳飛伸冤,他的這一系列舉動觸怒了秦檜,秦檜曾經用卑劣的手段將他關進了監牢,如果不是不久之後秦檜就去世了,或許他可能就會死在牢房裡了。而張孝祥最後的結局也是令人十分惋惜和震驚的。
張孝祥是一個具有傑出才華的人,同時他更是一個具有遠大政治理想的人。他一直期望自己能夠在官場上做出一番政績。他也確實在實踐自己的雄心壯志。在撫州任職的時候,他曾經身先士卒,一個人和亂軍對峙,最終成功地平定了叛亂,當地的老百姓都十分敬仰和感激他,在他離開撫州的時候,他們在街道兩旁排成一行,目送他離開。在平江的時候,他大力懲治欺壓百姓的奸商,收繳了他們的糧倉,在第二年饑荒的時候,把這些收繳的糧食用來救濟災民。在建康的時候,他一心治理水患,處理果斷妥當,顯示了自己卓越的才能和膽識。
雖然他做出了這麼多的政績,但是因為他始終堅持要向金國反擊,奪回失去的土地而遭到了重重的打擊,多次被貶官。這種情況下他也曾抗爭國,但是拯救無濟於事,於是他在1169主動請辭,自此便不在過問政事。或許是因為屢遭貶斥給他的身體和心理造成了重大的打擊,他在1170年返回蕪湖的時候,得了急病,很快就去世了,僅僅活了三十八歲。